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煜(937~978) 五代詞人。南唐國君。字重光,初名從嘉。徐州(今屬江蘇)人,一說湖州(今屬浙江)人。南唐中主 李璟第六子。建隆二年(961)繼位,史稱後主。38歲時,宋師長驅渡江,迫圍金陵,明年城陷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被宋太宗趙光義毒死。南唐在中主後期,已稱臣於宋。李煜在位時,一直卑屈事宋,歲時貢獻,府藏為之空竭。但他仍不思振作,浮華奢侈,迷信佛教,終於為宋所滅。他在政治上是庸駑無能的皇帝,卻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工書法、善繪畫、精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的造詣,詞的成就尤高。
詳細信息
李煜的詞,可以分為前後兩期,以宋太祖開寶八年(975) 他降宋時作為界線。前期的詞已表現出他非凡的才華和出色的技巧,但題材較窄,主要反映宮廷生活與男女情愛,如〔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喜遷鶯〕"曉月墜"、"宿雲微"、〔一斛珠〕"晚妝初過"、〔菩薩蠻〕"花明月暗飛輕霧"等;也有寫離別相思的作品如〔清平樂〕"別來春半"等,寫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較健康可讀。到了後期,李煜由小皇帝變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國的深痛,往事的追憶,"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王銍(釒+至)《默記》),使他的詞的成就大大超過了前期。〔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反映了他身世與詞風的轉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無言獨上西樓"等是他後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寫自己憑欄遠望、夢裡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抒發了明知時不再來而心終不死的感慨,藝術上達到很高的境界。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詞人的傳統,又受了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現在:
①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在李煜之前,詞以艷情為主,內容淺薄,即使寄寓一點懷抱,也大都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而李煜詞中多數作品則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所以王國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人間詞話》)
②具有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詞,往往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境界。"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烏夜啼〕)、"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等名句,深刻而生動地寫出了人生悲歡離合之情,引起後世許多讀者的共鳴。
③語言自然、精煉而又富有表現力。他的詞不鏤金錯彩,而文采動人;不隱約其詞,卻又情味雋永;形成既清新流麗又婉曲深致的藝術特色。
④在風格上有獨創性。《花間集》和南唐詞,一般以委婉密麗見長,而李煜則出之以疏宕。如〔玉樓春〕的"豪宕",〔烏夜啼〕的"濡染大筆",〔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見譚獻《復堂詞話》),〔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馬駒不受控捉"(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兼有剛柔之美,確是不同於一般婉約之作,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正如納蘭性德所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饒煙水迷離之致。"(《淥水亭雜說》)
李煜詩、文、詞以及書、畫創作均富,他的舊臣說他有《文集》30卷及"雜說"百篇。《郡齋讀書志》載《李煜集》10卷,《宋史·藝文志》也載《南唐李後主集》10卷,均佚。《直齋書錄解題》中載《南唐二主詞》1卷,現能見到的有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墨華齋本,錄李煜詞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為二首。後清代邵長光又錄得 1首,近代王國維為《南唐二主詞》補遺,增加了9首,不過其中有問題的似不少。據近代多數學者的意見,能確定為李煜詞的不過32首。其詞集注本有清劉繼增的《南唐二主詞箋》、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辭彙箋》、王仲聞的《南唐二主詞校訂》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詞》,注釋頗詳。事跡見《新五代史》、《宋史》及馬令、陸游二家《南唐書》,今人夏承燾《南唐二主年譜》。
雙燕離
雙燕復雙燕,雙飛令人羨。
玉樓珠閣不獨棲,金窗繡戶長相見。
柏梁失火去,因入吳王宮。
吳宮又焚盪,雛盡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憶故雄。
雙飛難再得,傷我寸心中。
陽春歌
長安白日照春空,綠楊結煙垂裊風。
披香殿前花始紅,流芳發色繡戶中。
繡戶中,相經過,
飛燕皇后輕身舞。
紫宮夫人絕世歌。 ( 世一作代 )
聖君三萬六千日,歲歲年年奈樂何。
于闐採花
于闐採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漢地多名姝,胡中無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醜者妍,無鹽翻在深宮裡。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齒。
久別離
別來幾春未還家,
玉窗五見櫻桃花。
況有錦字書,
開緘使人嗟。
至此腸斷彼心絕,
雲鬟綠鬢罷梳結。 ( 梳一作攬 )
愁如回飈亂白雪,
去年寄書報陽台。
今年寄書重相催,
東風兮東風。
為我吹行雲使西來,
待來竟不來。
落花寂寂委青苔。
臨江王節士歌
洞庭白波木葉稀,
燕鴻始入吳雲飛。
吳雲寒,
燕鴻苦。
風號沙宿瀟湘浦,
節士悲秋淚如雨。( 秋一作感 )
白日當天心,
照之可以事明主。
壯士憤,
雄風生。
安得倚天劍,
跨海斬長鯨。
長干行(一)
妾發初覆額,
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
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乾里,
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
羞顏未嘗開。 ( 未嘗一作尚不 )
低頭向暗壁,
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
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
豈上望夫台。 ( 豈一作恥 )
十六君遠行,
瞿塘灩預堆。 【預加水旁】
五月不可觸,
猿聲天上哀。 ( 聲一作鳴 )
門前遲行跡, ( 遲一作舊 )
一一生綠苔。 ( 綠一作蒼 )
苔深不能掃,
落葉秋風早。
八月胡蝶來, ( 來一作黃 )
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
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
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
直至長風沙。
長干行(二)
憶妾深閨里, ( 妾一作昔 )
煙塵不曾識。
嫁與長乾人,
沙頭候風色。
五月南風興,
思君下巴陵。 ( 下一作在 )
八月西風起,
想君發揚子。
去來悲如何,
見少離別多。
湘潭幾日到,
妾夢越風波。
昨夜狂風度,
吹折江頭樹。
淼淼暗無邊,
行人在何處。
好乘浮雲驄,
佳期蘭渚東。
鴛鴦綠蒲上,
翡翠錦屏中。
自憐十五餘,
顏色桃花紅。
那作商人婦,
愁水復愁風。
( 此篇一作張潮。黃庭堅作李益)
妾薄命
漢帝寵阿嬌, 貯之黃金屋。( 寵一作重 )
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
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
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
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 ( 難再一作重難 )
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登高丘而望遠
登高丘,望遠海。
六鰲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
銀台金闕如夢中,秦皇漢武空相待。
精衛費木石,黿鼉無所憑。
君不見驪山茂陵盡灰滅,牧羊之子來攀登。
盜賊劫寶玉,精靈竟何能。
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
採蓮曲
若耶溪旁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 袂一作袖 )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樹中草
鳥銜野田草,誤入枯桑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猶不死。
草木雖無情,因依尚可生。
如何同枝葉,各自有枯榮。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明一作看 )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淥水曲
淥水明秋日,南湖采白苹。( 日一作月 )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秋思
春陽如昨日,碧樹鳴黃鸝。
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吹。
天秋木葉下,月冷莎雞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華滋。
子夜吳歌 ( 一作子夜四時歌 )
春歌
秦地羅敷女,採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夏歌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冬歌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江夏行
憶昔嬌小姿,
春心亦自持。
為言嫁夫婿,
得免長相思。
誰知嫁商賈,
令人卻愁苦。
自從為夫妻,
何曾在鄉土。
去年下揚州,
相送黃鶴樓。
眼看帆去遠,
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載,
誰謂歷三秋。
使妾腸欲斷,
恨君情悠悠。
東家西舍同時發。
北去南來不逾月。
未知行李游何方,
作個音書能斷絕。
適來往南浦,
欲問西江船。
正見當壚女,
紅妝二八年。
一種為人妻,
獨自多悲悽。
對鏡便垂淚,
逢人只欲啼。
不如輕薄兒,
旦暮長相隨。
悔作商人婦,
青春長別離。
如今正好同歡樂,
君去容華誰得知。
古意
君為女蘿草,妾作兔絲花。
輕條不自引,為逐春風斜。
百丈托遠松,纏綿成一家。
誰言會面易, ( 會一作合 )各在青山崖。
女蘿發馨香,兔絲斷人腸。
枝枝相糾結,葉葉競飄揚。
生子不知根,因誰共芬芳。
中巢雙翡翠,上宿紫鴛鴦。
若識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代別情人
清水本不動,桃花發岸旁。
桃花弄水色,波盪搖春光。
我悅子容艷,子傾我文章。
風吹綠琴去,曲度紫鴛鴦。
昔作一水魚,今成兩枝鳥。
哀哀長雞鳴,夜夜達五曉。 ( 五一作天 )
起折相思樹,歸贈知寸心。
覆水不可收,行雲難重尋。
天涯有度鳥,莫絕瑤華音。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別
斗酒渭城邊,壚頭醉不眠。
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
惜別傾壺醑,臨分贈馬鞭。
看君潁上去,新月到應圓。
西施
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勾踐征絕艷,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寒女吟
昔君布衣時,與妾同辛苦。
一拜五官郎,便索邯鄲女。
妾欲辭君去,君心便相許。
妾讀蘼蕪書,悲歌淚如雨。
憶昔嫁君時,曾無一夜樂。
不是妾無堪,君家婦難作。
起來強歌舞,縱好君嫌惡。
下堂辭君去,去後悔遮莫。
尋山僧不遇作
石逕入丹壑,松門閉青苔。
閒階有鳥跡,禪室無人開。
窺窗見白拂,掛壁生塵埃。
使我空嘆息,欲去仍徘徊。
香雲遍山起,花雨從天來。
已有空樂好,況聞清猿哀。
瞭然絕世事,此地方悠哉。
春日醉起言志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
所以終日醉,禿然臥前楹。
覺來盼庭前,一鳥花間鳴。
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
感之欲嘆息,對酒還自傾。
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秋夕旅懷
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
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
目極浮雲色,心斷明月暉。
芳草歇柔艷,白露催寒衣。
夢長銀漢落,覺罷天星稀。
含悲想舊國,泣下誰能揮。
風流才子誤作人主--南唐後主李煜的悲劇人生
在今河南開封市西北十餘里的地方,有個村子叫孫李唐莊。故老傳說,當年李煜被俘入汴,宋太祖賜宅於斯,宋太宗又賜毒藥於斯。所謂孫者,乃遜也,此為李唐遜位之所居。人事滄桑,久經變遷。而今的孫李唐莊,小橋流水,棘籬土院,昔日幽居的小樓早已不復存在了。
^^誰能役役塵中累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從嘉。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按照嫡長子襲位的封建傳統,他絕對沒有做皇帝的希望,而且他自己也絲毫不作這樣的奢想。他的本志大約就是要做一個風流倜儻的文人墨客,或者做一名經綸滿腹的高人隱士。天性儒弱多病,喜文厭武。在其性格構成的諸多因素當中,他更多地承繼了父親李璟的風範。“後主幼而好古,為文有漢魏風。”他又知音律,善詞章,工書畫。書學柳公權,十得八九。曾作顫筆樛曲之狀,道勁如寒松霜竹,人謂金錯刀。又,每常寫大字的時候,棄筆不用,唯以卷帛書之,上下左右皆如人意,世謂撮襟書。其畫則以翎毛墨竹最為擅長。老於霜皮,煙梢露葉,披離俯仰,宛若古木,自有一派清爽不凡的神韻。他藏書甚富,讀書也多。據說,宋太祖平定江南,從金陵館閣得書十餘萬卷,且校勘精審,編秩完具。這在五代十國那個極度動盪的年代,是十分難得的。那么,在諸書當中,他潛心鑽研的是什麼呢?舊臣徐鉉講過這樣一件事:“(煜)嘗從容與近臣曰:‘卿輩從公之暇,莫若為學為文;為學為文,莫若討論六籍,游先王之道義。不成,不失為古儒也。’”巳御製雜說序》)可見,儒家的經典著作是他常修的功課。但是不知為什麼,他的思想並沒有為傳統的儒家學說所束縛。聖人不是講“立言、立德、立功”嗎?他卻只要“立言”,於德治、武功,沒有多少興趣。聖人不是說過“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嗎?他並不以“達”為意,也不想為天下黎庶承擔什麼責任,他一心只要“獨善其身”。這裡面的原因是複雜的。一方面,他身處封建社會的亂世,正如五優十國其他上層文人那樣,傳統的儒家思想的根基實際上在他們精神上已經解體,已經動?7直覽胛齙氖貝罹菡ǖ某Σ槐#際顧僑狽φ謂≈摹<臣徹司埃植患啊W非笙質攬旎釷僑嗣瞧氈櫚男睦硤卣鰲!襖湫η鞀示堵裕擦婕嗍毖病!薄八芡鍛凍局欣郟昂嫌懍骨棵!弊嗍薊省⒅苣巒醯淙恍凼猶煜攏暮#鍾惺裁純上勰降哪兀慷槿氤就校荒蓯親匝翱嗄鍘M蜆諾酵分找凰潰罌剎槐匚誦槊胬痛嶁牧Α!耙救迷略謔鄭》緶場!扒閫敫伲鈥吹菰氨觥!鼻疲≌饈嵌嗝吹淖栽阡烊鰲!白猿黿嚎猓氖櫪弧1桓感種裼秩趙亂橛龐巍K甲煩殘碇喑荊賭揭鈉脛咭濉!保ā都次簧纖翁奼懟罰┑睦鐸暇褪欽庋枋鏊嗌倌曄逼詰納詈屠硐氳摹?
另一方面,是李煜長兄弘冀的猜忌。史載,弘冀為人沉厚寡言,剛毅果斷,常州一戰,大敗吳越兵,以戰功被圍立為太子,參決政事。但是,他的某些舉動屢進李璟旨意,璟遂起廢立之意,弘冀就暗地派人把叔父景遂毒死了。弘冀於自已的同胞兄弟能否相容呢?未必。現傳李煜的兩首《漁父》詞隱約透露出一些訊息: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波有幾人。
一槕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據傳,這兩首詞題在南唐衛賢所畫《春江釣奧圖》上。詞中歌頌的漁隱生活明顯地帶有作者的主觀情緒,當是他受長兄猜忌而希求避禍心理的真實寫照。煜生有奇表,廣額豐頰,駢齒,一目重瞳子,這種相貌當也很容易召致弘冀的忌根。大舜、項羽不都是重瞳於嗎?一個是聖人,一個是英雄,李煌焉能是等閒之輩?不管弘冀意下如何,李煜為自身計,當亦會竭力躲避政治的。他自號鍾隱,又別稱鐘山隱士、鍾蜂隱者、蓮峰居士,明確表示自己無意朝政。事實上,他也從來汲有想過一生要成就什麼政治大業,他一心只要做個文人才子,他的最大希求只在於成就自己的文學才幹。如此而已。
^^天教心愿與身違
歷史對人生耍弄了又一個悲劇。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太子弘冀毒殺晉王景遂不久,自己也死了。李煜的其他幾個哥哥也都早卒。煜以次改封吳王,以尚書令知政事居東宮。宋太祖建隆二年(961),立為太子。同年李璟病亡,遂即位於金陵。年僅二十五歲的李煜硬是被歷史推上了政治舞台。此時的南唐政權已經日薄西山,早在周世宗顯德五年,李驟就去帝號,改稱江南國主,奉周正朔,盡獻江北郡縣。璟還給周世宗上表,卑稱與周“外雖君臣,內若父子”,隨貢金銀布帛若干。嗣後,宋代周。懾於大國的威嚴,璟繼續進貢,歲費數萬計。據《通鑑》記載:“南唐自淮上用兵,及割江北,臣事於周,歲時貢獻,府藏空竭,錢益少,物價騰貴。去年鑄當十大錢及當二錢文。”內優外患,風雨飄搖。一種亡國的緊迫感沉重地壓在李煜心頭。想振作,想圖強嗎?談何容易!以乃父之英武明斷,尚不能保社稷於不衰,自己這個懦弱文士又怎能挽狂瀾於既倒?大廈將傾,李煜不僅沒有拯救危局的魄力和才能,甚至連這個構想都不曾出現過。“外示恭儉,內懷觀望。”這是他做皇帝十五年所奉行的基本國策。即位當年,他就給宋太祖上表奏稱:“既嗣宗訪,敢忘負荷。惟堅臣節,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輒萌異志,豈獨不尊於祖禰,實當受譴於神明。方主一國之生靈,遐賴九天之覆蓋。”他希望以自己的一片赤誠,換取宋太祖的寬容之心:他主動削去唐號,稱江南國主,請罷詔書不名,貶損一切制度;宋使來唐,他衣紫抱,去甌吻;他每年從國庫拿出大量財物貢宋,名定曰助祭、助葬,名之曰犒師、買宴、賀節令;他還奉宋旨意,寫書與南漢主劉鋹,約與俱事宋。開寶六年(973),宋盧多遜來求《江南圖經》,李煜深知這是宋將南伐的前奏,但他還是令人抄錄一本送去了。宋於是熟知江南十九州屯戍遠近,戶口多寡,為用兵做好準備。同年,南都留守林仁肇,密言後主,勸他乘宋疲於征討之時,出師壽春,以復故境。為了替後主起兵作開脫,林甚至說:“兵起日,請以臣舉兵外叛聞,事成國家饗其利,不成族臣家,明陛下不預謀。”後主膽量畢竟太小了,對此他竟不敢信從,而且聽信讒言把林酸殺了。是年,內史舍人潘佑有感於國運衰弱,用事者充位,憤切諫言,連上八疏,詞窮理盡。後主大怒,以為是其友李平所激,殺平,佑自剄。佑所上表章說:“陛下既不能強,又不能弱,不如以兵十萬助收河東,因率官朝覲,此亦保國家之良策也。”這話說得十分剴切。於宋,李繼既不敢稍事違抗,又不甘心俯首貼耳前去朝覲。他存的是僥倖心理。南唐晚亡一天,似乎他這個嗣主便算盡到了義務,也算對得起列祖列宗了。
李煜太天真了。“天下一家,臥提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開寶七年,宋太祖遣李穆為國信使,持詔約煜同閱犧牲,且諭以王師將討,宜早入朝之意,煜以疾辭。王師將臨,煜大失所望,他回報說:“臣事大朝,冀全宗把,不意如是,今有死而已。”於是修葺城堡,教習戰船,開始備戰。第二年,宋與吳越會師圍金陵,想欲盡室自焚不得,遂率百官親屬肉袒出降。
十五年的屈辱難堪,李煜如何取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呢?放縱性情,耽於聲色。作為一國之主,他不僅具有無比優越的物質條件,而且也無須顧忌什麼,大可任情而動,隨意而行。還是讀一談他這一時期寫下的小詞吧: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負溜,酒惡時拈花策嗅。別殿遙聞蕭鼓奏。(《浣溪沙》)
那些因春傷懷,感秋落淚,長夜歡飲,宮帷調情,李煜一一寫來,勾勒刻畫,有情有韻。他這些作品,與其說寫盡了風流繾綣,勿寧說是於溫馨香軟之中尋求一種精神慰藉,尋求自己在政治生活中那被嚴重扭曲了的自我意識。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他和大小周后的愛情。大周后,小字娥皇,大司徒周宗的女兒。十九歲與煜成婚。煜即位,立為皇后。周后精音律,善歌舞,通書史,至於采戲弈棋,也無不絕妙,可稱得上是五代時期的一位才女。據說,唐代的《霓裳羽衣曲》,至五代已經絕響,煜得殘譜,周后與之變易訛謬,去繁定缺,遂清越可聽。今傳《玉樓春》詞正記此事: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絲策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乾情味切。歸時休照燭花紅,待放馬蹄清夜月。
上片寫春殿歌舞的盛況,下片寫踏月而歸的興致,夫妻雙方都陶醉在藝術創造的天國里。
李煌與周后情好甚篤,只有在與周后的吟商咀羽之中,他才完全意識到了自我價值的存在,才真正體嘗到了人世間愛的幸福和甜蜜。周后一死,李煜的悲悼之情是可以想見的。“昔我新昏,燕爾情好。媒無勞辭,筮無違報。歸妹邀終,鹹爻協兆。他仰同心,綢繆是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終往告。嗚呼哀哉!”他除了作誄作詞而外,還有八九首詩,發抒同樣的感情。即使在周后亡故多年之後,李煜仍然觸物傷懷,不能自持,這在古代君王的艷史之中是獨一無二的。
歷來有異議的是他利小周后的關係。陸游《南唐書·後紀傳》說:“或謂後寢疾,小周后已入宮中。後偶事幔見之,驚曰:‘汝何日來?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對曰:‘既數日矣。’後患怒,至死面不外向。放後主過哀以掩其跡雲。”馬令《南唐書·后妃傳》又經:“後自羅惠殂,常在宮中。後主樂府詞有‘衩襪下香階,手提金縷鞋道類,多傳於外。至納後,乃成禮而已。”對他們二人的關係,我們無意深究。應該看到,李煜作為一位帝王,妻死易人,他無須故作姿態;以李煜性情之率真,他也不會裝腔作勢。我們不能因為南唐在李煜時代滅亡,就說他是荒淫無道;我們也不能因為歷史上的英武之君建立了功業而原諒他們私生活的放蕩。這在封建社會是不可避免的。李煜的亡國,不亡於浪漫多情,而亡於政治上的軟弱和低能。
^^一旦歸為臣虜
宋太祖開寶九年(976)正月,李煜等一行人被押至汴梁(今河南開封),煜白衣紗帽待罪明德樓下。宋以他屢召不降,又起兵抗拒,封之為違命侯。同年,太祖死,太宗即位,改封隴西公。早在開寶四年,宋太祖就在汴京城南修造了禮賢館,其目的是為了招煜來降。後賜錢俶。覲見之日,太祖又賜煜冠帶器幣若干。太平興國二年(977),煜自言家累之重,太宗命增給月俸,另賜錢三百萬。煜心情抑鬱,務為長夜飲,宋宮每日供酒三石。作為降王,宋帝在生活上並沒有難為他。但是他們卻剝奪了他的人身自由,並且百般凌辱他的人格和尊嚴。《宋史·世家》:“太宗嘗幸崇文院觀書,召煜及劉提令縱觀。謂思日:‘聞卿在江南好讀書,此簡冊多卿之舊物,歸朝來頗讀書否?’煜頓首謝。”掠奪了人家的藏書,還詢問人家讀書與否,這是侮辱,是對人的自尊心的有意挫傷,又,宋王銍《默記》引龍袞《江南錄錄》“李國主小周后隨後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駕後主,聲聞於外,多宛轉避之。”明人沈德符《野獲編》又謂:“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后圖》,太宗戴幞頭,面黔色而體肥,周后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額不勝之狀。有元人馮海粟學士題曰:‘江南剩有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其事雖貞傳聞,也未必毫無根據。若屬實,這當又是奇恥大辱,李煜殘破的心靈再次受到重創。羞愧,惱怒,痛恨,後悔,種種情感奔騰洶湧,他再也不能沉默了: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烏夜啼》)
這恨是那樣深長,那樣強烈。他無法擺脫,剪不斷,理還亂。他有時拚命飲酒,為的是暫時麻醉一下痛苦的神經,但酒力一過,哀愁憂苦又一齊湧來;他有時又寄情夢幻,一餉貪歡,而一夢醒來,終究是幽淒寂寞。“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他只有用筆,用顫抖的心音,填寫一首又一首小調,長歌當哭。
然而,他的心情有時又顯得異常的平靜。在經歷了天上人間的巨變之後,他又認真地進行著懺悔: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風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官娥。(《破陣子》)
家國是父祖開創的,山河又自來美麗多姿,自己哪裡認得干戈劍戟呢?“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人生的幼稚,性格的軟弱,難道就能葬送一個國家嗎?然而事實正是如此。一旦有變,國亡家破,千古蒙羞,那難堪真是難以表述。他為自己的無能感到內疚,他為錯殺了潘佑、李平感到後悔,他為故國的淪於己手感到不安,他也為城破之時沒有及早自盡感到心酸。真的,活著倒不如死了,以自身的鮮血洗刷掉昏聵、懦弱和無能。樂不思蜀的劉禪不是享盡天年了嗎?是的,他人雖然活下去了,但靈魂早已死亡。仰人鼻息,寡廉鮮恥,那才是真正的昏君。李煜不當屬於這一類。他有筆,富有文學才華,他可以用樂府歌辭來發泄憤值心音,來反抗凌辱和摧殘,來恢復自己被扭曲了的人性和尊嚴。人生悲劇的命運和藝術家的美學追求完美地融匯在一起。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七夕之夜,李煜四十二歲生日。他命前妓在小樓作樂,含淚歌唱了這首《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太宗大怒,遂派人送藥把他毒死了。李煜之死,自有其悲壯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