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廣東省普寧市區簡稱]

古時此地河溪泥沙淤積,西來的練江水於此折向東北流,在練江起源寒媽水及主要支流三坑水匯合處形成沖積沙灘,因沙灘的沙屬於流動性的,故根據地貌特徵,取名流沙。

歷史沿革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開始形成圩集,光緒十四年(1888年)正式成為圩集,取名“流沙圩”,是 流沙區最早的雛形

流沙[廣東省普寧市區簡稱] 流沙[廣東省普寧市區簡稱]

民國時期的普寧縣第二區(又稱流沙區)為 流沙區最早的區級建制,轄境覆蓋今流沙區的中心五街辦及大南山鎮北部,只有燎原鎮屬普寧縣第一區(即洪陽區),區署駐流沙圩。

1944年12月15日到3月8日,普寧各地先後淪陷。為抗擊日軍,1945年7月24日,流沙區民主政府成立,是 抗日時期中共在潮汕建立的第一個區級民主政府,為潮普惠地區的抗戰指揮中心,區政府區委駐 平湖

解放後開始作為縣人民政府駐地,並分設 流沙市北沙區南沙區。1950年5月北沙區、南沙區並為流沙區,又於1957年併入華溪鄉。1958年華溪鄉和流沙鎮合併為流沙人民公社,為 流沙區最直接的前身。1961年析為流沙、暉晗、馬柵三社, 1962 年析地設大南山人民公社,1963年撤銷暉晗、馬柵、流沙再次合併, 1966年又析地新置池尾人民公社。流沙區析解為流沙、池尾、大南山等鎮。

2000年12月撤流沙鎮,整合周邊設流沙東、流沙西、流沙南、流沙北四個街道辦事處, 2002年池尾撤鎮設街道辦,五街辦共同作為流沙中心城區,並將大南山北麓及燎原、雲落北、梅塘東納入規劃控制區。

地理位置

 本區位於普寧市中部偏東、大南山北麓、練江上游,地處潮汕平原西緣。由於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南為大南山,西倚南陽山, 扼住嶺東與嶺南地區溝通要道,易守難攻,曾於池尾設塘邊卡路汛,為兵家必爭之地。

名稱由來

 古時此地河溪泥沙淤積,西來的練江水於此折向東北流,在練江起源寒媽水及主要支流三坑水匯合處形成沖積沙灘,因沙灘的沙屬於流動性的,故根據地貌特徵,取名流沙。

自然環境

 地處潮汕平原西緣,多為練江衝擊平原。在地質構造上為東西向的潮安—普寧斷裂交接處的斷裂盆地。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北臨鐵山,南為大南山,西倚南陽山,練江從兩山間向東北流出,把兩山分來,自南而北然後折向東流,為練江三角洲後緣堆積區,淺層地下水藏量較大,為多層承壓水,區內有人工鑽探溫泉的多處,埋深為200-400米。處於北回歸線之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流沙概貌 流沙概貌

行政區劃

流沙北街道(515300)

社區:廣達、德政、紡織、蘭花、西園、僑光

村:南園、白沙隴、西隴、新寨、大揚美、小揚美

流沙西街道(515300)

社區:南湖、玉華、錦繡、培英、南安、南平、廣南、南亨、南山

村:前蔡、平湖、趙厝寮、赤水

流沙南街道(515300)

社區:流新、立新、里宅、後壇

村;光草洋、東埔、和美鄰、石泉美、香員坑、馬柵、泗竹埔、泗竹仔、軍屯

流沙東街道(515300)

社區:玉環、新美、大林

村:新壇、溪尾、鬥文、溪心、華溪、|秀隴、新安、北山、湖東、浮江寮、六斗埔、|大華溪、上塘、郭厝寮

流沙市區新規劃 流沙市區新規劃

池尾街道(515343)

社區:梅園、桔園

村:上寮、華市、新寮、鍾潭、高埕、西清、|高明、林青、上耘、合浦、東山、山湖、|塔豐、塘邊、新豐、多年山、松柏嶺、貴政山、長嶺口

大南山鎮(515325)

社區:大南山

村:灰寨、陂溝、圓山、和美、新寧、新六、新村、益嶺、白馬、茅坪、錫坑、下湳、田坪、華嶺、什石洋、山後池、梘頭寮、樟樹坪

燎原街道(515344)

社區:燎原

村:果隴、泥溝、烏石、光南、大員、夏地、漁新、漁老、埔上寮、四嶺頭

雲 落 鎮(515326)

社區:雲新

村:五斗、榕樹埔、湖寨、雲樓、磜坑、中央寨、大池、雲落、下埔寮、九嶺、田心、後陂、新星、古安、洋角、紅光、崩坎、紅饒

交通狀況

 本區由於地處連江拐彎處的淤積衝擊平原,城市形態呈組團狀,故陸路交通的地位顯得尤為重要,倍受重視,高速公路(普惠、揭普、普汕等)、鐵路及火車站(深廈高速鐵路普寧站)、國道、省道等均有分布,公交以及其他客運手段也隨著城市化加速發展。

324國道以南外環的形式從本區過境,省道236、238形成兩個環狀過境通道。繁華路段有流沙大道(市府西巷口—文竹路口限行以緩解交通壓力)、池尾大道(池尾街道中心幹道)、普寧大道、廣達大道、玉華路、赤華路、文竹路、新光路等。過境高速公路有普惠、揭普、普汕、普揭(普汕、普揭又合稱汕揭高速;普惠、揭普為潮惠高速的建成段),在本區有池尾(普惠)、烏石(揭普)、城北(普汕)、白坑湖(普揭)等高速出口,另,呼聲較高的還有惠(來)普(寧)高速由於某些原因並未正式提上日程。

深廈高速鐵路普寧站位於普寧大道西1號,與市內“五縱五橫”的交通網連線,交通便利。

除以上長途交通外,短程交通也較方便,多家公交運營商與計程車運營公司在本區內經營,但不盡如人意。

普寧市區名校速覽

流沙[廣東省普寧市區簡稱] 流沙[廣東省普寧市區簡稱]

潮汕學院 (西潮汕第一座高等學府,也是西潮汕唯一的綜合性大學)普寧市池尾街道大學路1號

普寧職業技術學校(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普寧市燎原鎮烏石教育與科研規劃區

普寧市第二中學 (西潮汕第一座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在潮汕四大名校中僅次於汕頭市金山中學)普寧市流沙西街道廣南路17號

普寧市教師進修學校 普寧市燎原鎮烏石教育與科研規劃區

英才華僑中學 普寧市流沙西街道普寧大道南山社區

新世界中英文學校 普寧市流沙西街道普寧大道南山社區

普寧華僑中學 普寧市池尾街道流沙大道西

普寧實驗中學 普寧市燎原鎮烏石教育與科研規劃區

華美實驗學校 普寧市區郊大南山鎮灰寨

普寧第三中學 普寧市流沙西街道河濱北路

普寧二中實驗學校 普寧市流沙西街道

普寧僑中實驗學校 普寧市流沙南街道泗竹仔

補充:流沙主要中學名單:

普寧市區是全市的文化教育中心,大量的公立與私營學校在此集聚,教育競爭激烈,也因此培養出不少人才。

主要學校

 潮汕學院(揭陽地級轄區內第一座高等學府,也是揭陽地級轄區內唯一的綜合性大學)

普寧市池尾街道大學路1號

普寧職業技術學校(第一) 普寧市燎原鎮烏石教育與科研規劃區

普寧市第二中學(揭陽地級轄區內唯一的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在潮汕四大名校中僅次於汕頭市金山中學)

普寧市流沙西街道廣南路17號

普寧市教師進修學校 普寧市燎原鎮烏石教育與科研規劃區

英才華僑中學 普寧市流沙西街道環市南路石英段1號

新世界中英文學校 普寧市流沙西街道環市南路石英段2號

普寧華僑中學 普寧市池尾街道流沙大道西

普寧實驗中學 普寧市燎原鎮烏石教育與科研規劃區

普寧第三中學 普寧市流沙西街道河濱北路

普寧二中實驗學校 普寧市流沙西街道

普寧僑中實驗學校 普寧市流沙南街道泗竹仔

英才實驗中學 普寧市池尾街道環城南路

城關中學 普寧市流沙北街道白沙隴路

普寧第四中學 普寧市池尾街道

流沙中學 普寧市流沙東街道華溪

城西中學 普寧市流沙西街道河濱北路

城南中學 普寧市流沙西街道南山社區

赤水中學 普寧市流沙西街道赤水

城東中學 普寧市流沙南街道大德南路

城北中學 普寧市流沙北街道西隴

勤建學校 普寧市流沙北街道白沙隴路

光明中學 (本校區)普寧市流沙北街道新河西路9號

(北校區)普寧市燎原鎮烏石教育與科研規劃區

池尾中學 普寧市池尾街道高埕路口

育英中學 普寧市池尾街道馬嘶岩路南側

南興中學 普寧市流沙南街道里宅社區

馬柵中學 普寧市流沙南街道馬柵

泗竹埔中學 普寧市流沙南街道泗竹埔

怡昌學校 普寧市流沙南街道馬柵

鬥文中學 普寧市流沙東街道鬥文

文化流沙

龜山遺址位於流沙南街道馬柵東南近處,為一坡度平緩的小山包,1983年10月,普寧縣文物普查隊發現此處石器和印紋陶器的遺存,後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汕頭地區文物普查辦公室和普寧縣文物普查辦公室有關人員對龜山再行考古調查,根據文化遺物的特徵、分布和出土情況以及對龜山一帶地形地貌的分析,認為龜山是一處以磨光梯形石錛、磨光折肩兩穿的石戈和釉陶大口尊、折腹豆為隨葬品組合的“浮濱類型”的青銅時代墓葬區,年代約為商代晚期。

後山古文化遺址在池尾街道塔豐西北600米處的後山東南坡。1983年,普寧縣文物普查隊發現,由廣東省博物館文物隊、汕頭市文化局、普寧縣文物普查辦公室聯合發掘。共開探方9個,總面積200平方米,出土石錛、石鏃、磨器、水晶、和印紋陶器,印紋陶器有雞形陶壺、陶罐、陶豆、陶釜、陶杯、陶盂等。同時,清理與上面石器、印紋陶同時代的10座長方形土坑墓。墓均為東西向,骨骼已朽,有陶器和石器等隨葬物,雞形印紋陶壺和水晶為隨葬的典型器物。據廣東省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隊發掘出土的石器、陶器與土坑墓的形制等文物鑑定:後山遺址代表的文物遺存屬粵東新石器時代末期或進入早期青銅時代過渡類型的文物遺址,距今約3000餘年。

馬嘶岩位於池尾後山水庫西部的馬山上。清乾隆《普寧縣誌》載,馬嘶岩寺“相傳為唐大顛初創道場”,有敕賜“馬山禪寺”額。道場為一巨石室,深約7米,寬3米。寺建於石室右側。寺旁原有一巨石名“栓馬石”,相傳是韓愈到馬嘶岩訪大顛和尚時拴馬之處。該岩寺於清康熙二十六年重修,清乾隆六年寺僧源正募化重建,1985年局部修葺。現岩寺是一正殿和兩邊廂房,上門照壁圍攏,開兩側門。岩內現留有清乾隆年間樹立的陳元德《題大顛馬嘶岩道場》和知縣蕭麟趾《馬嘶岩記》石碑。馬嘶岩寺士普寧現存最早創建的岩寺,潮人流傳有“靈山打牒,馬山蓋印”之說,足見古時馬嘶岩寺名氣不在靈山寺之下、岩東側有1957年興建的後山水庫。

雲落古墟宋初太祖建隆二年(961)建圩,因地處大南山與南陽山間谷地,山間雲霧繚繞,似有祥雲降落而得名。 相傳宋帝 南遷時曾於圩內的如意店駐蹕,店面尚存。圩內有一長方形石碑,道光十三年(1833)刻,文曰:“本署府正堂潘渝:不可抗糧,切勿械鬥,世世子孫,百年長壽。道光十三年六月二十八日立,雲落圩石碑。”

“八一”南昌起義南下部隊軍事決策會議舊址位於流沙西街道新河東路1號。是南昌起義首腦部軍事決策會議的舊址,現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10月3日,“八一”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在這裡(當時的流沙教堂側廳)召開了有周恩來、惲代英、李立三、賀龍、葉挺、劉伯承、聶榮臻、彭湃、郭沫若、吳玉章、林伯渠、徐特立、廖乾伍、張國燾、譚平山、賀昌、張曙時等人參加的軍事決策會議,作出“丟掉國民革命委員會的旗幟,搞土地革命,武裝人員撒往海陸豐與當地武裝結合,領導人員撒離戰區轉香港、上海另行分配工作”等重大決策。 這次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深遠歷史意義

紅宮亦稱革命紀念館、革命文物陳列館,位於流沙人民公園內的革命烈士紀念碑西面。建於1958年,為貝灰三合土牆瓦木傳統宮殿式建築,一正廳兩側室共三間,紅牆紅柱,故稱“紅宮”。紅宮建成之日即開闢為普寧革命文物和革命烈土遺物遺蹟陳列館,六展出新民主主義革命四個時期普寧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鬥爭史跡。展出照片50張,實物131件。兩側廳為輔助展室,陳列革命烈士遺像、英名表等。

八一南昌起義軍蓮花山戰鬥舊址1927年10月, 時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的患病高燒的周恩來,親自指揮八一南昌起義軍(主要為葉挺率第24師)在普寧蓮花山與國民黨反動軍隊進行最後一場血腥戰鬥,掩護首腦機關突圍,300多位起義軍指戰員血染蓮花山畔,長眠於蓮花山下。

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流沙人民公園中心。1958年5月1日建成,是普寧人民為紀念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立的,鋼筋水泥洗石建築,碑高15米,礎平面400平方米,碑書“革命烈士紀念碑”。

大南山革命根據地 1927年冬-1935年6月,大南山先後為 中共 東江 特委駐地,彭湃、徐向前、李富春、鄧發、古大存等曾於此領導人民展開土地革命戰爭,建立大南山革命根據地,作為 東江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堅持革命鬥爭達八年之久, 為當時全國十大著名根據地之一。1928年2月中共普寧地方組織於大南山成立普寧縣蘇維埃政府。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四師野戰醫院舊址 位於大南山鎮錫坑村西,院子大門上懸掛著徐向前元帥手書匾額。1928年4月紅軍第四師參謀長徐向前在攻打惠城時受傷曾於此養傷。

傑出人物

莊起鳳 字明輝,號翔初、鐵峰老人。普寧市區燎原鎮果隴人。出身書香門第,弱冠府試落第,遂棄文就武。清道光十二年(1832)中武舉榜首,十五年為武進士。歷任碣石都司、碣石左營守備、廣海游擊、香山中營都司、澄海參將等職。驍勇善戰、善謀略, 多次抗擊倭寇有功。其家族多有中舉或從仕者,因父子二代 “一門四進士、六子五登科”被當地傳為佳話。解甲歸田後潛心研習書畫詩文,擅長畫藝,又精書法。畫作深入宋、元名家堂奧。光緒十五年(1889)去世時遺有書畫500餘件,堪稱 潮汕一大名家。作品為各地博物館及名家收藏, 其中水墨畫《八駿圖》等六幅藏於普寧市博物館

莊世平 普寧市區燎原鎮果隴人,全國僑聯副主席,中國銀行常務董事,中國航空公司董事,汕頭經濟特區顧問、汕頭大學校董會副主席,香港潮州商會名譽會長,南洋商業銀行名譽董事長,香港文化藝術基金會名譽副主席.24歲時畢業於北京中國大學經濟系。1930年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3年底前往泰國曼谷及東南亞一帶開展華僑抗日救國活動;1949年,莊世平先生創辦香港南洋商業銀行,當選南洋商業銀行董事長兼經理, 香港第一面五星紅旗在這裡升起, 第二年創辦澳門南通銀行。他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出謀劃策(蒐集有關台灣出口加工區各種法規的全套資料,制定《特區條例》等),資助如TCL等民族企業走出困境,為潮汕第一所大學——汕頭大學與包括李嘉誠在內的在外僑胞捐贈穿針引線。

流沙[廣東省普寧市區簡稱] 流沙[廣東省普寧市區簡稱]

黃子明 普寧市區流沙南街道馬柵人,泰國首富.從艱苦創業,審時度勢開始,在泰國、香港兩地披荊斬棘,曾建成了一個可容納100萬人的被譽為 世界最大的私人衛星城市。

黃天鵬 普寧市區流沙南街道馬柵人,新聞學家、教授。1926年7月參加北伐軍,從事宣傳工作,1927年初為上海《申報》主筆,繼任《時事新報》主編。1930年任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教授。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先後被借調國民黨政府總動員會議、中央宣傳部、海外部、文化運動委員會、僑務委員會,分別任參事、處長、特派員、主任委員、顧問等職。1949年隨國民黨當局到台灣,主編《憲政時代》月刊逾30年,先後兼任台灣當局中央大學、政治大學、師範大學、文化學院等大專院校教授。1982年於台灣病逝。他一生創辦的報紙雜誌有10多家,著述有《天廬論叢》等近30種。

李景河 普寧市區流沙西街道趙厝寮,白手起家,勤勉創業, 香港工商銀行 泰華國際銀行 創始人 , 泰中促進投資貿易商會主席

李天文 普寧市區流沙西街道趙厝寮, 泰國 國務部長,泰國首位獲得會計學博士學位的部長,2009年臨危受命,在泰政局穩定後到訪各國挽回信心。

陳凱旋普寧市區流沙東街道新壇人,廣州立白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廣東民營企業商會會長、廣東省日化商會會長、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執委、廣州市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廣州大學名譽教授。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進入洗衣粉及日用品領域, 90年代初成為普寧地區最大的洗衣粉及日用品的貿易商,業務也開始向廣州、深圳及珠三角滲透,並於1991年,在普寧成立立白公司;1994年,在廣州成立立白洗滌用品有限公司,通過獨特行銷,發展成今日的日化巨頭。

楊榮明普寧市軍埠鎮石橋頭人,現廣藥集團掌門人,廣州大型國企的成功經營者:90年代中期將累計虧損達5000萬元的廣州鷹金錢集團從瀕臨倒閉的死亡線上拉回來:1998年起調任珠江啤酒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其新的經營模式,使珠啤的經濟效益取得了顯著提高;2004年,卸下珠啤帥印,隻身轉任廣藥集團掌門,控股兩家上市公司——“廣州藥業”和“白雲山”,分別在香港、上海和深圳上市,集團生產的醫藥產品有1000多種,含45個國家中藥保護品種、20個國家中藥獨家生產品種;領導廣州醫藥隊用了兩年時間,完成了沖超的目標。

陳楚生祖籍普寧市軍埠鎮大長隴村,著名歌手,音樂人,2007 快樂男聲 總決賽冠軍,他用略帶鄉音的歌聲證明了夢想的力量,2008年 北京奧運會奧運火炬手之一。

陳小奇普寧市區流沙西街道赤水村,國家一級作家,中國音協會員,現任廣州陳小奇音樂有限公司總監,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副主席,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中國輕音樂學會副主席, 廣東省流行音樂學會會長

莊坤平普寧市區燎原鎮果隴人,1987年於新加坡始創 金味公司。因經營得法,業務發展迅速,先後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高棉設廠生產,成立 新加坡金味集團,2008年 北京奧運會奧運火炬手之一。

陳文雄 普寧市軍埠鎮大長隴人,2008年以中國傳統的“務實進取”文化競選當選為巴黎13區副區長,成為 法國首位華裔副區長,被巴黎市長德拉諾埃稱“ 劃時代的事件”。

張靜君普寧市人,163網路創始人,現任廣州時代財富科技公司總裁。1997年5月,與丁磊開始合作,並於1998年3月,開通163網路,同年被評為" 中國Internet市場最具商業價值的十大名人"第一名。1999年11月,張靜君以50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將163網路賣給了深圳新飛網,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其後離開廣州電信系統;2000年6月,張靜君和楊震霆投資的時代財富開業。

特產

普寧豆乾燎原鎮光南村做豆乾,是元末明初,由陳友諒軍師何野雲(人稱虱母仙)傳授的。有“夜出萬官”之稱,今村民多有製作。選用優質大豆作主要原料,經過磨漿、除渣、煮漿、結晶、包塊、壓塊、煮熟等一系列工序製成。有兩個品種,一個是軟豆乾,可作油炸,皮香脆、肉嫩滑,再蘸上加蒜白的鹽水或辣醬,十分可口,百食不厭,飲譽海內外,是汕頭市人民政府迎春聯歡節款待海內外嘉賓16個小食之一;一個是乾豆乾(俗稱豆乾仔),既可油炸,又可與肉類等和燉。豆乾由於價廉物美,銷量極大。

白馬菜刀系清同治元年(1862)鄭老山於白馬圩煅造,以鄭老山凸印記號為記。白馬菜刀的特點是:刀葉口薄跟厚,背寬堂空,夾鋼,淬火面積占刀面三分之二以上,鋼呈刀口正中,刀口顯鋼不少於三分之一,硬度達到HP65-70,工藝精湛,刀刃鋒利,砍截硬物不捲刃,刀把牢固美觀。

貴政山茶葉罐已有200多年歷史,品種有陶製與瓷製兩種,能保持罐裝茶葉不變質,罐蓋有內外雙環壁,內環緊含蓋咀,外環延伸蓋頸,形成蓋中有蓋的保質奇功,蓋雖鬆動但不透氣,茶葉貯藏10~20年仍能保其質量。茶葉罐裝的茶葉經5~10年之後,有清涼解暑、治傷風感冒之效,貯藏高麗、人參等貴重中藥也不宜變質。

“獅頭”油甘果實赤白,核三角形,肉脆澀,含維生素C、F,又富含單寧、醇類及有機酸類,吃之有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降低血壓、助消化、防止動脈硬化之功效。鮮吃先有酸澀而後甘甜;鹽浸則有消暑解渴,消痰止喉痛之效,其汁有怯風、止瀉之效驗;把鮮果加工成蜜餞味甘香甜,且在加工過程所含維生素均不被破壞,風味獨特。

烏石蛋口酥“玉合”老字號所產,20世紀30年代始便有盛名。原料以雞蛋為主,配以特定要求的麵粉、糖拌和揉搓後切成“小骰”過油炸成。產品酥、脆、甜、香,遠近聞名。

附錄

地名趣談

小揚美(xiǎoyángměi)在普寧市區偏東4公里,北臨練江。屬流沙北街道。明天啟年間(1621—1627)閩人遷此。因練江泛濫成災,一片汪洋,名洋尾 仔。民國11年(1922)雅稱為今名。

馬柵(mǎzhà)在普寧市區東南3.4公里。屬流沙南街道。明末清建,閩人遷此,立名牡田寮。時潮陽市馬姓租主抵村收租病故,葬於村北水閘下,遂改為馬公柵。19 50年簡稱為馬柵。

北山(běishān)在普寧市區東北5.1公里,南臨練江。屬流沙東街道。明崇禎元年(1628)閩人遷此,因北倚鐵山,故名。

華溪(huáxī)別名下溪仔。在普寧市區東3.5公里。屬流沙東街道。明正 德年間(1506—1521)閩人遷此。因村北地勢低洼,常有水患,稱下溪仔。1927年創華溪公學 ,遂改為今名。

赤水(chìshuǐ)在普寧市區西2.4公里。屬流沙西街道。明嘉靖 年間(1522—1566)已有人定居。山洪暴發時水呈赤色,故名。

泗竹埔(sìzhúpǔ)在普寧市區東南2.6公里。屬流沙鎮。明代建村。因此地荊棘叢生,竹林成片,故名棘竹埔。清初,村民多姓江、羅,取“江”字水旁、“ 羅”字頭,合成“泗”字,改為今名。

南園(nányuán)在普寧市區西北郊1.1公里處。屬流沙北街道。元至正 三年(1343)建村。搭草寮在園地上而居,故名寮園。民國29年(1940)村辦南園公學,遂改為 今名。

郭厝寮(guōcuòliáo)在普寧市區東北4.5公里,鐵山南麓。屬流沙東街道。明郭姓自閩遷此,故名。

新耘(xīnyún)在普寧市區東郊1公里。屬流沙東街道。明嘉靖年間(1522 —1566)軍埠鎮蓮頂耘村人遷此。承原村名“耘”字而得名。

大池(dàchī)在普寧市區西南10公里。屬雲落鎮。清雍正三年 (1725)中央村和樓仔村民遷此。因在村前開一大池唐而得名。

山湖(shānhú)在普寧市區西偏北4.8公里。屬池尾街道。清初福建陳姓遷此。因村後虎地山長滿黃梔樹,“梔”與“枝”同音,取名黃枝山。後又有福建 陳姓遷其側,因地勢低洼,取名龍湖。後黃枝山、龍湖兩村合併,各取一字名山湖。

華市(huáshì)在普寧市區西偏北2.3公里。屬池尾街道。清初建村。名下市。建國後雅稱華市。

石頭圩(shítóuxū)在普寧市區南3.7公里,大南山北麓。大南山鎮人民政府駐地。清乾隆年間(1736—1795)始成集市。原地長年受三坑水沖刷,遍地亂石, 故名。

什石洋(shíshíyáng)在普寧市區南3.6公里。屬大南山鎮。明末清初福建莆田人遷此。原為亂石灘,故名。

陂溝(bēigōu)在普寧市區南偏西3.7公里、大南山北麓。屬 大南山鎮。明嘉靖九年(1530),福建韶安人遷此。村民從村南陂石下開溝築渠,故名。

泥溝(nígōu )在普寧市區西北5.4公里。燎原鎮人民政府駐地。明初,村舍沿一泥溝而建得名。

果隴(guǒlǒng)在普寧市區北4.8公里,練江上游南岸。屬燎原鎮。明弘治時建村。時大片平川皆果木,故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