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
普里戈金長期從事關於不可逆過程熱力學(也稱非平衡態熱力學)的研究。1945年他提出了最小熵產生定理,該定理是線性不可逆過程熱力學理論的主要基石之一。他和同事們於60年代提出了適用於不可逆過程整個範圍內的一般發展判據,並發展了非線性不可逆過程熱力學的穩定性理論,提出了耗散結構理論,為認識自然界中(特別是生命體系中)發生的各種自組織現象開闢了一條新路。耗散結構理論在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有重要的用途。因創立熱力學中的耗散結構理論,普里戈金獲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普里戈金在物理化學和理論物理學的其他方面,如化學熱力學、溶液理論、非平衡統計力學等,都有重大的貢獻。他的主要著作有《化學熱力學》、《不可逆過程熱力學導論》、《非平衡統計力學》和《非平衡系統中的自組織》等。
病逝
2003年5月28日,普里戈金(I.Prigogine)逝世於布魯塞爾。
理論
普里戈金指出,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近代科學,描述的是一個鐘錶式的自然界,一個軌道的、永無發展的靜態世界,一個相對靜止和存在絕對化的世界。這集中地體現在以牛頓為代表的經典物理學中:作為參數的時間t換為-t有相同的結果,時間可逆、未來和過去看來沒有實質性的區別。而近代的熱力學成果正如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的,一個封閉系統只會自發地熵增、走向無規無序。這裡揭示的,是一個不斷演化的、時間有方向的世界。生物進化論也告訴人們,生命世界處於不斷向上發展之中,時間之矢不可逆地指向未來,形態越高,變化越快。
在普里戈金看來,兩類時間,前者給出靜止的存在的世界圖景,後者傳遞了動態的演化的世界圖景。正是這種科學基礎上的矛盾,使得我們的世界被一分為二,從而文化也被一分為二,分成了無過程無歷史無激情的科學文化和有經歷有歷史有情感的人文文化。而且,兩種箭頭,前者導致了克勞修斯“熱寂說”,描述了一幅江河日下、宇宙在自發走向死亡的退化論自然圖景;後者卻是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直至產生出人這樣的萬物之靈的進化過程,達爾文進化論向我們呈現了一幅蓬勃向上、生機盎然的自然圖景。這是兩種多么不一樣的圖景。
詳細介紹
科學,更一般地說,我們的文化,竟然是帶著如此深刻的矛盾和難題告別十九世紀而步入二十世紀的。甚至在二十世紀初建立起相對論和量子論的物理學革命中,上述問題基本上沒有受到觸動,更談不上得到真正的解決了。
對於普里戈金來說,要解決這些問題,科學就必須要重新發現時間,就需要從近代科學以來以超然於自然界、站在時間之河的岸上的態度來看自然界,轉到融入大自然和時間之中來認識大自然、認識時間,從而在新的高度上把克勞修斯退化論與達爾文進化論統一起來,同時才可能將存在的靜止的世界圖景與演化的過程的世界圖景、自然科學文化和社會人文文化的巨大分裂加以彌合。
個人其他信息
普里戈金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於平衡態附近的熱力學的研究中,證明了著名的最小熵定理。接下來,他的研究深入到遠離平衡態的熱力學,又經過二十年的奮鬥,終於建立起來耗散結構理論。1967年,普里戈金首次在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了關於耗散結構理論的研究成果,正是這項果使他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耗散結構理論和非平衡態熱力學的研究,僅是重要的科學成果的進展,而且還昭示了一種新的自組織的發展觀。
封閉沒有發展,平衡也沒有發展,這是耗散結構理論的基本結論。十九世紀的平衡態熱力學已經告訴我們,一個孤立封閉的系統,只會自發地發生熵增,自發地走向崩潰瓦解。換言之,開放和非平衡是系統發展的必要前提。普里戈金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提出並建立起耗散結構理論。耗散結構理論有一個簡潔的基本公式:dS=deS+diS。按照普里戈金的意思,它表達的是這樣的一個基本思想,一個遠離平衡的開放系統(不論它是物理、化學的,還是生物學、生態學的,乃至是社會、經濟或精神的),通過與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即通過物質、能量和信息的耗散,從而就可能自發組織起來,實現從無序到有序的轉變,形成具有一定組織和秩序的動態結構。這裡強調的是,通過交換和耗散,只要從環境引入的負熵(deS)大於系統的自發的熵增(diS〉0),系統整體上就可以實現熵的減少(dS=deS+diS〈0),當系統進入非平衡態,其中的非線性相互作用得以表現出來,就可能形成新的有序結構。
發展是通過漲落達到有序,自組織的機制就是通過漲落的有序,這是耗散結構理論的又一個重要結論。漲落也被稱作起伏,通常被看作是噪聲、干擾。從系統的存在狀態上看,漲落是對系統的穩定的平均的狀態的偏離;例如,人們的個子有高有低,也可以看作是對於平均身高的偏離。從系統的演化過程來看,漲落是系統同一發展演化過程之中的差異,也表現出發展成果中的不平衡。漲落普遍存在,只要是由大量子系統或要素組成的巨觀系統,其中就必定存在著一定的漲落。在傳統的思維中,漲落僅僅被看作某種不利於系統穩定存在的因素,只被看作干擾、破壞性因素,是人們不希望的、討厭的東西。耗散結構理論的重要發現是,漲落可以是系統的創新之源,漲落也可以是系統發展的建設性因素。在一定的條件下,當一定的漲落得到系統整體的回響時,小的漲落就被放大成為引起系統整體進入新的有序態的巨漲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漲落就是燎原的火種。
評價
發展並非一往直前,而是充滿著分叉和選擇。這也是耗散結構理論新發現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確定性的終結》的基本涵義。近代科學提供給世人的是一幅靜態的軌道圖景,只要前提條件給定了,事物的命運也就決定了,就將沿著一條軌道運行下去,而且還將可以沿著這條軌道折身返回。這樣的觀點,在十八世紀提出的著名的拉普拉斯決定論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只要知道了事物的前提條件,就不止是“前知五百年”,還可以“預知五百年”乃至永遠。現在,耗散結構理論開始向我們表明,複雜系統的從存在到生成、從混沌之中湧現有序,是不可逆的充滿著不確定性的發展過程。置身於一個既非全然確定無疑的世界,也非置身於一個全然變化無常的世界,而是置身於一個決定論和非決定論在系統的發展中難分難解地聯繫在一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