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壺

暖壺

暖壺正是利用熱量的散發分為傳導、對流、和輻射這三者的原理。暖壺的瓶塞是用軟木做的,而軟木不易導熱,儘量防止了傳導的發生;暖壺中間是真空,儘量防止空氣對流的發生;還有暖壺的瓶膽鍍成銀白色,可以使熱量反射到瓶內而不輻射出去。

基本信息

簡介

英格蘭的科學家杜瓦發明的。1900年,他第一次使壓縮氫氣變成液體,即液態氫。這種東西得用瓶子裝起來,可當時並沒有現在這樣的保溫瓶。他就自己研製。他採用真空的辦法,即做成雙層瓶子,把隔層中的空氣抽掉,切斷傳導。可是這樣之後熱的輻射也會影響保溫,於是杜瓦在真空的隔層里又塗了一層銀或反射塗料,把熱輻射擋回去。再用一個塞子把瓶口堵住。這樣熱傳導的三個方式都被切斷了,瓶內膽能較長時間保持溫度。他就用這種瓶子儲存液態氫。後來得到廣泛的套用,幾乎現在每家都有保溫瓶即熱水瓶。

去除水垢

暖壺 暖壺

1.磁鐵除

垢法:在積水垢的水壺中放入一塊磁鐵,燒水時會使壺內厚厚的水垢自行裂開。

2.土豆除垢法:在結滿水垢的壺中放幾個土豆,煮上幾小時,厚厚的水垢就會自行脫落,而壺體不會損壞。

3.蘋果除垢法:大水壺中放滿蘋果,蓋嚴壺蓋。一周后取出蘋果,壺內壁的水垢會變軟,用水沖洗即可除掉內壁上的水垢,蘋果也會變得更甜,可謂一舉兩得。

4.米(面)湯除垢法:將剩米湯或麵湯裝入結滿水垢的壺中,越稠越好,為使其儘快發酵,冬天時要將水壺放到溫度較高的地方,經幾天放置,待其自然發酵變酸後,壺中水垢就會慢慢脫落。放置時間越長,去垢效果會越好。這種辦法的好處安全、省力、不損壞水壺。

5.食醋除垢法:將食醋兩匙倒入結有水垢的暖壺中,倒入燒開的熱水半壺,緩慢搖晃,幾分鐘之後,水垢會慢慢脫落。放置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使用須知

暖壺 暖壺

提熱水時,不要大幅度的來回搖晃暖壺,以免提手壞掉。這樣熱水也容易從暖壺中溢出,在壺內產生壓力,導致瓶塞噴出,壺底鬆動,天長日久,遲早要掉。關鍵是注意保養暖壺,輕拿輕放,時常查看暖壺是不是有地方損壞,提前預知暖壺是否會破裂。這樣就能避免在暖壺打碎時開水燙到腳了。水要打滿,在水和瓶塞之間不要留有空氣,尤其是小空間的空氣。裝熱水的暖壺不要大幅震盪,輕拿輕放。

去除異味

建議你用一塊紗布包一點茶葉

然後把木製暖壺塞包上

茶葉一定要在下面

四周不要

隨著熱氣的蒸發暖壺塞就是茶葉的味道了。

歷史

暖壺 暖壺
古羅馬人已經知道,雙層容器能 保暖。在龐貝城的廢墟中,人們曾挖出過一個雙層容器。現代的熱水瓶是蘇格蘭物理學家杜瓦發明的。1892年,他吩咐玻璃匠柏格吹制一個特殊的玻璃瓶。這是一個雙層玻璃容器,兩層膽壁都塗上銀,然後把兩層之間的空氣抽掉,形成真空。因為兩層膽壁上的銀可以防止輻射散熱,真空能防止對流和傳導散熱,所以盛在玻璃瓶里的液體,溫度不容易發生變化。

後來,柏格用鎳製造外殼,保護易碎的玻璃瓶膽。起初它僅在實驗室、醫院和探險隊中使用,以後在野餐或乘火車時也使用起來。1925年,開始有大眾化的廉價塑膠熱水瓶出售。

保溫瓶

暖壺 暖壺
有關保溫瓶的概念很簡單:瓶有內壁和外壁;兩壁之間呈真空狀,空無一物(裡面甚至沒有空氣)。熱不能穿過真空進行傳遞,所以凡是倒入瓶里的液體都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它原有的溫度。

這就是為什麼保溫瓶能夠冬天保持飲料暖熱,夏天保持飲料冷涼的原因。許多參加過多次旅遊的人覺得很難想像,沒有保溫瓶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形。

但是保溫瓶直到1892年才發明出來,雖然那時它的發明者也並沒有意識到它會有多大的用途。發明者是蘇格蘭科學家詹姆士·杜瓦。

在-240攝氏度的低溫下制出了液態氧.為了保存這種液態氧,杜瓦設計了一個熱不能傳進去,也不能散出來的瓶子.現在我們使用的保溫瓶,就是從這種"杜瓦瓶"演變出來的.杜瓦的保溫瓶,是根據熱傳遞設計的:第一,它用兩層玻璃瓶製成,瓶中間抽趁真空,隔絕了空氣對熱的傳遞;第二,瓶壁塗上了水銀,就像鏡子反射光線那樣,能把熱量的輻射反射回瓶內;第三,瓶口蓋上瓶塞,防止熱從瓶口溜出去,若用來裝開水,也就成了保溫瓶。

然而,認識到保溫瓶在各種情形中都會有用的是德國玻璃製造工人賴因霍爾德·伯格。他在1903年獲得了保溫瓶的專利,並且制訂了把它投入市場的計畫。

伯格甚至舉辦了一次給他的保溫瓶起個好名字的比賽。他挑選的獲勝名字是"瑟莫斯"(即熱水瓶),那是關於熱的希臘字。

伯格的產品非常成功,很快他就將保溫瓶運往世界各地。

保溫瓶經常為科學上的用途服務,例如,當液體需要保持恆溫時。牛痘苗、血清和其他液體也經常用保溫瓶來運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