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月溪宮的始建年代現已無法考證,但從笏石集鎮的建設歷史我們可推測它大約創建於明朝倭寇亂平之後。據當地了解月溪宮歷史的人士介紹,月溪宮最早創建於鄰鄉過山村烏石山麓,當地人稱之為“烏石宮”。傳說很久以前,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裡,宮裡的一對宮燈被風颳走,滾落到大營村一條溪流畔,穩穩地停住,任憑風雨再大也刮不走了。當地信眾認為,這是楊公太師慧眼所識的風水寶地,於是就在溪畔之西建造廟宇,取名“太師宮”。因該溪形狀酷似新月的月牙,所以又被稱為 “月溪宮”。
月溪宮供奉的主神為楊公太師。楊公太師諱延輝,為宋朝名將楊繼業的第五個兒子,俗稱楊五郎,曾跟隨楊繼業征戰多年,十分勇武,後出家五台山。據宋史記載,楊延輝其實沒有被封過太師。在封建時代的中國,特別是在重文輕武的宋代,許多宰相都未能封為太師,何況小小一武將楊五郎?但莆田人為何要奉他為太師呢?其實在莆田民間有著另一種說法,楊公太師與南宋末年抗元英雄陳文龍有關。
陳文龍,字剛中,南宋興化府玉湖(今荔城區闊口)人,宋鹹淳四年(1268年)狀元,官至參知政事。南宋末年,杭州被元軍攻陷後,朝廷南遷,陳文龍率軍固守興化城,力盡被俘,絕食而死,演繹了一曲民族節義的壯歌。為表彰這位忠烈的抗元英雄,宋朝廷贈封其為太師,謚忠肅。
陳文龍被興化人民認同為民族英雄,在人民心中烙下很深的印記。人們多想立祠立廟紀念他,又怕元朝廷的迫害,為掩人耳目,就託名楊公太師而建鳳山宮(今黃石鎮鳳山村)、谷城宮、月溪宮等,以示紀念。
明朝建立後,被公認為正統的中國王朝。陳文龍的事跡得到大力宣揚。因此,人們又在廟宇增供抗元英雄陳文龍。那些廟宇本應該改成“陳公”太師,但由於人們奉祀楊公太師日子已久,且楊五郎也非等閒之輩。自供奉以來保境安民,風調雨順,人們於是就一既如往地供奉下去。
楊公太師作為瘟部的主帥,巡察瘟疫,工作很盡職。多年來,南洋平原沒發生大的瘟疫,因而民間對楊太師的信仰很廣泛。據統計,莆田太師廟數以百計,各村宮社廟都奉祀太師爺。其神像黑臉、僧衣,手舉太錘,與北洋玄無上帝手指劍訣合稱"南錘北指"。
數百年來,作為民族英雄化身的楊公太師深受方圓數十里民眾信仰。廟宇雖歷盡滄桑,香火從來不間斷。
相傳,民國時期,莆田沿海各地久旱無雨,田間作物枯竭,民眾心急如焚,於是很多人到月溪宮焚香叩拜,禱告祈雨。可能是求雨心切,信眾們想出讓楊公太師親自出馬向上蒼祈雨的辦法,把宮內的“楊公太師”“鐵公元帥”及“烏公元帥”3尊神像“恭請”到山頭,眾人跪地叩求。 頓時,天上烏雲密布,雷電交加,嘩嘩地灑下豆大的雨點……從此,月溪宮更名傳四方。
月溪宮坐西朝東,依勢而築,靠近笏石集鎮,既是眾善男信女焚香朝聖之地,又成為老年人休閒活動場所。從儀門進入庭院,花崗岩石雕楹聯簾入眼帘,“處世恩勇保社稷,歸天神靈佑黎民”,道出了莆陽人民這位心中的大英雄,不管是在人間還是在仙界,都一如既往地心繫天下蒼生,保佑社稷黎民。
建築風格
月溪宮分前中後三進,結構嚴密,工藝精緻。尤其是石門、石窗、石柱等,鐫刻得極為精巧,所雕出來的各種圖案惟妙惟肖。前殿屋檐下的一對石獅,雄偉壯觀,儼然如全副武裝的勇士,日夜鎮守著前大門,給宮殿增添了幾分威嚴與肅穆。屋頂脊樑間雕塑著巨龍彩鳳,象徵吉祥如意,顯示濃郁的民間藝術特色。前殿的大門鏤刻著一對楹聯:“門朝筆架峰巒秀,亭畔月溪泉水清”,清楚地點明廟宇的坐落位置和秀麗的自然景觀。中殿為拜亭,比前廳高出幾級台階。寬大的石門上刻著 “忠孝兩全揚萬古,梓桑一舉慶千秋”的楹聯。月溪宮後殿就是主殿,其神龕上依次排列著各位神像。中間是“楊公太師”,左右邊是“鐵公元帥”、“馬公元帥”、“韓公元帥”及“田公元帥”等輔佐。其間,還有“天上聖母”和“觀音大士”陪伴。殿中兩邊站立著“張將軍”與“李將軍”,守衛著神龕中的諸位神像。精製的大橫額書以“仰台山”3字,意為紀念當年楊氏兄弟五郎在五台山守道,“忠勇堅貞扶宋室,英靈顯赫佑黎民”之蓋世功臣。
歲月流逝,人間滄桑。月溪宮前殿與中殿於1958年被毀為平地,1980年重修後殿,1984年擴建中、前殿,1986年舉行隆重的開光儀式。1996年在廟宇右側建成室內戲館,2002年建造前庭院外門亭(儀門)及一些附屬工程。
每年正月廿二日,秀山周圍的村民都會雲集在月溪宮,以各種形式,舉行隆重的廟會活動。附近18個村莊的數千信眾,以最莊重的儀式,舉行楊公太師郊遊活動,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如今,歷史悠久的月溪宮不但是秀山村老人文化活動中心,也是莆田市秀嶼區委宣傳部先進文化進宮廟的活動基地。宮內的室內戲台,經常作為宣傳文化活動的場所,文娛活動搞的有聲有色。希望月溪宮能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繼續發揮優勢,不辜負莆田三大名宮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