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遷

曇遷是南朝宋、齊時代僧,嘗研討唯識論,得心熱病,夢食明月而愈,遂改名月德。

概述

(一)(384~482)南朝宋、齊時代。祖先為月支人,俗姓支。寓居建康,篤好佛儒,善談老莊,工於書法,又善梵唄。初住於祇洹寺,後移住烏衣寺。與范曄相善,及范曄被誅,毅然挺身為之營葬。宋孝武帝聞而嘆賞,囑臣下撰宋書時勿遺漏師之行跡。著有十地經論之註疏。於齊建元四年示寂,世壽九十九。[梁高僧傳卷十三]  (二)(542~607)隋代僧。博陵饒陽(位於河北)人,俗姓王。幼從舅父學六經,尤重周易。二十一歲,投定州賈和寺曇靜出家。初學勝鬘經,受具足戒後,隱居林慮山淨國寺,研讀華嚴經、十地經、維摩經、楞伽經、大乘起信論等大乘經論。嘗研討唯識論,得心熱病,夢食明月而愈,遂改名月德。

相關

 北周武帝滅佛之際,師南奔建康,於桂州刺史蔣君宅獲讀攝大乘論,意念洞然。隋初,入彭城慕聖寺講攝大乘論、楞伽經、大乘起信論等。自此攝論之學傳入北方。開皇七年(587),奉詔入京住於大興善寺,敷揚攝論,受業者達千數。開皇十年,文帝從其議,凡有僧尼私度者,並聽出家,達數十萬人。仁壽元年(601),詔全國造舍利塔三十座,師受命至岐州鳳泉寺監造一塔。其後,復敕各州建寺、起造靈塔。凡此皆師之力。後奉詔為京師禪定寺主。於大業三年示寂,世壽六十六。著有攝論疏十卷,及楞伽經、起信論、唯識論、如實論等之疏,另有九識章、四明章、華嚴明難品玄解等,凡二十餘卷,然已全告佚失。弟子有淨業、道哲、靜琳、玄琬、道英、明馭、靜凝等。[續高僧傳卷二、卷十二、卷十八、卷二十](參閱‘攝論宗’6850) #PG 623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