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普照寺修繕的時間,與大覺寺幾乎同步,也是皇家敕建。所以後世人推斷,這和皇家也應有淵源的。清代的時候,這裡曾經是一個太監出資修繕後居住的地方。想來,這個太監在皇宮裡也曾有相當的地位吧?清末,這裡被德國人借住,改建為傳教的基地之一。現在可以看到橫樑和檐壁上許多壁畫,都有天主教的圖案。為此,還有法人後裔專程來考察過。
普照寺很典型的中西合璧了。寺宇建造的風格,是中式的廟宇;但壁畫、室內格局,都已經按西方的方式改造過了。在側院的十八僧房裡,我們還看到了日式的和室。
原來鐵路切斷了普照寺的院落。山門前面的小池,是德國人修的游泳池。旁邊原來還應該有牌匾和石碑,刻載普照寺修建的歷史。但現在已經都漫滅不可找尋了。在鐵路的另一邊,有當年的普照寺大門,還有寫有“紫氣東來”的影壁。
普照寺比大覺寺更多了幾分僻靜。側院的十八僧房呈迴廊式建築風格,每一個拐角都很別致,廊檐上書繪有字畫,有點拐角還擺設和桌椅。中間的庭院不大,秋意重了,都是荒煙衰草。如今普照寺不對外開放。這些平時都不曾聽人介紹過。比起修繕的金壁輝煌、紅牆綠瓦、氣勢奪人的各處歷史建築,這些斷壁殘垣,更讓人喟嘆。
交通
火車站乘9路車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