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瑪諧

據考證,這是18世紀末,西藏地方主事大臣竺仁。顛曾班久,在內地各地名勝遊歷,廣泛接觸內地兄弟民族特別是漢民族的歌舞音樂之後,帶上揚琴返回拉薩,將內地音樂的某些音調融合於原上層人士兵喜愛的"朗瑪"之中,是吸收了內地音樂文化發展起來的,原西藏"內大臣"們所喜愛的一種華貴典雅的歌舞音樂。 "朗瑪"首先流傳在拉薩,是以歌為主、歌舞結合的,它的歌和舞分為兩大段:即"絳諧"(慢歌)和"覺諧"(快板歌舞)。朗瑪的音樂比舞蹈更為豐富,運用與流傳比舞蹈也更廣。

概述

人們走在拉薩、日喀則等城鎮的街頭巷尾,林園湖邊,不時會聽到從內室閣屋、"林卡"篷帳中飄出的陣陣悠揚深情的歌聲,這種自彈自唱抒情典雅的歌曲往往是藏族人民喜愛。

鍋莊

果卓即人們經常說的"鍋莊"。"果卓"仍是圓圈歌舞的意思,"鍋莊"一詞由來已久,趙爾巽等撰寫的《清史稿》卷一百一、志七十六樂八中記有"高宗平定金川,獲其樂……曰大郭莊……司舞十人,每兩人相攜而舞,一服蟒袍,戴翎,掛珠。斜披黃藍二帶,交如十字"。這種對四川藏區鍋莊的描述,解放初期尚見於昌都的寺廟鍋莊。所謂披各種黃藍紫色帶子,實為彩色哈達,是一種在吉慶場合下跳的禮儀鍋莊舞。"鍋莊"分為農區鍋莊和牧區(牧民舞)、林區(工布民間舞)鍋莊三種,都有不同的風格。 "鍋莊"和舞姿矯健奔放,男性著肥大的統褲猶如雄鷹的粗毛腿健壯有力,舞姿多模擬禽獸特別是大鷹的形態動作,如鷹展翅、鷹跳、鷹盤旋等等。女性動作優美開放、重姿態和情緒表現,歌詞中有"雪山喲,快閃開,我們要展翅飛翔。江河喲,快讓路,我們要邁開舞步……"的豪情報壯語,是藏族人民剽悍氣質在舞蹈中的形體表現。 康諧 "康諧"指弦子舞。盛行於青海雲南巴塘昌都等藏區,西藏境內也頗為流傳,以巴塘弦子最為有名,在巴塘和昌都每逢節日"耍壩子",男女聚集翩翩歌舞。一般是男操"白旺"(牛角胡)站立排頭,拉起胡琴帶領人群拂袖起舞,時而圓集,時而散開,時而繞行而舞,邊唱邊跳,唱詞為"諧體民歌",也可即興 創作男唱女和,藉以抒發內心情趣。舞者隨著胡琴晃動發出的陣陣"顫音",舞蹈上相應發出一股股"顫法",多以模擬孔雀姿態動作為其形體特徵。舞姿圓潤、舒展,曲調悠揚流暢,它的"拖步"、"點步轉身"、"晃袖"、"叉腰顫步"告示動作,長袖飄飛很有特色。其中《孔雀吸水》是經過加工了的傳統雙人舞節目,是藏族人民祈願吉祥幸福的形體寫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