李漢魂故居

李漢魂故居

李漢魂故居坐落於黃坡鎮嶺頭村,建於抗戰時期,占地面積約12000平方米,有多間建築,主間設有勤園、儉園,配有值班室、涼亭、花園等,貫通布衣一巷、二巷,規模較大,整齊美觀。

李漢魂故居

李漢魂故居坐落於黃坡鎮嶺頭村,建於抗戰時期,占地面積約12000平方米,有多間建築,主間設有勤園、儉園,配有值班室、涼亭、花園等,貫通布衣一巷、二巷,規模較大,整齊美觀。
李漢魂故居分為勤園和儉園兩大部分,之間由布衣一巷、布衣二巷分隔,均為花園式布局。2008年,李漢魂故居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同年,省文物館撥100萬元重點文物保護專項經費對將軍故居進行維修。然而,整體修復將軍故居預算經費要470多萬元。吳川市有關部門一貫以來非常重視保護將軍故居,但是,因經費緊缺,只能對故居進行部分維修。目前,被修繕一新的是故居儉園這部分的主體建築物,即敬一堂壽母亭。
修繕一新的敬一堂修繕一新的敬一堂
李漢魂故居位於325國道旁、黃坡鎮嶺頭村里,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分為勤園和儉園兩部分,之間由布衣一巷、布衣二巷分隔,均為花園式布局。2008年,李漢魂故居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同年,省文物館撥100萬元重點文物保護專項經費對將軍故居進行維修。然而,整體修復將軍故居預算經費要470多萬元。吳川市有關部門一直以來非常重視保護將軍故居,但是因經費緊缺,只能對故居進行部分維修。已經被修繕一新的是故居儉園這部分的主體建築物,目前,現正對勤園的一棟三層住宅樓和附近的走馬廊等建築加固維修,再接下來進行園林的名貴花草樹木維護和垃圾清理,完善的歷史遺物的擺設等等工作。

人物介紹

李漢魂(1895~1987年〕字伯豪,號傑華,又號南華,黃坡鎮嶺頭村人。國民黨抗日愛國將領。小時在家讀書,曾肄業廣東高等學堂法科專業,後又改考廣東陸軍國小第六期及武昌陸軍預備學校第二期,1916年轉入保定軍校第六期,1919年畢業。他早期參加同盟會,後參加中國國民黨。
保定軍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山西閻錫山部任見習軍官,後因病回鄉,在吳川中學執教。不久到粵軍第二師擔任排長。連長、營長等職。
1925年,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下,廣州國民政府成立,駐粵各軍政編為國民革命軍,李漢魂在李濟琛的第四軍第十二師任參謀長,跟隨師長張發奎參加東征陳炯明,南征鄧本殷的戰鬥,為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貢獻力量。

李漢魂李漢魂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罕漢魂改任第四軍第十二師三十六團參謀長。參加了汀泗橋、賀勝橋及圍攻武昌等幾次重大戰役,11月回師武漢休整,李漢魂升任十二師三十六團團長。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與從廣州遷到武漢的國民政府相對抗,造成分裂局面。第四軍擴編的部隊已分為兩派,擁蔣的陳銘樞到上海去找蔣介石,贊成反蔣的張發奎則投靠汪精衛,為鞏固武漢,擴編成立二十五師,李漢魂升任該師少將副師長。是年4月,武漢國民政府繼續誓師北伐討奉,李漢魂首戰河南上蔡城戰役勝利,又在臨穎陣地,攻潰奉軍,進占許昌、開封,俘獲奉軍師長富雙英。勝利回師武漢,被提升為二十五師中將師長。
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周恩來、朱德等舉行八一南昌起義。3日,起義軍南下廣東,李漢魂隨張發奎尾追至贛州。9月,取得李濟琛同意,再率部回廣東,奉命駐守惠州,以阻止葉挺、賀龍起義部隊東進,12月,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州起義,建立革命政權。張發奎即調李漢魂等部隊回廣州鎮壓起義。1928年,李漢魂參加蔣介石的北伐,在山東配合友軍殲滅張宗昌軍閥殘部後,集中整編,第四軍改為第四師,張發奎任師長,孿漢魂任副師長。
始建於1933年的李漢魂故居原貌始建於1933年的李漢魂故居原貌
1929年參加蔣桂戰爭,經歷了花縣。北流、衡陽幾次混戰失敗後,李漢魂辭職離開第四軍赴港居住了一個時期。造粵桂合作後,1933年,陳濟棠任命李漢魂為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總參議,1934年調任獨立第三師任師長兼粵北區綏靖委員,並任第三軍副軍長兼師長,後駐汕頭,負責地方“綏靖”及指揮粵東軍政。1936年初,在汕頭出現一個日軍倒斃事件,引起日中關係軒然大波,日方竟派來3艘軍艦,威脅恫嚇,李漢魄及其所部官兵,懷著滿腔怒火,趕修工事,堵塞漏洞,成立各組織準備應戰。同時和戰士們披甲佩劍,守衛在南海邊緣潮汕地區的國防第一線,正在此時,陳濟棠卻與李宗仁、白崇禧聯合起來,發動“六一西南事變”企圖打著“北上抗日”的旗號,揮師到武漢之後,由長江而下,直指南京,實行武裝反蔣,以便取而代之。李漢魂見此外患嚴重之際,國內豆箕相煎,對團結抗日甚為不利,他認為陳濟棠厚己是私恩,反抗中央是公敵。經一再懇勸無效,遂“封金掛印”,辭職赴港。井發電文三通:一為苦勸陳濟棠息兵同結,共御外侮;一為呈國民黨中央元首,闡明西南興兵內幕,請統籌大計,團結抗戰;一為請粵省各級將領共體時艱,不可苟從。電文發出之後,影響甚大,陳濟棠眾叛親離,下野赴港。西南事變解決之後,李漢魂即返粵復職。
重現生機的壽母亭重現生機的壽母亭
1937年,日本侵略軍發動“七·七盧溝橋事變”,繼而“八·一三”進攻上海,在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推動下,全國軍民奮起殺敵抗日,全面開展。李漢魂升任六十四軍軍長,請纓北上抗日,1938年春,奉準開赴隴海線,5月16日,日軍土肥原師團主力萬餘人,大炮七八十門向歸德,蘭封進犯,企圖截斷隴海路,阻止我國軍隊從徐州南下的通道。李漢魂奉命為薛岳第一兵團第一路總指揮,部署所部分三路防守,親率六十四軍主攻盤踞羅王泰之敵,用重炮直射敵據點,戰鬥異常激烈。5月27日奪回了羅王寨。同時,七十一軍也克復了蘭封,從而打通了隴海線,使徐州會戰後的主力部隊得以沿隴海線西進。國民政府最高當局特授予他“華胄榮譽獎章”.1938年7月22日,日軍進攻武漢,李漢魂奉調參加武漢保衛戰,負責指揮潯線的戰鬥。 25日,日軍又在九江附近登入,九江失守,敵軍又沿南潯線星予洲登入,向德安進犯。李漢魂調集8個師的兵力,運用“一鼓作氣”的戰術,把敵1萬多人壓到從深不到3里的張古山的狹地之中,最後聚而殲之,取得了德安大捷。所部獲“鋼軍”錦旗獎1面。
1938年10月21日,廣州失守。11月李漢魂受任廣東省政府主席, 12月率師回粵。1938年3月國民黨廣東省黨部改組, 李漢魂當選為主任委員。1939年12月中旬,日軍2個師團和1個旅團分三路向粵北進攻,李漢魂受任三十五集團軍總司令,指揮暫編的第二軍、六十二軍、六十四軍及中央軍增援部隊,在北江西岸追剿敵軍,取得勝利。為此,廣東各界在曲江召開了勝利祝捷大會。
1940年1月,李漢魂辭去三十五集團軍總司令職,全力從事廣東政務,他在廣東任省政府主席6年8個月。抗戰勝利後,李漢魄調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後到歐美考察。 1949年元旦,李宗仁代總統職,他應召回國任上將參軍長:3月,何應欽繼孫科組閣,李漢魂任內政部長,不久,辭去職務,轉道香港赴美定居,1982年應廖承志同志的邀請回國訪問。
1987年6月30日病逝於美國紐約。其骨灰由女兒李偵帶回祖國安放在廣東韶關古剎——南華寺。李漢魂生前癖愛藏書藏畫,忱於佛教哲理,公餘還愛舞筆弄墨。著有《岳武穆年譜》、《夢回集》、《日記》(上下集)。《歐洲散記》、《拉丁美洲遊記》等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