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作

"1956年,參加了公私合營,與興隆桌椅鋪、同興和硬木家具店等三十五家並了廠,稱龍順成桌椅鋪。 1963年龍順成廠址遷到永定門外大街路東,集中力量生產“京作”硬木家具,其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深受歡迎。 從清末直至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前夕,""龍順成""的榆木擦漆桌椅風行數十年不衰,為這一時期享譽京城的名品。"

指家具木器行業及其作坊。木作根據工種行業的不同可分方作、圓作、小木作、大木作等。

歷史概述

龍順成位於永定門外大街路東。開業於清光緒初年,原址在前門外大市路南,是京城內專門經營桌椅櫃箱的木器店。創辦人姓王,約在清同治初年在大市路南同興和硬木桌椅鋪東邊開辦了一個小木材廠,承包房屋建築中的木工活。不久,他改做桌椅經營,取名龍順。幾年後,因與他人合股經營,遂將字號改稱龍順成。主要製作和經營八仙桌、六仙桌、二屜桌、架几案、條案、廚櫃、錢櫃、立櫃、連三、方凳、條凳、官帽椅子、羅圈椅子、箱子等硬木家具,生意興旺。榆木擦漆產品十分著名。龍順成木器重視質量、主張信譽至上,一漆三油(即上漆前先上一道桐油,使之滲入木中,經一個月左右風乾,再上三道漆),從不偷工減料。龍順成為取信顧客,在每件木器上都寫有“龍順成”三字,用漆塗好,以為標記。

1945年抗戰勝利後,由於新式家具出現,生意下降。1956年,參加了公私合營,與興隆桌椅鋪、同興和硬木家具店等三十五家並了廠,稱龍順成桌椅鋪。1963年龍順成廠址遷到永定門外大街路東,集中力量生產“京作”硬木家具,其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深受歡迎。目前,龍順成已改稱北京硬木家具廠。

清末民初,在北京城東南角的龍鬚溝、金魚池附近的曉市大街(又稱東大市),是北京有名的夜市。在曉市附近有一座供奉木匠的祖師爺魯班的廟宇,香火甚盛,人稱魯班館。其周圍幾條胡同里,有大大小小三十五家木器作坊和店鋪,集中了北京大批木匠師傅。其中有許多能工巧匠,是"清宮造辦處"走向衰退後,流散於民間的工匠師傅。他們擅做各式各樣的硬木家具,對於繼承和發展中國的傳統家具起到了承前啟後的歷史作用。

乾隆在位的60年,既是清帝國的盛世,又是由盛而衰的轉折時期;到了嘉慶、道光年間清宮造辦處也進入停滯階段,繼而走下坡路:造辦處的活計日漸減少,並走向衰退,從此許多工匠流落於民間,一部分便聚集在東曉市一帶。流落到此的"造辦處"王木匠,約在清同治初年(公元一八六二年),在東大市路南同興和硬木桌椅鋪東開辦了一個小作坊,取名龍順,不但為宮廷繼續製作、修理硬木家具,還將宮廷風格的硬木家具融於民間,開榆木擦漆家具之先河。後吸收吳、傅兩家入股,改"龍順"為"龍順成"。

從清末直至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前夕,"龍順成"的榆木擦漆桌椅風行數十年不衰,為這一時期享譽京城的名品。舊北京一般中產人家的擺設、閨女出嫁的嫁妝、飯店用的桌椅,都以"龍順成"的產品為榮。當時木器產品雖無商標,但"龍順成"的產品都有自己的標記,在木器白茬製成後,將"龍順成"字樣刻在家具的腿部明顯之處,將製作者的姓名或代號記在暗處,敷上漆皮,永不脫落。有這樣的標記表示對自己的產品負責,以提高信譽,同時也可以在發現質量問題時查出製作者姓名。據說有一次前門外一家飯館的顧客因爭執而起毆鬥,平息後摔壞了不少桌椅,惟獨標有"龍順成"字號的桌凳,除油漆有些碰損外,結構完好無損。"龍順成"桌椅櫃箱鋪是清末以來北京最為有名的木器店鋪,因其較為完善的生產管理制度,以及對產品質量的重視,為"龍順成"贏得了桌椅"百年牢"的聲譽。

五十年代末,北京家具行業有三十五家硬木家具作坊,其中有早在清道光十五年(一八三六年)開業,原製做馬鞍的"同興和"、有清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年)開業,以生產仿明家具著稱的"義盛和"、專仿製清代乾隆做工紫檀家具的"興隆號",還有"義成"、"東升永"等專制仿明家具的字號,以及"六豐成"、"宋福祿"等各有特色的流派,這些店鋪於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一日合併,保留了"龍順成"的老字號,稱為"龍順成木器廠"。二十世紀的文革期間叫"中式硬木家具廠","龍順成"字號沒再用,但商標一直在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時候,由於和中式修理廠合併,更名為"中式家具廠",1993年,"龍順成"這個老字號重新恢復,全稱叫"北京市龍順成中式家具廠"。

"龍順成"在百年的風雨歷程中,繼承和發展著民族文化,去創新、去開拓、去維繫,使未來與歷史在家具發展的歷程中包容與默契。在百年的積累中,龍順成擁有了諸多藏品,形成了修復古舊文物家具的專門技藝,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能工巧匠,以陳書考、李永芳為代表,窮其大半生,在硬木家具中延續人生的價值,賦予硬木家具以人類的靈性。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