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明帝數歲

《晉明帝數歲》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

晉明帝數歲

原文

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①。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訊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②。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③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翻譯

晉明帝只有幾歲的時候,坐在元帝膝蓋上。有個從長安來的人,元帝就向他詢問洛陽方面的訊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淚。明帝問元帝因為什麼哭泣,元帝便把東遷的原委詳細地告訴了他。於是問明帝說:“你認為長安與太陽相比,哪個更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沒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這顯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詫異。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舉行宴會,把明帝所說的意思告訴了大家。然後又重新問明帝,明帝卻回答說:“太陽近。”元帝大驚失色,問:“你為什麼與昨天說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說:“因為抬頭就能看見太陽,但是總是看不見長安。”

注釋

①“晉明帝”句:按:晉元帝司馬睿原為安東將軍,鎮守建康。後來京都洛陽失守,懷帝逃到平陽,不久,長安也失守。晉愍帝死後,司馬睿才即帝位。其長子司馬紹後繼位為明帝。
②“具以”句:按:晉元帝為琅邪王時,住在洛陽。他的好友王導知天下將要大亂,就勸他回到自己的封國,後來又勸他鎮守建康,意欲經營一個復興帝室的基地。這就是所謂東渡意。
③異:對......感到詫異
4.洛下:洛陽方面。(這是洛陽被匈奴占領)
5.潸然:流淚的樣子
6.具以東渡意告之:把晉王朝東遷的原委具體地說給他聽。
7.居然:不費力。
8.昨日之言:指“日遠”的說法。

背景資料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作者簡介

關於《世說新語》的作者,自《隋書·藝文志》至《四庫全書總目》,歷代著錄所記,均為南朝劉宋臨川王劉義慶,然而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一書中提出了異議。魯迅先生認為:“《宋書》言義慶才詞不多,而招聚文學之士,遠近必至,則諸書或成於眾手,亦未可知也。”自魯迅先生“成於眾手”之說一出,至今聚訟多多,難有定論。有人認為,劉義慶門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學士,他們根據前人類似著述如裴啟的《語林》等,編成該書。劉義慶只是倡導和主持了編纂工作,但全書體例風格基本一致,沒有出於眾手或抄自群書的痕跡,這應當歸功於他主編之力。有的日本學者推斷該書出於劉義慶門客——謝靈運好友何長瑜之手。可以當代研究《世說新語》的兩本博士論文為代表:一是王能憲著《世說新語研究》,認為《世說新語》的作者即為劉義慶;另一本為范子燁著《世說新語研究》,認為《世說新語》乃成於眾手,其餘作者還有袁淑、陸展、何長瑜、鮑照等人。兩書均有大量考證分析,此處不敢妄斷。由於《世說新語》乃“采緝舊文”之作,遍尋當世同類型作品(如西晉郭頒魏晉世語》、東晉裴啟《語林》、郭澄之郭子》),魏晉史書(如《魏書》、《晉陽秋》等等)以及相關雜著(如《高士傳》、名門大族的家譜),所涉材料宏富。劉義慶廣招文學之士,他在編撰《世說新語》一書時,手下諸彥為之搜羅材料,乃至潤色整飾,是合乎情理大有可能的,因此,折衷地說,可以視為此書乃劉義慶擔任主編,袁淑等人或有參與的一部著作,而劉義慶的主持之功勞當是無疑的。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彭城(現江蘇徐州)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本是宋武帝劉裕之弟長沙王劉道憐的兒子,13歲時被封為南郡公,後過繼給叔父臨川王劉道規,因此襲封為臨川王,官至尚書左僕射、中書令。劉義慶自幼喜好文學、聰敏過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備受禮遇。他尊崇儒學,晚年好佛,“為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招集文學之士,近遠必至”(《宋書劉道規傳》附《劉義慶傳》)。他所招集的文學之士很可能參加了《世說新語》的編撰,不過起主導作用的當然還是劉義慶本人。
鮑照(約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東晉義熙元年出生於北海郡(今連雲港市雲台區),東海(今屬江蘇)人。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於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何長瑜,南朝宋詩人。東海(今連雲港東)人。初為臨川王劉義慶王國侍郎、平西記室參軍。以戲用韻語嘲弄義慶州府僚佐,貶為曾城令。元嘉二十年(443),廬陵王紹鎮尋陽,請為南中郎行參軍,掌書記之任。赴任途中遇暴風雨溺死。曾與謝靈運族弟惠連、荀雍、羊溶之以文章賞會,共為山澤之游,時稱靈運“四友”。鍾嶸《詩品》將其詩列入下品。有集八卷,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
袁淑(408~453),字陽源,陳郡陽夏人,袁豹之少子。生於晉安帝義熙四年,卒於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年四十六歲。少有風氣。年十餘歲,為姑夫王弘所賞。不為章句之學,而博涉多通。好屬文,辭采遒麗,縱橫有才辯。彭城王義康命為軍司祭酒劉港欲其附己淑不為改意,因以疾免官。臨川王義慶雅好文學,請為諮議參軍。元嘉二十六年,為尚書吏部郎。累遷太子左衛率。元兇劭將為逆,淑不從,被害。孝建初,謚忠憲。淑著有文集十卷(《隋書志》作十一卷。此從隋志注及《兩唐書志》)行於世。
《世說新語》是一部筆記小說集,此書不僅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士族階層言談、軼事,反映了當時士大夫們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而且其語言簡練,文字生動鮮活,因此自問世以來,便受到文人的喜愛和重視,戲劇、小說如關漢卿的雜劇《玉鏡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等也常常從中尋找素材。
當然,因為劉義慶當時人在揚州,聽說了不少當地的人物故事、民間傳說,所以在《世說新語》中,也記載了一些發生在當時揚州的故事。如成語“咄咄怪事”,就是源自於曾擔任建武將軍揚州刺史中軍將軍殷浩被廢為平民後,從來不說一句抱怨的話,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寫寫畫畫。揚州的吏民順著他的筆劃暗中觀察,看出他僅僅是在寫“咄咄怪事”四個字而已。大家這才知道,他是借這種方法來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說》一書剛剛撰成,劉義慶就因病離開揚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時年僅41歲,宋文帝哀痛不已,贈其諡號為“康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