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士實,明朝人,字若虛,南昌人,一作豐城(今江西豐城)人。成化二年(一四六六)進士,授刑部主事,遷員外郎、郎中,出任按察副使提學浙江。累擢山東左布政使,正德中為右都御史,進右副都御史,召任刑部侍郎。弘治五年(1492)十月以右都御史巡撫鄖陽。弘治六年十一月召還理南京都察院事,正德七年七月改京師都察院。正德八年十一月十三日致仕,正德十四年七月二十五日卒。
參與叛亂
李士實因為參與了寧王宸濠的叛亂而伏誅。明七樂生《三教偶拈·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載:“李士實繇翰林官,至侍郎致仕,與濠為兒女親家。士實頗有權術,以姜子牙諸葛孔明自負。濠用為謀主。”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十五歲的太子朱厚照即位,年號正德。年少皇帝玩世不恭,荒淫怪誕,太監劉瑾等經常以“狗馬鷹犬、歌舞角牴以娛帝”。為此朱宸濠認為正德皇帝昏庸無能,便產生了篡位的野心,暗地裡用重金籠絡各方名士,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最後舉兵謀反。在這次“暴動”中,李士實擔任著丞相、太師、軍師之職,地位僅次於朱宸濠,實為二號人物。這當然成為了朝廷的重要懲罰對象。
《明史·列傳·王守仁》:
行至豐城而寧王宸濠反……又為蠟書遺偽相李士實、劉養正……宸濠舟膠淺,倉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執之。士實、養正及降賊按察使楊璋等皆就擒。
續考王守仁平定“寧王之亂”的相關史料,在其《奏聞宸濠偽造檄榜疏》一文中發現了寧王曾封李士實為“軍師”、“太師”的說法:六月十三日寧府生日,次日各官謝宴,突起反謀……聲言要取南京,就往北京。十六日親出城外迎取安福縣舉人劉養正,十七日迎取致仕都御史李士實,該入府內,號稱軍師、太師名目。
可見“國師”之說,有其依據,在《明帝列傳·正德帝》(張仁忠編撰,2004年版)一書中即有“國師”李士實的記述:
後來宸濠起兵舉逆,尊李士實為國師,且約事成之後,與劉養正並拜左右丞相,爵為上公。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蓄謀篡奪帝位,因形跡敗露,於六月十四在封地南昌(今屬江西)舉兵謀反,自稱監國,年號順德,以致仕都御史李士實、舉人劉養正為左右丞相。明提督南贛軍務右副都御史王守仁率兵應戰,歷時43天(七月廿六日),朱宸濠、李士實等人兵敗被擒。
文學成就
明代大學者李東陽、簫顯、李士實三名士玉堂聯句《詠六安茶》:“七碗清風自裡邊,每隨佳興入詩壇。纖芽出土春雷動,活火當爐夜雪殘。陸羽舊經遺上品,高陽醉客避清歡。何時一酌中霖水?重試君漠小風團!”在世面廣為流傳。
工詩,善畫。書瘦、險、醜、怪,而一時聲甚著。按或誤為元至正間人。蓋因其所著之《世史積疑》自序為至正紀年也。《世史積疑》舊本題為元人,並改竄其自序,為至正紀年,為避其以附宸濠伏法耳。附識備考。《無聲詩史》、《中華畫人室隨筆》
清乾隆帝詔令編纂《四庫全書》時收到了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世史積疑》,是書共二卷,舊題李士實撰,前有自序,落款為至正七年壬申三月朔書,一般認為是元人的作品。後經考證,元至正七年歲在乙亥,非壬申,與史不合。另外元代沒有李士實其人,唯明朝有成化進士李士實。可見《世史積疑》的作者就是明寧王幕下的“國師”李士實無疑。此書首頁有衡山、天籟閣印記。衡山乃文徵明之號,可見文徵明是此書的最早藏主。“南昌暴動”後,李士實突然成為朝廷的“逆黨叛臣”,文徵明私存其著,又捨不得銷毀,於是篡改了該書“序言”的落款年號,以掩人耳目。因此,當時以篡改年代的“避嫌”手法並非是永嘉楠溪江前輩們的“專利發明”。
風水學流派
傳統風水分有兩大流派,一派以山川形勢為根本,以《易經》思想為指導,充分考慮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講究山環水抱,藏風聚氣,追求天、地、人之間的和諧與統一。認為這樣的居住環境可以讓人得到生旺之氣、吉祥之氣,這樣的風水學說,我們統稱之為“巒頭派”風水學。
而另外一派則以傳統術數理論為基礎(如:河圖、洛書、天干、地支、五行、九星、納音、納甲、四柱、八卦、元運、生肖、奇門、擇吉、翻卦、廿八宿、魯班尺等),認為人生之命運,不論富貴貧賤、吉凶禍福,皆與“術數”有關。因此,凡陰宅、陽宅只要遵照“術數”理論進行布置,就能夠改變命運,達到所期望的結果。這樣風水學說,我們統稱之為“理氣派”風水學。有道是“理氣無真,巒頭不假”。理氣風水眾說紛紜,分支極多,如“玄空風水”的派別就有幾十種之多。並且派系之間又相互否定,矛盾重重,迷信泛濫。
李士實對楊筠松的《疑龍經》、《撼龍經》等書頗有研究,其著作《一線天》皆源於楊筠松風水學理論。七絕《神泉》中所描述的就是 “縱覽形勢”、“尋龍捉脈”的巒頭風水實踐活動。因此,李士實的風水學屬於江西巒頭派,世稱楊公風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