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成帝[東晉成帝]

晉成帝[東晉成帝]

司馬衍(321年―342年7月26日),即晉成帝(325年—342年在位),字世根,東晉第三位皇帝。晉明帝司馬紹長子,晉康帝司馬岳同母兄,母明穆皇后庾文君。 太寧三年(325年)司馬衍即位,因年幼由其母皇太后庾文君臨朝聽政。庾太后死後由王導與庾亮輔政。在位期間,由於蘇峻與祖約的叛亂,宮城遷移至石頭城;直到鹹和四年(329年)陶侃、溫嶠平定蘇峻之亂後才遷回建康。鹹康二年(336年),禁止豪族將領將山川大澤私有化;鹹康七年(341年),以土斷方式將自江北遷來的世族編入戶籍。鹹康八年(342年)六月初五,司馬衍身體不適,下詔讓他的弟弟琅琊王司馬岳繼承帝位;六月初七,在西堂駕崩,享年二十二歲,諡號成皇帝,廟號顯宗,葬於興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

基本信息

生平經歷

司馬衍本人也是書法名家。據有關資料:(司馬衍)工書。草書勁力外爽,古風內含。《法書要錄》一書記載:成帝則生知草意,穎悟通諳。光使畏魄,青疑過藍。勁力外爽,古風內含。若雲開而乍睹旭日,泉落而懸歸碧潭。

早年經歷

司馬衍,字世根,生於太興四年(321年),是晉明帝司馬紹的長子,母為明穆皇后庾文君。太寧三年(325年)三月初二日,司馬衍被立為皇太子。

登基

太寧三年(325年)閏八月二十五日,晉明帝去世。閏八月二十六日,皇太子司馬衍即皇帝位,是為晉成帝,尊奉母親皇后庾文君為皇太后。司馬衍即位時,年僅五歲,由於司馬衍年幼,所以由其母皇太后庾文君臨朝聽政。司徒王導錄尚書事,與中書令庾亮共同參輔朝政。任命撫軍將軍、南頓王司馬宗為驃騎將軍,領軍將軍、汝南王司馬祐為衛將軍。九月十一日,將晉明帝安葬在武平陵。

去世

鹹康八年(342年)六月初五日,晉成帝身體不適,下詔讓他的弟弟司徒、琅琊王司馬岳繼承帝位。六月初六日,命武陵王司馬晞、會稽王司馬昱、中書監庾冰、中書令何充、尚書令諸葛恢一併接受遺詔,輔佐司馬岳。六月初七日,晉成帝在西堂駕崩,享年二十二歲,諡號成皇帝,廟號顯宗,葬於興平陵。

為政舉措

頒布詔令

司馬衍即位時因其年幼故由母親庾太后輔政;庾太后死後由王導與庾亮輔政。司馬衍在位期間,任用外戚庾亮執政,試圖排斥王導勢力,振作東晉王室。但庾亮疑忌大臣,任意殺逐重要官員,引起統治集團內部衝突。鹹和二年(327年),歷陽鎮將蘇峻、壽春鎮將祖約以殺庾亮為名,起兵叛亂,攻入建康。後被陶侃、溫嶠起兵平定,王導再次出山執政,東晉王朝又一次轉危為安。晉成帝在位期間曾經命令庾亮北伐,但是敗於石虎。鹹康二年(336年),晉成帝頒布壬辰詔書,禁止豪族將領將山川大澤私有化;鹹康七年(341年),又以土斷方式將自江北遷來的世族編入戶籍。

政治業績

《晉書》記載,司馬衍自幼聰明伶俐,明於事理,說話很到位,一副小大人的樣子。叛將蘇峻囚禁並苛待司馬衍時,司馬衍既不畏懼,也不猥瑣,而是泰然處之,埋頭讀書,表現出智者風度。司馬衍6歲時,發生了蘇峻之亂,當年五馬渡江之一的南頓王司馬宗被殺,他一點都不知道。等到蘇峻之亂平息後,他問舅舅庾亮:“往常那位白頭公(司馬宗一頭白髮)何在?”庾亮奏道:“司馬宗謀反伏誅”。司馬衍很傷心,哭著說道:“舅舅說誰做賊,便殺之,如果人說舅舅做賊,我又該如何?”庾亮一聽,嚇得臉色大變,無言以答。庾亮之弟庾懌送酒給江州刺史王允之,王允之試著讓狗先喝了一點,那狗便立即倒在地上死去。王允之嚇得不輕,趕緊上表報告小皇帝。司馬衍聽說後怒不可遏地說:“大舅已亂天下,小舅復欲爾邪?”(小舅也要學著來嗎?)(《晉書》)庾懌聞言,驚懼不已,不久便自殺身亡。可見司馬衍從小就不簡單。譯文:庾懌知道後,為保全庾家喝毒藥死了。可惜他自幼被舅家把持,沒機會管理朝政。等長大些,很有心於政事。為人儉省,曾想在後院蓋個射箭練習室,算後要用四十金,就說太費錢了沒蓋。雖然雄武氣度不及父親,但恭儉的品德,倒足以追溯先賢了。

晉成帝司馬衍年幼時繼位,不能親自處理政務。等到年歲漸大,頗有勤儉的德行。司馬衍在位期間詔舉賢良,勸課農桑,政權趨於穩固。在東晉奢侈浮華之風歷久並且盛行之時,他作為皇帝卻能力倡簡樸、節儉,還帶頭實行,應該說是很不容易的。可惜,他是一個短壽的皇帝。

司馬衍本人也是書法名家。據有關資料:(司馬衍)工書。草書勁力外爽,古風內含。《法書要錄》一書記載:成帝則生知草意,穎悟通諳。光使畏魄,青疑過藍。勁力外爽,古風內含。若雲開而乍睹旭日,泉落而懸歸碧潭。

鹹康八年(342年)5月,成帝司馬衍身體不適。6月初五,病情加重。當時,成帝的兩個兒子司馬丕和司馬奕年幼,尚在襁褓之中。於是庾冰(庾亮弟)請求讓成帝的同母兄弟、琅邪王司馬岳為皇位繼承人,成帝同意了。成帝下詔,讓司馬岳為皇位繼承人,並讓自己的兒子司馬奕承襲琅邪哀王司馬安國的封號。初七,庾冰、何充以及武陵王司馬唏、會稽王司馬昱、尚書令諸葛恢同時受任顧命國政。初八,成帝駕崩於建康宮中西堂。時年22歲,在位18年。廟號顯宗,諡號成帝。葬興平陵(南京雞籠山之陽)。

初九,琅邪王司馬岳即帝位,大赦天下。14日,封成帝兒子司馬丕為琅邪王,司馬奕為東海王。康帝司馬岳居喪不言,把朝政委交給庾冰和何充。

平蘇峻亂

鹹和二年(327)十月,庾亮不顧臣僚勸阻,強行徵召歷陽內史蘇峻到中央任大司農,藉以削奪其兵權,消除朝廷隱患。蘇峻不從,遂聯合豫州刺史祖約共同起兵討伐庾亮,一場新的動亂爆發了。蘇峻兵強馬壯,武器精良,在祖約的配合下,很快揮兵至建康城下,官軍連連敗績。庾亮丟盔棄甲,撇下當皇太后的妹妹和外甥小皇帝,匆忙帶著三個弟弟狼狽出逃尋陽投奔溫嶠。次年二月,建康失守,百官奔散,殿省蕭然,留下護衛小皇帝的只有王導、陸曄等少數幾個大臣。蘇峻勒兵入宮,王導抱著小皇帝坐在御座上,侍中褚、鍾雅及右衛將軍劉超等待立左右,顯得正氣凜然,叛軍不敢上殿。蘇峻自封驃騎將軍、錄尚書事,專斷朝政,濫署百官,毆打大臣,裸剝士女,為所欲為,以王導德高望重,仍然讓他官居原職而排在自己前面。叛將路永、匡術勸殺盡王導等大臣,蘇峻敬重王導,沒有同意。蘇峻又逼迫成帝遷居石頭城,軟禁在一間倉屋裡,還天天跑來高聲叫罵,罵盡各種醜話。王導開始害怕起來,擔心大禍臨頭,這時也顧不得小皇帝了,匆忙帶著兩個兒子逃到了城外的白石。直到叛亂平息,王導才回到石頭城,並讓手下人把元帝給他的節拿來,陶侃揶揄地說,“蘇武節似乎不是這個樣子!”王導羞愧滿面,無地自容,慌忙令人把節收起。

蘇峻之亂歷時一年零四個月,給建康城帶來極大的破壞;士民逃散,百業停廢、宗廟宮室化為灰塵。面對調敝殘破的景象,不少人建議另遷新都。溫嶠提出遷都豫章,三吳豪強請求遷都會稽,眾說紛壇,莫知所從。王導力排眾議,堅持說,“建康,古之金陵,帝王故里,孫仲謀、劉玄德{劉備}都說‘建康王者之宅’。古代帝王不因豐儉而遷都,如能以農業為根本,節省用度,何必擔心凋敝!倘若不重視農業,即便樂土也會變成廢墟。而且北寇常常騷擾,鑽我們的空子,一旦示之以弱,逃竄到蠻越之地,敵人就會趁虛而入,遷都恐怕不是好辦法。現今應特彆強調鎮之以靜,眾人的情緒自然就安定了。”大家見他說得在理,就不再提遷都之事了。

歷史評價

《晉書》:“肆虐滔天,豈伊朝夕。若乃詳刑不怨,庶情猶仰,又可以見逆順之機焉。成帝因削弱之資,守江淮之地,政出渭陽,聲乖威服。兇徒既縱,神器阽危,京華元敖之資,宮室類鹹陽之火。桀犬吠堯。封狐嗣亂,方諸后羿,曷若斯之甚也。反我皇駕,不有晉文之師,繫於苞桑,且賴陶公之力。古之侯服,不幸臣家,天子宣游,則避宮北面,聞諸遺策,用為恆范。顯宗於王導之門,斂衣前拜,豈魯公受玉之卑乎!帝亦克儉於躬,庶能激揚流弊者也。”

《晉書》:“惟皇夙表,余舅為毗。勤於致寇,拙於行師。火及君屋,兵纏帝帷。石頭之駕,海內含悲。康厚天資,居哀禮縟。墜典方興,降齡奚促。”

史書記載

《晉書·卷七·帝紀第七》

《資治通鑑·晉紀》

家庭成員

父母

父親:晉明帝司馬紹

母親:明穆皇后庾文君

弟弟

晉康帝司馬岳

后妃

成恭皇后杜陵陽

貴人周氏(即周貴人)

兒子

晉哀帝司馬丕

晉廢帝司馬奕

女兒

1司馬氏(待考)尋陽公主嫁王禕之
2司馬氏(待考)南平公主嫁劉赤松

影視形象

2008年電視劇《赤松山魂》:唐國強飾演晉成帝。

中國歷代皇帝之晉朝皇帝

廟號 諡號 姓名 年號 統治時間
西晉
晉高祖 宣皇帝 司馬懿
晉世宗 景皇帝 司馬師
晉太祖 文皇帝 司馬昭
晉世祖 武皇帝 司馬炎 泰始 鹹寧 太康 太熙 266年—290年
孝惠皇帝 司馬衷 永平 元康 永康 永寧 太安 永安 建武 永興 光熙 290年—307年
孝懷皇帝 司馬熾 永嘉 307年—313年
孝愍皇帝 司馬業 建興 313年—316年
東晉
晉中宗 元皇帝 司馬睿 建武 太興 永昌 317年—323年
晉肅祖 明皇帝 司馬紹 太寧 323年—325年
晉顯宗 成皇帝 司馬衍 鹹和 鹹康 325年—342年
康皇帝 司馬岳 建元 342年—344年
晉孝宗 穆皇帝 司馬聃 永和 昇平 344年—361年
哀皇帝 司馬丕 隆和 興寧 361年—365年
司馬奕 太和 365年—371年
晉太宗 簡文皇帝 司馬昱 鹹安 371年—372年
晉烈宗 孝武皇帝 司馬曜 寧康 太元 372年—396年
安皇帝 司馬德宗 隆安 元興 義熙 396年—418年
恭皇帝 司馬德文 元熙 419年—420年

東晉君主陵墓

君主陵墓地點
晉元帝建平陵江蘇省江寧雞籠山
晉明帝武平陵江蘇省江寧雞籠山
晉成帝興平陵江蘇省江寧雞籠山
晉康帝崇平陵江蘇省江寧蔣山
晉穆帝永平陵江蘇省南京市和平門外
晉哀帝安平陵江蘇省江寧雞籠山
晉廢帝吳陵江蘇省吳縣
晉簡文帝高平陵江蘇省江寧蔣山
晉孝武帝隆平陵江蘇省江寧蔣山
晉安帝休平陵江蘇省江寧蔣山
晉恭帝沖平陵江蘇省南京市富貴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