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普寧市蓮花寺
蓮花寺位於廣東省普寧市,1914年潮汕名僧根樂法師在其師兄根寬和尚的支持下創建,其位置在今天的流沙市區中心,廣汕公路北側,與流沙公路毗鄰。寺內清淨莊嚴,環境優美。
在廣東普寧市府所在地流沙東街道東老河溪73號,有一座由中國佛協會長趙朴初題名、門樓高聳、寶殿雄偉、四周樓層式嶄新的蓮花寺,1988年9月被批准為宗教場所登記開放,
蓮花寺歷任住持均是潮汕地區名僧,德高望重。根樂法師在創建蓮花寺時,就萌發“人間佛教”的理念,親手書寫“萬家生佛”牌匾懸掛佛寺主堂中央。組建了“廣東嶺東佛教聯合會普寧分會”,為發展普寧寺佛教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繼任住持又寶法師繼承根樂法師的遺願,農禪並舉,進一步完善寺院設施,積極發揮佛教組織的利世作用,1953年又寶選為普寧縣首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後來,寺院變成物資倉庫和街道辦的工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寺院逐漸恢復生機。現任住持又德法師團結廣在信眾,整修寺院,查找失落經書佛像,添置器具法物,歷盡艱辛,為名剎重輝嘔心瀝血。有一尊1949年前後從海外傳入中國,製作工藝精湛的銅質佛像,重24公斤,高58厘米。在破“四舊”中被搬走,以舊銅廢鐵賣給廢品收購站,曾幾次險遭回爐。幸得一位職工悉心保護十三個春秋。又德法師走遍街道村落,詢問千家萬戶,終於使這一鎮寺之寶重見天日,返回佛壇。寺中有一口水井,是開山祖根樂法師創寺時定點挖掘,水質甘甜,久旱不竭。在寺院被占用期間,僧走泉涸,變成死井,歷時十三年之久。寺院恢復,僧回泉涌,眾皆稱奇。功夫不負苦心人,經僧人多年的不懈努力,寺院裡里外外,到處生機勃勃,並對外開放。1986年,普寧寺佛教協會在此成立。
蓮花寺僧眾、居士愛國愛教,遵紀守法,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早在50年代,他們就捐款購置飛機,為保家衛國出力。僧人遵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教誨,盡力扶貧濟困,施藥助學,修橋鋪路,利益眾生。1995年,粵西地區遭受水災,寺捐資一萬多元。1996年,本市廣 太鎮一農戶煤氣爆炸,洪陽鎮一人家失火。造成多人燒傷。損失嚴重,僧眾帶款物上門慰問,到醫院看望病人,使他們深受感動。1998年夏季,長江流域遭特大洪災。禪寺在改建資金緊缺的情況下,迅速行動,捐資25000元支援災區人民,心繫眾生,可佩可敬。
在“文革”十年洗劫中,它也難逃厄運,一片荒蕪淒涼。1976年10月“四人幫”垮台後,宗教逐步恢復自由,釋又德等尼師歸寺主持修建工作。1986年,普寧縣(1992年起改為市)成立佛教協會,設址於蓮花寺辦公,重視、支持修寺。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普寧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蓮花寺也由初建時家廟式的平房結構,逐步拓展為一座既體現中國佛教傳統特色,又與現代化城市建築相結合的叢林式寺院,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樓、鐘鼓樓、功德堂、三山門及僧舍、餐廳。一座“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的蓮花寺,展示在人面前。
在普寧市黨政部門重視下,請設計師精心策劃,結合現代化城建格局和旅遊事業需要,對占地1600平方米的蓮花寺,全面重建為向空中發展的叢林式寺院,坐北向南,總建築面積約2千平方米,布局為:天王殿(大門樓)、大雄寶殿(墊高3.8米,辟一地下室為功德堂),除寶殿外的大門和兩廂皆為二層樓建築,大門樓頂設藏經樓、祖堂,東廂設齋堂、客堂、念佛堂、尼舍,西廂設觀音殿、地藏菩薩殿、往生壇、消災壇。占地雖不寬但利用空間,廊環院合,高大典雅,布置齊全,裝飾堂皇,令人讚嘆。
蓮花寺著名祖師為根樂法師。現任住持又德法師,8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