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腦的發展從結構和功能上都是一個非線型的過程,而理解正常大腦的成熟是理解神經發育失調的關鍵所在。大腦感知發展的自然特徵從神經感知表現的研究、功能圖片(功能性和磁共振圖或正電子斷層掃描圖)和腦電圖一致性研究中都有明顯的表現。先前的圖象研究顯示了在兒童和青春期大腦灰質(GM)密度區域性的非線性變化,在青春期前有一個增加而青春期後會有一個下降。在核磁共振圖上的灰質密度是神經膠質體系,脈管系統和帶有樹突和突觸處理的神經元的一個直接量度。對灰質成熟的研究揭示了大腦皮層灰質密度隨著時間流失的過程,這個過程暫時被認為與青春期和青年前期由於突觸修整的增加所造成的神經元死亡後果有關。在這裡我們開展了一項關於大腦皮層灰質在兒童和青春期的發展的研究,我們採用了一種大腦成像技術和一組有13個4-21歲的健康小孩組成的樣本,這些小孩在8-10年間每隔兩年被做一次核磁共振掃描。由於我們是在不同時間對相同事物的重複掃描,利用統計學的外推法我們可以構建一個兒童大腦發展的生動的時間序列景觀(“電影”)。我們假設,從兒童到青年早期的灰質發展就像之前描述的那樣是非線性的,並且局部區域特化是與功能的成熟相一致的過程。我們還預測與初級功能相關的區域(例如,初級運動皮層)比那些負責更加複雜和綜合功能的區域(例如,顳葉)發育得更快。
我們的結果是從早期到青春期後灰質成熟過程的一張動態圖。如果我們加強對異質的突出,就可以發現皮層灰質的發展是遵循功能性的成熟順序的,初級感覺皮質、額葉和枕桿最先成熟,剩下的皮層是按照從頂葉到額葉(從後到前)的方向發育成熟的。包含了綜合處理幾種感覺信息的聯合區域上級躡葉皮層最晚成熟。更進一步,皮層的成熟順序也遵循各個區域在進化上的發生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