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地震帶

晉中地震帶

晉中地震帶--位於山西省中部,地理座標為東經111°23′─114°28′,北緯36°39′─38°06′,是我國主要地震帶之一。

簡介

晉中地震帶晉中地震帶

晉中位於山西省中部,東依太行,西臨汾河,北與省會太原市毗鄰。晉中乃是一座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文化氣質十分獨特鮮明,發展潛力巨大無限的,古老而現代化的地區。其本身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商代後期境內就有大小城邑出現,更在春秋時期開始設立縣一級行政建制,境內文化薰陶及景觀旅遊資源異常活躍,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就在晉中地區,但也是中國地震帶之一。

晉中是山西省的交通樞紐和太原市的南門戶。南同蒲鐵路、太(原)焦(作)鐵路、陽(泉)涉(縣)鐵路南北縱穿,
石(家莊)太(原)鐵路東西橫貫。太原——舊關、大同——運城、太原——長治3條高速公路和108國道、208國道、207國道、307國道以及12條省級公路南北交織,東西穿梭,構成網狀。市城區距太原市武宿空港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地理

晉中地處黃土高原東部邊緣,地理座標為東經111°23′─114°28′,北緯36°39′─38°06′,地勢東高西低,山地、丘陵、平川呈階梯狀分布,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000米以上。晉商文化旅遊區的6縣、市、區正好位於晉中西部平川、汾河谷地。但這一地區的東部和中部地形仍以山地、丘陵為主。

晉中地圖晉中地圖

晉中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季節變化明顯。總的特徵為: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全年太陽日照時數平均為2530.8小時。全市河流以太行山、太岳山中脊為界,分屬黃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東部河流多屬海河流域南運河、子牙河水系,主要有松溪河、清漳河、濁漳河;西部河流屬黃河流域汾河水系,主要有瀟河、烏馬河、昌源河、惠濟河、龍鳳河、靜升河。

氣候資源

晉中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季節變化明顯。總的特徵為: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全年太陽日照時數平均為2530.8小時,榆次最多,靈石最少;輻射總量為545—581千焦/平方厘米,壽陽最大,昔陽最小。年平均氣溫9.4C,其中平川區平均為10.4C,東山區平均為8.1C。年平均無霜期151天,其中平川區為160天,東山區為140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479.6毫米,其中平川區為437.4毫米,東山區為530.3毫米,東山區比平川區偏多93.9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為1718.4毫米,一般平川區大於東山區。

由於受境內複雜的地形影響,氣候帶的垂直分布和東西差異比較明顯,總體表現為熱量從東向西遞增,降水則自東向西遞減,即氣溫西部平川高於東部山區,年較差在28.2C一30.4C之間,降水東部山區多於西部平川,一年最多相差160毫米。

處於西部平川的晉商文化旅遊區6縣、市、區氣候比較溫和,晝夜溫差變化較小,年平均氣溫比其他縣高2—3C,夏季7月份高出3——4C。最熱區為靈石縣,年平均氣溫比全市高1.5C,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平遙縣,達39.6‘C(1999年7月30日),為全市最高值。

中國地震帶

中國地震帶中國地震帶
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台灣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地震帶上。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①台灣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我國的台灣省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雲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於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於相關的地震帶上。中國地震帶的分布是制定中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重要依據。

地震帶與斷層

地震源於地殼斷層的相對運動,也就是說如果能避開斷層所處的斷裂帶就能避開地震的傷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