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蔣介石(1887—1975)浙江奉化人。名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1907年入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1908年留學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會。1910年日本振武學校畢業後,入日本陸軍第十三師團第十九聯隊為士官候補生,辛亥革命後追隨孫中山,曾參加反對袁世凱的活動。1923年赴蘇聯考察軍事政治。1924年回國後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1926年先後製造“中山艦事件”、“整理黨務案”,打擊共產黨和革命勢力。後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率師北伐途中,於1927年發動了“4·12”政變,在各地清黨,第一次國共合作公開破裂。1928年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不斷進行新軍閥混戰。1931年“9·18”事變後,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圍攻紅軍革命根據地。1936年“西安事變”後,被迫接受抗日主張,實行第二次國共合作。1938年任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
抗日戰爭期間,任國防最高委員會主席,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1943年參加美、英、中三國開羅會議。抗日戰爭勝利後,與中共代表團在重慶進行和平談判。1946年撕毀《停戰協定》、《政協決議》,命令進攻解放區,單獨召開制憲國民大會,通過憲法。1948年擅自召開第一屆國民大會,當選“總統”。1949年1月21日,被迫發表《引退謀和文告》,由副總統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
1949年敗退台灣後,歷任“總統”與國民黨總裁。1975年4月5日於台北去世。
建築及陳設
位於南鑼鼓巷地區中北部,南依前圓恩寺胡同,北靠菊兒胡同。此院建於清代後期,原為清代慶親王奕劻次子載府,因賭博輸給他人,後被一法國人購得,並在此建立中法企業的辦公處。抗戰勝利後,成為蔣介石的行轅。新中國成立後,為中國共產黨華北局所在地,曾為南斯拉夫駐華使館。現歸友好賓館使用。
該宅院為中西合璧式宅院,坐北朝南,由中東西三部分組成。原大門已改建成賓館大門,大門內有一字影壁。宅院中部為一幢西洋式樓房,據說是慶親王奕劻為其子1875年建。磚混結構,地下一層,地上兩層半。門廊為愛奧尼柱式。樓體作過大規模抗震加固,外貌改動較大。樓前有一帶噴泉的水池,池中疊石堆砌,池周點綴有移自圓明園的石刻。池東南側有一混凝土結構的穹頂亭子,八根陶立克柱式柱子。亭與樓的東側有一道南北向假山作為屏障。穿過假山即為東部花園區,面積寬闊。有北房五間,前出廊,南花廳三間,帶周圍廊。西側廊西北為一勾連搭式敞軒。硬山頂筒瓦過壟脊屋面;東南隅有六角攢尖亭,花園內遊廊環繞。西部為一座中式二進四合院,一進院倒座房西五間、東四間,合瓦清水脊屋面,東路北房三間,勾連搭筒瓦懸山式。西路穿過一殿一卷式垂花門進入內宅,有北房三間前帶廊,兩側有耳房各兩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各帶南耳房二間,各房之間均有抄手遊廊相連。垂花門兩側廊上有什錦窗,院東北開一隨牆饅頭門,門前八字影壁。各房均為硬山筒瓦過壟脊屋面。
此宅院改動不大,基本保持原狀,1984年5月24日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結婚。宋子文終於在今東平路9號買下一座較大的花園洋房,作為宋美齡的陪嫁之物。
這座英式花園別墅,現為音樂學院附中。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執政,經常來上海,這是蔣介石的行宮,提名為愛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