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寺[山東省淄博市寺廟]

普照寺[山東省淄博市寺廟]

普照寺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留仙湖公園內。該寺約建於南朝陳廢帝光大元年(567年)或統稱為北齊時代(550-577年)建造。唐時為法相宗三祖慧沼弘法處。彼時寺內有石佛台座,上刻飛天像;又有李邕所書《尊勝陀羅尼經》經幢,且建有八角十三層石塔,今已無存。

基本信息

簡介

普照寺普照寺
“大千世界開隻眼,不二法門暗點頭”,這是淄川普照寺山門的楹聯。山門位居寺院巽位,門楣正中懸一橫匾,上書“普照寺”三個鎦金大字。據說此三字是淄川菜園村書法名人黃雨三先生所書,漢隸井然、古樸高雅。黃雨三是清末民初人,鄉里多有其遺墨。

歷史

普照寺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留仙湖公園內。該寺約建於南朝陳廢帝光大元年(567年)或統稱為北齊時(550-577年)建造,迄今已有一千四百餘年。唐時為建於南朝陳廢帝光大元年(567年)。彼時寺內有石佛台座,上刻飛天像;又有李邕所書《尊勝陀羅尼經》經幢,且建有八角十三層石塔,今已無存。
唐朝時為法相宗三祖慧沼大師弘法處。大師系山東淄川人,乃玄奘、窺基再傳弟子,精通唯識法相學,時稱“唯識三祖”或“淄州大師”,被譽為“山東一遍昭”。著有《能顯中邊慧日論》、《因明入正理論義篆要》,並參悟《大寶積經》,對法相唯識宗教義的闡揚做出了傑出貢獻。據歷史考證,日本法相唯識宗的流傳即淵源於唐淄州沼大師弘法盛地普照寺。彼時寺內有石佛台座,上刻有飛天像;又有唐著名書法家李邕所書《尊勝陀羅尼經》經幢,且建有十三層八角石塔,物換星移,今已不存。 據《淄博市志》載,淄博地區的佛教肇始於東漢時期,南北朝時建寺造像之風漸盛,隋唐五代及宋元明清時期梵剎興盛、道風日隆。

至1949年後17年間,普照寺仍保存了完整的山門大殿、石雕巨佛、墨跡經幢等大量珍貴文物。然十年浩劫致使千年古剎盪跡無存。

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落實宗教政策後,90年代初,在淄城高明升倡導下,重建籌備工作正式啟動。經半年尋訪,先得兩方殘碑;清順治七年《重修古淄州普照寺正殿妝金大石佛碑贊》載:“淄州城中,側近縣署古寺,有天然石佛一軀,其大無倫。諒察源流,人力絕而天工現,令人不可思議,真天下之大觀也。”清雍正二年《重修普照寺序文碑》載:“事淄邑治之東,舊有普照寺。士人又名佛寺,石佛者不事雕琢天然具足也。每逢節令,遊人如蟻,吾淄一名勝也。”為重建古剎,大德高明升走遍淄城村落,終於在《淄博日報》記者陳文祥先生手中找到一張1964年攝製的石佛照片,為恢復石佛原貌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現狀

新建寺院總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自南向北依次矗立起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露天石佛,並以左右兩廂房對稱呼應。新塑大小佛像43尊;大雄寶殿高15米,闊17米,時深28米,可容數百僧眾舉行法事活動。露天石佛高10米,周長11米,重百餘噸,採用墨玉石雕制,法相莊嚴,蔚為壯觀。普照寺自此法幢高樹,慧燈續燃。

目前普照寺常住僧眾七人,住持為能闡法師,兼山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和秘書長,濟南市協委員,淄博市佛教協會會長。監院仁靜,67歲,原籍山東壽光人,能闡法師系山東濟寧人,77歲,幼讀私塾,16歲投湛山寺出家,禮天台巨擘倓虛法師披剃,法師授法名能闡,字雲幢,意為能闡佛法,樹大法幢。倓虛大師見其年少聰慧,遂收為侍著,隨侍倓虛左右數十年,廣學天台教觀,隨赴講筵坐地參學。1940年能闡赴北京在周叔迦居士創辦的高級中國佛學院學習,期間曾隨寶賢法師精研法相唯識學。1947年隨大師赴粵弘法,後居香港。1949年後回國,1994年率弟子五人入住普照寺廣接有緣,教演天台,指歸淨士,使普照寺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六和敬淨士道場。

能闡法師駐錫普照寺後即舉辦佛學講習班,傾其所學,陸續開講《欏嚴經》、《圓覺經》、《淨土三經》等重要經典。近年來專弘淨土法門,啟建念佛堂並觀自主持念佛七。同時還帶領四眾弟子廣泛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利樂有情,受其惠者不可計數。在能闡法師及其僧團慈霖滋潤下,淄博市信眾已愈數萬。每逢佛事活動,普照寺人如潮湧,香飄十里,佛號梵唄遍滿虛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