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寺六朝松

普照寺六朝松

"普照寺“六朝古剎”之名

簡介

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松科 松屬 樹齡:1500年
清光緒年間,鐵嶺曾瑞篆刻"六朝遺植"四字。該松粗大偉壯,主幹微向西南方向彎曲,氣勢猶如大鵬展翅。在松的西北角立有郭沫若《詠普照寺六朝松》詩碑,西面立有"篩月亭",取古詩"長松篩月"之意,為中秋賞月之勝地。

古松之死

泰山六朝古松六朝古松位於泰山普照寺後院摩松樓前,乾隆年間所輯
1961年5月8日郭沫若與夫人等在樹下合影
《岱覽》中說:寺中古松童童,稱“六朝古松”,傳為六朝時所植,距今有一千五六百年。泰山成為首例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時,六朝古松是23株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清單的古樹之一。
普照寺位於泰山南麓,靠近環山路,依山而建,澗溪前繞。沿青石路穿過一片樹林和一座石橋,峰巒環抱、松柏掩映中的千年古剎便現於眼前,樓台錯落,古香古色。從碑碣介紹看,普照寺後來數次毀於兵亂,多次重修。而古松一直倖存。普照寺“六朝古剎”之名,多半來自寺內這株六朝古松。
或許因為並非節假日,遊客不多,寺內頗為靜謐。購票入寺時,一名景區售票人員對記者說,現在入寺遊覽只能到大雄寶殿為止,後院正在修葺不能進入。
穿過前院,記者來到大雄寶殿前,殿前兩株銀杏,一對油松,看記載油松為明永樂年間高僧所植。樹上面均掛有鐵牌,寫著“泰山古樹名木××號”,鐵牌已經鏽蝕。大殿兩側通往後院的小門緊閉,而從上方望去,可見部分摩松樓頂,但中間全部用黑色帷幔遮蔽。
2010年四五月份發現六朝古松根部枯死;而網友“行者”2010年8月稱:傳泰山六朝古松已死,因閒人莫能進,急急不得詳情,他還提出:泰山非一人之泰山,景區“秘不發喪”,讓人懷疑古樹是非正常死亡。沒有人敢奢望哪棵樹可以萬古長青,但古樹因何而死缺乏對公眾的交待。
六朝古松之死景區秘而不宣,記者繼續尋找業內知情人士。山東農業大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林學教授告訴記者,六朝古松的確已於兩年前死亡。該松屬於松科松屬油松種,理論上可以活很長,1600年並非其壽限。景區曾採取包括換土、噴霧等措施,甚至請來了北京的專家診治,但最終效果不明顯。他一再強調,古樹死亡是綜合性因素導致,現在來看人為影響、環境惡化對古樹名木破壞性更大一些。很多古樹周邊環境不利於其生長,比如古樹樹冠根系分布面積大,但周邊往往都是水泥混凝土,不透氣、不通風、不透水,將會加速古樹衰老並引發病蟲害等。鐵籬笆裡面才多大?古樹就和老人一樣,很難忍受這種局限,需要對它們的身體狀況更加關注。
專家認為,古樹死亡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有時候缺乏專業人士管理,反應較遲鈍,如果在古樹病兆初期早發現,及時採取復壯措施,搶救回來可能性較大。比如黃山管理者從10多年前就為重點古樹配備了“專職保姆”,日夜監測。10年前,我省莒縣的古銀杏樹也遭遇生存危機,大量落葉,通過專家及時救治,古樹最終重煥生機。
根據2002年泰山景區進行的普查,景區古樹名木達到近2萬株。普查中發現與10年前相比死亡232株,其中因人為因素造成環境破壞而死亡的56株,自然死亡94株,其他的死亡原因不詳。
山東農業大學另一位教授指出,他知道一個地方蓋樓修路,有幾棵古樹名木“擋道”,設計上雖留出空間,但把周邊的土都挖掉後,樹旁邊圍上水泥瀝青,人為改變其生長環境,目的是促使它悄悄死後,可大展拳腳蓋樓修路。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泰山中天門一帶因為擺攤設點,煙燻火燎加上污水等,致使30多棵古柏很快死亡,後來景區進行了規範,近些年古樹死亡已屬個別,但很多因原因不明而湮沒無聞。在科研方面,古樹名木健康維持研究一直薄弱;一些地方重建設輕管理,加之經費有限,對古樹保護局限於普查、編號、掛牌、記錄,後續保護太少。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景區尚且如此,散落民間的古樹名木更不用提。據介紹,六朝古松的死亡,也促使該院去年發起成立了山東省第一家古樹名木保護協會,目前除了泰安,棗莊、曲阜、臨沂等市有關部門也參與進來,除了編寫一本《山東古樹名木》,還將研究古樹名木的健康維持以及保護和管理辦法。王克煜認為,古樹名木既是一道風景,又承載著歷史厚度與文化積澱。六朝松之死讓普照寺的篩月亭永遠消失,真能存在我們的記憶里。名古樹是泰山之神韻所在,也是自然界與古人為我們留下來的不可再生的寶貴財富。目前,不少古樹名木“疾病纏身”,並因缺乏專業、精確的診斷將難以安度晚年。六朝古松之死已經敲響了警鐘,古樹無法為自己的垂死的生命發出哀鳴,為此我們要儘快採取行動。”建議:儘快對山東境內的古樹名木進行健康狀況的排查登記,建立健康檔案;儘快組織專家會診,開展古樹復壯技術研究,延緩古樹衰老;改善古樹生長環境,保持其周邊通風透光,敲除水泥混凝土,最佳化土壤結構;加強對古樹名木保護的資金投入,定期上報養護數據等。

詩作

《詠普照寺六朝松》
詠普照寺六朝松碑刻

郭沫若
六朝遺植尚幢幢,一品大夫應屬公。
吐出虬龍思后土,招來鸞風訴蒼穹。
四山有時泉聲絕,萬里無雲日照融。
化作甘霖均九域,千秋長願頌東風。
一九六一年夏永普照寺六朝松)
1961年5月,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文聯主席等職的郭沫若,偕夫人於立群來到泰山,作出了“泰山應該說是中國文化史的一個局部縮影”的歷史性結論。5月8日上午,時年近70歲的郭沫若及夫人於立群,在栗再溫等陪同下參觀了岱廟。次日上午,郭沫若一行乘車先去普照寺。參觀了馮玉祥當年曾居住過的“菊林舊隱”。來時,房門關著,陪同人員馮林穩從外邊繞過去,從後門進去把房門打開了。郭沫若見此情形,脫口而出:“前門關閉後門通,庭院植有大青松,一品大夫中間坐,惟有粗枝面朝東。”大家聽了拍手叫好。泰山管理處主任楊文山對馮林穩說:“趕快記下來,這是郭老的即興大作。”郭老笑笑說:“這是隨便一謅,不要記,不算數。”從馮玉祥舊居出來,郭老來到猶如巨傘撐張的千年古樹六朝松前,長時停留、觀摩。原來他正在為生長茂盛、枝節蒼勁的六朝松作詩:“六朝遺植尚憧憧,一品大夫應屬公。吐出虬龍思後士,招來鸞鳳訴蒼穹。四山有石泉聲絕,萬里無雲日照融。化作甘露均九域,千秋長願頌年豐。”在詩里,他賦予這棵古松以鮮活的生命和更為深遂的文化內涵,令人敬畏、讚嘆!
郭沫若一行走出普照寺,驅車馳向紅門,開始登山。郭沫若時年已近70歲,怕他登山體力不支,早已準備好幾架山轎子放在那裡等著。
之後,泰安將郭沫若手書詩,刻碑兩通,一通鑲於岱廟東御座迴廊內,一通位於普照寺竹林舊隱院內,系郭沫若於l961年夏登泰山時所題。碑高204厘米,寬80厘米,厚22厘米。詩文共5行,滿行12字,字徑9×10厘米。行書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