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橋

朱子橋

朱子橋(1874-1941)名慶瀾,字子橋。浙江山陰人,生於山東省長清縣。因在北方長大,故有北人慷慨剛直的氣質。曾任督軍,人稱朱將軍。為人爽直,居官清正,兩袖清風。平時對地方公益善舉,無不勉力捐輸,玉成其美。自皈依印光大師後,篤修淨土,行持不苟。其時陝西亢旱,饑民死亡甚眾。印公籌款放賑,命子橋全權董其事。子橋盡瘁賑務,不辱師命,深得印公嘉許。朱子橋為前清附生,清末在奉天服官,歷任鳳凰、安東、錦州各廳縣事,頗有幹才。後來調奉天督練公所巡警總局辦事,為當時東三省總督趙爾巽所賞識。

基本信息

概述

簡介

後來趙氏奉調四川,把子橋也調去任四川巡警道。未幾,調任十七鎮統制官,改文為武,綜理軍務。辛亥年,四川發生保路風潮,趙爾豐主張嚴剿,子橋竭力勸阻。
關中長安為我國的佛教策源勝地,是漢、魏、兩晉、南北朝中印文化交通的第一站。盛唐之世,長安各宗並隆,僧伽雲集,大寺名剎不可勝數。唯降及清末民初,長安佛教衰敗已極。民國初年軍閥割據,烽火不熄。統一之後災荒頻仍,災民偏野,寺院荒蕪,經像殘缺,直到民國二十年之後,佛教有逐漸復甦之情勢,而推動此復甦工作者,為佛教護法朱子橋將軍。

人物生平

民國元年黑龍江都督宋小廉征子橋為督署參謀長。後來,改任署理黑龍江巡按使。袁世凱稱帝,封為一等子爵。五年,袁世凱病死,黎元洪繼任,改任子橋為廣東省長。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七月,復改任廣西省長,未就,退居上海。
民國十一年應奉督張作霖之邀,出任中東鐵路護路總司令,兼哈爾濱特別區行政長官。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解職,從此脫離軍政生涯,獻身於社會救濟事業。
子橋早年不信佛法,並以拆廟掀神為能事。後來由友人程德全的勸導,轉而信仰佛教,並積極興建寺廟,以補過去拆廟之過。在他任中東鐵路護路總司令的數年間,正是倓虛法師在東北講經弘化期間,倓虛法師在哈爾濱興建的極樂寺,在長春興建的般若寺,在營口興建的楞嚴寺,在極樂寺辦佛學院等,都得到子橋最大的助力。
民國十六年山東河南鬧旱災,子橋親赴哈爾濱勸募賑糧。他又聯合平津各慈善團體,共募得一百八十萬元,購糧運往災區,全活災民百萬以上。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陝西旱荒,赤地千里。子橋各方呼籲,力籌賑濟,上海社會名流、佛教居士也多盡力捐輸,關中災民得以延命。又以災區無家可歸的孤兒甚多,子橋在西安、扶風各設災童教養院一所以收容之。
民國二十年長江大水災,災區蔓及七省。子橋主持賑災,以工代賑,活人無算,國人皆目之為大慈善家。是年,政府任命他為監察委員,他因專心致力賑務,辭而不就。九一八事變之後,他在北平設立遼、吉、黑、熱四省民眾後援會,張羅人力,勸募物質,支援東北義軍抗日。
抗戰開始以後,他經常奔走於前線後方,救濟難民。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鄭州黃河決口,形成黃泛區,災情慘重。子橋到河南視察,提議在陝西黃龍山設定墾屯區,以安置河南災民。
民國十九年有華清法師者,得陝西護法居士康寄遙、楊右卿等之支持,在西安佛化社設立佛學講習所,入學者三十餘人,於二月開課。後以旱災影響,經費困難,無以為繼,面臨解散命運。適子橋抵陝賑災,聞知此事,極力支持,捐錢捐米,使入學者讀完先後三年之學業。
民國二十一年子橋邀請月溪法師及倓虛法師到陝西弘法,深受陝西各界的歡迎,而華清法師在西安主講於佛學研究所時近三年,亦廣受四眾擁戴。華清法師商請倓虛法師擬合作籌辦大興善寺佛學院,子橋與滬上名紳李祖神、陝西康寄遙楊叔吉、高戒忍等居士全力支持,西安軍政首長楊虎城馮欽哉王一山等均贊成此事,各有捐助。於是在大興善寺開辦了佛學養成所,由 虛法師任所長,華清法師任教授,陝西有了培育僧才之所。
長安為隋唐舊都,名剎甚多。入民國後,衰敗已極。如千年古剎、城內東大街的古開元寺,竟淪為風月場所,實是絕大諷刺,子橋發願盡力恢復,乃聘請原在湖南弘化的寶生法師,到西安主持大慈恩寺。大慈恩寺是法相唯識宗的根本道場,寶生入主後,大為振刷,添設僧寮、整修大雁塔,實行叢林制度,上堂過殿,樹立叢林規模。所需一切經費,由子橋及五台佛教會、張環海居士等支持供應。
此外,在子橋的支持下,又修復了鐵塔寺和涇陽大寺。對於道宣律師的道場、鳩摩羅什的道場、不空三藏的道場等,均出資予以修補,還在終南山添置了幾處茅蓬,供入山修道者用。
唐代長安,大乘八宗次第建立,八宗並隆,盛極一時。因此,長安附近諸宗祖塔林立,但傳及後世,傾圯不堪。如華嚴四祖清涼國師塔、杜順和尚塔均傾圮凋殘,子橋發願予以重修。唐玄奘三藏之舍利塔,及窺基、圓測二師之塔,均在西安東南四十里的興教寺內,子橋往謁,見三塔均凋殘剝落,行將傾圯,子橋亦捐資為之修復。
子橋在西北時,正值陝西災旱期間,哀鴻遍野,慘不忍睹。子橋本大乘佛教的救世精神,與各慈善團體合組華北慈善聯合會,於陝西災區設立教養院、安老所數處,即以佛化為前提。教養院中有人宣講佛學淺本,養老所中有人領導老人念佛,此事由一位張環海居士計畫推動。
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子橋在西北賑災,於西安城內臥龍寺開元寺中,發現了宋代磧砂版的藏經。《磧砂藏》系宋理宗紹定四年(一二三一年),平江府磧砂延聖院比丘尼弘願斷臂募化,刻版刊印經律論全藏,至元武宗至大二年(一三○九年)始全部完成,故《磧砂藏》在宋版藏經中最負盛名。
子橋無意中發現此宋代珍藏,欣喜不已,回到上海後,邀約佛門緇素釋范成、葉恭綽、狄葆賢、丁福保、蔣維喬、李經緯、黃翊昌、李圓淨等會商,與會者鹹認為《磧砂藏》為佛教瑰寶,今幸發現,即應影印流通。於是乃成立「影印宋版藏經會」,推動影印工作。印經會委請范成法師赴西安檢查藏經卷數,核對是否齊全。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范成法師帶了一批技術人員,到西安將藏經製成玻璃版四十箱,運抵上海,於二十四年影印出版五百部,這是近代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亦是朱子橋居士對佛教貢獻之一。
1941年,朱子橋在西安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成就及榮譽

朱子橋與李福田、唐慕汾、康寄遙、慈善會諸善長及陝中緇素,共同發起於慈恩寺內創建慈恩學院,成立慈恩學院董事會。
民國十六年山東河南鬧旱災,子橋親赴哈爾濱勸募賑糧。他又聯合平津各慈善團體,共募得一百八十萬元,購糧運往災區,救活災民百萬以上。
九一八事變之後,他在北平設立遼、吉、黑、熱四省民眾後援會,張羅人力,勸募物質,支援東北義軍抗日。

其它信息

朱子橋將軍家譜
民國二十四年(1935)鉛印本,一冊。
朱慶瀾(1874-1941),字子橋,陸軍上將銜,黑龍江將軍,廣東省長,中東鐵路護路軍總司令兼哈爾濱特別區行政長官,國民政府賑災會常委,著名愛國人士,九一八事變後,獻身於社會賑濟事業,世以“賑災將軍”呼之。
此譜為嘉慶時朱青選所輯,原為鈔本。據朱慶瀾自序曰“家無譜牒,惟奉六世祖聲諧府君以祏主,聲諧公之先則既茫乎……又無以求譜牒之倖存於人乎,鄉人杜阿齊乃持一譜見示,曰是內兄朱容生所藏,未知公家世系亦相近否……次則聲諧府君,是為第十五世也……慶瀾則為二十世……。”朱慶瀾見到自己的家譜後,欣喜若狂,當即出資“謹依原本付印四百部”。又在序言中說道:“高王父敬所府君諱紹文,聲諧符君長子也,無子以弟序皇府君諱紹武之子嗣,是為曾王父鳴周府君,諱克昌,而生王父亮士府君,諱廷輝,至於先考星橋府君以生慶瀾,上溯長史公,則七十一世之系次得斯譜而後百川之流雖遠而可窮其一源……”。把自己的世系也接續上去了。

社會評價

七旬後,忽患腸鎽,上海各醫院以其身老年衰,未敢施行手術。其子侄輩,決定送北京協和醫院治療。啟行前,一切準備就緒。子橋思此次北上,存亡未卜,遂往辭印公,稟告所以。印公不許,責其不老實念佛。且誨之云:‘如能一心念佛,何至如此!’子橋素重師命,不敢有違,遂堅決不去北京,退還已購車票。從此一心念佛。至第三日,腸鎽自潰,流出膿血一大碗,轉危為安。於是念佛更加精進。臨終前一日,召家人曰:‘我一生寫字,但家中無隻字遺留。’囑裁屏幅四張備用。家人以子橋精神欠佳,勸其從緩,子橋堅執不可。隨將字屏寫就,而起居如恆。翌晨餐後,就床趺坐,久而不出。家人視之,已坐脫矣!

相關文獻

馮玉祥隸書朱子橋碑(中國珍稀碑帖叢書)
書籍作者:王其禕主編
圖書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
圖書品相:10成品相
庫 存 量:0本
圖書售價:9.00元
圖書類別:藝術
圖書標籤:中國陝西人民出版社叢書碑帖陝西人民
上書時間:2009-11-27
出版時間:2007-09 印刷時間:2007-09
開本:12開 頁數:52頁
裝訂:平裝 印數:5千冊

朱子橋(慶瀾)往生錄

朱子橋,名慶瀾。曾任督軍,人稱朱將軍。為人爽直,居官清正,兩袖清風。平時對地方公益善舉無不勉力捐輸,玉成其美。自皈依印光大師後,篤修淨土,行持不苟。其時陝西亢旱,饑民死亡甚眾。印公籌款放賑,命子橋全權董其事。子橋盡瘁賑務,不辱師命,深得印公嘉許。
七旬後,忽患腸癰,上海各醫院以其身老年衰,未敢施行手術。其子侄輩,決定送北京協和醫院治療。啟行前,一切準備就緒。子橋思此次北上,存亡未卜,遂往辭印公,稟告所以。印公不許,責其不老實念佛。且誨之云:“如能一心念佛,何至如此!”子橋素重師命,不敢有違,遂堅決不去北京,退還已購車票。從此一心念佛。至第三日,腸癰自潰,流出膿血一大碗,轉危為安。於是念佛更加精進。臨終前一日,召家人曰:“我一生寫字,但家中無隻字遺留。”囑裁屏幅四張備用。家人以子橋精神欠佳,勸其從緩,子橋堅執不可。隨將字屏寫就,而起居如恆。翌晨餐後,就床趺坐,久而不出。家人視之,已坐脫矣!
摘自《往生隨聞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