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木槿皮出自《本草綱目》:今瘍醫用皮治瘡癬,多取川中來者,厚而紅色。
木槿落葉灌木,高3-4m。小枝密被黃色星狀絨毛。葉互生;葉柄長5-25mm,被星狀柔毛;托葉線形,長約6mm,疏被柔毛;葉片菱形至三角狀卵形,長3-10cm,寬2-4cm,具深淺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鈍,基部楔形,邊緣具不整齊齒缺,下面沿葉脈微被毛或近無毛。花單生於枝端葉腋間,花梗長4-14mm,被星狀短絨毛;小苞片6-8,線形,長6-15mm,寬1-2mm,密被星狀疏絨毛;花萼鐘形,長14-20mm,密被星狀短絨毛,裂片5,三角形;花鐘形,淡紫色,直徑5-6cm,花瓣倒卵形,長3.5-4.5cm,外面疏被纖毛和星狀長柔毛;雄蕊柱長約3cm;花柱枝無毛。蒴果卵圓形,直徑約12mm,密被黃色星狀絨毛。種子腎形,背部被黃色長柔毛。花期7-10月 。
藥品簡述
藥名:木槿皮。
漢語拼音:mujinpi
英文名:ShrubaltheaBark,BarkofShrubalthe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ibiscussyriacusL.
功效分類:清熱燥濕藥;清熱解毒藥。
科屬分類:錦葵科。
別名:槿皮、川槿皮、白槿皮、蘆樹皮、槿樹皮、碗蓋花皮。
性味:甘;苦;性微寒。
歸經:大腸經;肝經;心經;肺經;胃經;脾經。
功能:清熱利濕;殺蟲止癢。
主治:濕熱瀉痢;腸風瀉血;脫肛;痔瘡;赤白帶下;陰道滴蟲;皮膚疥癬;陰囊濕疹。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酒浸搽擦或煎水熏洗。內服:煎湯,3-9g。
生態環境:
資源分布:原產於我國中部各地。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台灣等地,均有栽培。
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syriacusL.的莖皮或根皮。
採收儲藏:莖皮於4-5月剝取,曬乾。根皮於秋末挖取根,剝取根皮,曬乾。
炮製方法:洗淨稍浸,潤透,切段,曬乾。
栽培技術
1.氣候土壤:對氣候的適應性較強,高山及平地均可栽種。以向陽、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較好。2.種植:用扦插繁殖,育苗移栽。四川地區於2-3月,選取徑粗1cm以上的健壯枝條,剪成15-20cm長的插條。插前,在整好的地上,開1.3m寬的畦,作成苗床。然後在畦上開橫溝,按溝距33cm,深13-16cm,把插條斜靠溝壁,頂端稍露畦面,每溝插20根,蓋上壓緊。澆水。培育1-2年,苗高1m左右時,即可移栽。在冬季落葉後至第2年3月前,按株距1m開穴,每穴栽植1株,蓋土壓緊,再蓋土使稍高於地面,澆水。
3.田間管理:扦插成活後,除草、追肥1次。以後在6、8、10月各淺耕除草1次。在8月中除後,並須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也可使用氮素肥料。
用藥禁忌
1、本品苦寒,脾胃虛弱者慎用。
2、無濕熱者不宜服。
附方
①治大腸脫肛:槿皮或葉煎湯熏洗,後以白礬、五倍末敷之。(《救急方》) ②治赤白帶下:槿根皮100克,切,以白酒一碗半,煎一碗,空心服之。(《纂要奇方》)③治頭面錢癬:槿樹皮為末,醋調,重湯燉如膠,敷之。(《王仲勉經驗方》)。
④治牛皮癬:川槿皮50克,半夏25克,大楓子仁十五個。上銼片,河、井水各一碗,浸露七宿,取加輕粉一錢,任水中,以禿筆蘸塗瘡上,覆以青衣,夏月治尤妙。但忌浴數日,水有臭涎更效。(《扶壽精方》)
⑤治牛皮癬癩:川槿皮500克,勿見火,曬燥磨末,以好燒酒十斤,加榆面四兩,浸七日為度,不時蘸酒搽擦。二、三十年者,搽一年斷根。如無川槿,土槿亦可代之。(《養生經驗合集》)
⑥治癬瘡:川槿皮煎,入肥皂浸水,頻頻擦之;或以槿皮浸汁磨雄黃(擦之)。(《簡便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