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文語語法

日語文語語法

序詞/314 緣語/318 句節/352

日語文語語法

日語文語語法日語文語語法
作者:王廷凱 丁旻
出版社: 四川大學出版社; 第2版 (2010年9月1日)
叢書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國家級規劃申報教材
平裝: 447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61449455
條形碼: 9787561449455
產品尺寸及重量: 20.8 x 14.6 x 2.2 cm ; 481 g

序言

日語古語是指日本從奈良時代(公元7世紀)到江戶時代(1603-1867年)跨越幾個世紀的語言,現代日語也是由古日語發展演進而成,所以在現代日語中還保留有古日語的殘留影響。當今的日本文學作品、政論文獻中,依然時常引用日本古典名著的段落、章節、典故等,日語古語仍然影響著現代日本的語言和文學。所以學習和了解日本古代語言對於學習日本語言、文學、文化或其他有關日本方面學科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現在我們所說的日語古語語法又稱日語文語語法。我國教育部所制定的日語專業高年級教學大綱要求開設日語古語語法課程,扼要介紹日語古語語法知識,使學生能藉助工具書讀懂一般性古文。在我國日語專業本科高年級教材中,選有古代和歌、俳句、物語、隨筆等古文作品。可見開設日語古語語法(文語語法)和古文閱讀課程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大多數日語專業本科和研究生都開設了日語古文(語法和閱讀)課程,但是這方面專門的教材尚不多見。我們學校從1978年以來為本科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開設了日語古語語法和古文閱讀與鑑賞課程,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相關資料和經驗。我們以這些資料和經驗為基礎編寫了本書。
本書較系統地介紹了日語古語語法,重點講述了用言(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助動詞和助詞,為了便於掌握,又儘量與現代日語的助動詞、助詞進行對比。所選例句,從時代上,上至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直到江戶時代都顧及到;從文體角度,有選自物語、隨筆和日記的,也有選自和歌、俳句的。書中對於日語古語中的敬語用法和日本和歌、俳句的修辭手段,也作了闡述。

目錄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目語文語語法/1
第二節日語文語與口語的差異/4
第三節文語的句節/11
練習一/12
第四節文語的品詞分類/13
練習二/14
第二章體言、副詞、連體詞、接續詞、感嘆詞
第一節體言/16
練習三/22
第二節副詞/23
練習四/31
第三節接續詞/32
練習五/36
第四節連體詞/37
練習六/37
第五節感嘆詞/38
第六節接頭詞與接尾詞/40
練習七/41
第三章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有活用的獨立詞(用言)
第一節用言活用形/42
第二節動詞/45
練習八/50
練習九/56
練習十/59
練習十一/63
第三節形容詞/72
練習十二/78
第四節形容動詞/79
練習十三/84
第四章助動詞
第一節助動詞的性質及分類/85
第二節助動詞的活用及用法/87
練習十四/91
練習十五/97
練習十六/102
練習十七/106
練習十八/117
練習十九/125
練習二十/131
練習二十一/138
練習二十二/145
練習二十三/151
練習二十四/158
練習二十五/165
練習二十六/174
第五章助詞
第一節格助詞/178
練習二十七/202
第二節接續助詞/204
練習二十八/221
第三節系助詞/224
練習二十九/243
第四節副助詞/244
練習三十/258
第五節終助詞/259
第六節間投助詞(感嘆助詞)/276
練習三十一/281
第六章敬語
第一節敬語的意義/284
第二節敬語的種類/284
第三節敬語的表現方法/286
第四節值得注意的敬語用法/302
練習三十二/306
第七章日語古文修辭
第一節枕詞/309
第二節序詞/314
第三節掛詞/317
第四節緣語/318
第五節和歌用典/319
第六節體言結句/322
第七節對偶/323
第八節斷句/325
第九節斷字/328
第十節季語/330
第十一節折句/332
第十二節物名/333
第十三節押韻/334
第十四節省略/335
第十五節倒置/336
第十六節插入句/338
第十七節比喻/339
練習三十三/342
第八章句法
第一節句子的種類/348
第二節句節/352
第三節句子成分/356
第四節句子成分的位置、倒置與省略/361
練習三十四/365
附錄
第一節日本古典文學簡介/367
第二節日本古典文學作品選讀/372
練習答案
參考書目

文摘

日語文語語法文摘日語文語語法文摘

第一節日語文語語法
一、日語的口語與書面語
語言一般分為用聲音表示的口頭語言和用文字表示的書面語言。日本人民最初只有口頭語言,自從創造“假名”以後,日語也就開始產生了口頭語和書面語的區別。有資料表明,日本在平安時代(八世紀末——十二世紀末)中期以前時,書面語和口頭語是一致的,從那時起書面語比較固定,變化不大。但隨著時代發展,口頭語表達也隨之不斷發生變化,逐漸形成了與書面語的差別,而且這種差別越來越大。到了鎌倉、室町時代(十二世紀末——十六世紀)兩者差別就十分明顯了。
二、日語的文言文與口語文
在日本江戶時代,書面語中存在兩種文體形式,一種是官府和學術界所使用的“文語體”,另一種則是在町人文學方面所使用的“口語體”。用文語體寫的文章叫“文言文”,這種文言文體主要用於公文、法令、語敕、和歌等。用口語體寫成的文章叫“口語文”,多用於文學作品,尤其是小說。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口語,每個時代都不相同,可以說古代的口語對於現代來說都是文言文。
明治維新曾一度提倡“言文一致”,雖然也曾出現過像二葉亭四迷的文言一致的小說《浮雲》,但並不徹底,仍然是文言文與口語文並存,如近代文學史中有擬古文,即以尾崎紅葉為代表的硯友社的作品(如《金色夜叉》、《多情多恨》)等是模仿古文,用文言文語體寫成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