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日中立條約》

《蘇日中立條約》

《蘇日中立條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與日本於1941年4月13日簽訂的在戰爭中相互保證中立的條約。又稱日蘇中立條約、蘇日互不侵犯條約、日蘇互不侵犯條約。是在蘇聯為了避免東西兩線作戰、日本減少北方壓力而實施南進戰略的背景下,以犧牲中國的國家利益為前提簽訂的。這是蘇聯外交政策的又一次偉大勝利。這個條約的意義,首先在於鞏固了蘇聯東面的和平,保證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安全發展。而蘇聯的這種和平與發展,也即是全世界勞動人民與被壓迫民族的利益。

基本信息

簡介

《蘇日中立條約》 《蘇日中立條約》
《蘇日中立條約》是在蘇聯為了避免東西兩線作戰、日本減少北方壓力而實施南進戰略的背景下,以犧牲 中國的國家利益為前提簽訂的。

條約共4條,主要內容是:雙方保證維護兩國間的和平友好關係,相互尊重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如締約一方成為第三者的一國或幾國的戰爭對象時,另一方在整個衝突過程中保持中立

簽約同日,雙方還發表聲明:"蘇聯保證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證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這顯然是對中國內政的無端干涉。中國外交部於條約簽字後第二天發表聲明指出:中國政府與人民絕不承認第三國妨害中國領土與行政完整的任何決定,蘇日兩國公布的共同宣言對於中國絕對無效。《蘇日中立條約》對影響二戰戰局的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時至1945年4月5日,蘇聯政府在東線作戰取得勝利後,才在盟軍的要求下聲明:鑒於日本幫助德國進行反蘇戰爭,並同蘇聯的盟國美英交戰,中立條約已失去意義。

聲明不久,蘇聯對日正式宣戰。

背景

《蘇日中立條約》 《蘇日中立條約》
約•維•史達林,反 法西斯三巨頭之一1917年,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領導的 十月革命勝利後, 俄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也是當時唯一的 社會主義國家,這個英法等國眼中的另類,在 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初,英法等協約國就曾經對其進行武裝干涉而遭到失敗,但蘇俄也喪失了大量沙俄占領的領土(有些是蘇俄主動放棄)。1922年,蘇聯成立,但英法美等西方國家依然對其採取敵對態度。1925年,列寧去世後,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達林掌握了蘇聯最高領導權,並通過殘酷鎮壓異己來穩固自己的權利。但同時蘇聯也逐漸成為世界主要的 工業強國,1930年代末,蘇聯的工業產值已經超過了 德國而達到了歐洲第一。

當德國法西斯政權崛起之時,英法美等西方國家就一直採取措施維護自身利益,英法等國家的綏靖政策除了維護自己利益免遭軍事擴張勢頭正猛的德國損害以外,他們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將德國這股他們認為的禍水引向東方的另一個歐洲大國——蘇聯。在歐戰戰雲密布的時候,史達林對英法的妥協極端失望,他宣布停止和英法等國的軍事聯盟談判,轉而和納粹德國修好,以實現自己的利益。同時,德國因為避免在東西兩線同時作戰,也要尋求先穩住蘇聯。這時,蘇聯和德國開始互相接近。這時的德國和蘇聯,歐洲這兩個被認為是最強大的專制國家,雖然曾經是不共戴天的仇敵,卻因政治現實令他們雙方拋棄了西方國家認為是無法逾越的意識形態的鴻溝,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該條約中包括了“秘密附屬議定書”(蘇聯一直否認該協定書的存在),劃分兩國在波蘭波羅的海三國、芬蘭以及東歐其他國家的勢力範圍。這時,當時世界面積第三大的國家(當時面積最大國是大英帝國,面積第二大國是法國)、世界第二的工業國和德國媾和,讓英法獨自面對強悍的法西斯德國,只能吞咽自己綏靖政策種下的苦果。隨後不久,蘇聯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這標誌著蘇聯與軸心國共同瓜分世界的開始。在西方,蘇德瓜分了波蘭。在中國,蘇聯和日本瓜分了中國的東北和蒙古。

條約的簽定

《蘇日中立條約》 《蘇日中立條約》
蘇聯政府十分重視保障蘇聯 遠東安全。1939年8月在哈勒欣河地區慘遭失敗的事實,使日本政府不得不考慮,必須及時消除衝突,並同蘇聯達成相應的協定,於是在 1939年9月15日簽訂了協定。過了一段時間,日本聲稱願意同蘇聯改善關係。蘇聯答覆表示同意。不久雙方達成協定,開始就解決有爭議的 經濟問題進行 談判

1939年11月開始蘇日談判,12月31日簽訂了蘇日協定,解決了中東鐵路欠款和漁業問題。1940年1月19日,日本外相有田同蘇聯駐東京全權代表斯密塔寧談話時,答應促使蘇日關係得到進一步改善。但實際上日本仍然企圖推行原先的反蘇方針。蘇聯政府鑒於日本軍國主義的敵對態度,便在遠東邊境地區保持了強大的兵力。1940年3月底,蘇聯政府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會議上指出:“日本畢竟應該理解,蘇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它的利益受到侵犯。只有這樣理解,日蘇關係才可能圓滿地發展下去。”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不得不沿著日蘇關係正常化的道路前進。從1940年7月27日通過的《適應國際形勢變化的措施綱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政府把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作為自己的目標,因而確定當時要“迅速調整日蘇關係”,以避免在兩條戰線上作戰。日本政府正是根據這一方針,於7月初通過其駐莫斯科大使東鄉建議就締結蘇日中立條約開始談判。1940年10月30日,日本政府提出新的建議,意欲締結互不侵犯條約。在日本提出的條約草案中,沒有再提1925年的協定,但建議把蘇日間一切有爭議的問題放在締結條約後再解決。蘇聯政府不同意日本的觀點。在11月18日給日本的復文中,蘇聯方面提出了蘇聯擬定的中立條約草案,並聲稱蘇聯政府不能同意在解決蘇日關係中的重要問題前就簽訂這類條約。蘇聯政府建議在簽訂中立條約的同時,還簽訂撤消日本在北庫頁島的煤炭、石油租讓企業的協定。到那時,蘇聯政府可以同意在五年內根據一般的商業條件每年保證供應日本10萬噸庫頁島的石油。日本拒絕接受這些建議。它另行提出“解決”庫頁島問題的草案,以調處日蘇間有爭議的問題為藉口,建議蘇聯把北庫頁島出賣給日本。蘇聯政府聲明,日本的這個建議是不能接受的。1941年3月23日,松岡到達莫斯科。第二天他在招待會上說,他想在訪問柏林羅馬回來之後,立即就改善蘇日關係問題開始談判。4月7日松岡再次來到莫斯科進行談判。松岡建議締結互不侵犯條約,並再次提出條件,要蘇聯把庫頁島賣給日本。蘇聯斷然拒絕討論這個建議。松岡到最後時刻——離開莫斯科的前一天,還不同意撤消北庫頁島的日本租讓企業。直到動身的當天,即4月13日,松岡才終於作了讓步,談判結束,簽訂了中立條約。

中立條約是以1940年底蘇聯向日本建議的草案中各條款的措詞為基礎的。第一條規定,雙方承擔義務“維護彼此之間的和睦友好關係,互相尊重領土完整,不得侵犯”締約的另一方。第二條規定,如果締約的一方成為一個或幾個其它強國軍事行動的目標時,締約的另一方在整個衝突期間將嚴守中立。第3條規定條約有效期為五年,並規定可以自行延長。在簽訂這項條約時,雙方交換了信件,規定日本應該在六個月內撤消在北庫頁島上的租讓企業。蘇日中立條約的簽訂,鞏固了蘇聯遠東邊境的安全。在希特勒德國的威脅日益增長的情況下,它有助於維護遠東的和平。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締結中立條約是蘇聯在歐亞兩洲力所能及的各方面所採取的保障安全與和平的全部措施中的一個環節。

內容

蘇日在歷史上籤署了《蘇日中立條約》,這是根據著名的耶魯大學網站上的蘇日中立條約英檔案翻譯的。

(1)蘇日中立條約
為加強兩國間的和平友好關係,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和日本天皇陛下決定締結一份中立條約,為此委任以下代表: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

V.莫洛托夫,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人民委員會會議主席和人民委員會外交事務主席

日本天皇陛下-

松岡洋右,日本外相,一級瑞寶勳章

YoshitsuguTatekawa,對蘇特使和全權代表,中將,一級旭日勳章和四級金勳章

檢查無誤並交換條約書後,達成條約如下:

第一條
簽約雙方承諾雙方保持和平友好關係,互相尊重對方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第二條
一旦簽約的一方與一個或多個第三方勢力有敵對衝突,條約的另一方將在整個衝突期間保持中立。

第三條
本條約自雙方批准之日起生效,並保持五年有效期。如果條約雙方都未能在條約到期一年前宣布無效,則視為自動再延長五年。

第四條
本條約應儘快批准,批准文書將儘快在東京交換。

以上代表已在兩份分別以俄語和日語書寫的條約檔案上籤字蓋章表示確認。

1941年4月13日於莫斯科,即昭和16年4月13日

意義與評論

《蘇日中立條約》 《蘇日中立條約》破裂
1941年4月13日,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與日本外相 松岡洋右在莫斯科簽訂《蘇日中立條約》。

主要內容:
(一)締約國雙方保證維持相互間之和平與友好邦交,互相尊重對方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
(二)倘締約國之一方成為一個或數個第三國敵對行動之對象時,則締約國之他方,在衝突期間,即應遵守中立
(三)本約有效期限五年。

另附一項宣言∶

蘇日雙方政府為保證兩國和平與友好邦交起見,茲特鄭重宣言∶蘇俄誓當尊重滿洲國之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日本誓當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之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

條約簽訂之日,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對德國駐俄大使強調說∶

「這一條約對於日本是非常重要的,它將是加於中國國民政府的一項極大的壓力,可能由此而容易迫使中國屈膝求和;同時日本對抗英美的地位也因此增強了。」

俄共真理報4月15發表社論∶
「這一條約不但有助於和平的增強,同時也為日俄兩國偉大人民的真實善鄰友好關係開啟一條大道!這種關係是日俄兩國為發展相互的歷史的途徑所必需的。」

這一蘇日中立條約顯然違反了中蘇協定大綱及中蘇互不侵犯條約,且侵害中國領土主權之完整,因此ROC外交部長王寵惠於4月14日發表聲明,予以否認稱∶

「本月13日蘇聯與日本簽訂中立協定時所發表之共同宣,內稱日本尊重所謂『蒙古人民共和國』領土之完整與不可侵犯性,蘇聯尊重所謂『滿洲國』領主完整與不可侵犯性。查東北四省及外蒙之為中華民國之一部,而為中華民國之領土;無待贅言。中國政府與人民對於第三國所為妨害中國領土與行政完整之任何約定,決不能承認。
並鄭重聲明,蘇日兩國公布之共團宣言對於中國絕對無效。」

4月15日重慶「新華日報」社論「論蘇日中立條約」∶

「這次蘇日條約中附帶的宣言,提到偽滿及外蒙古人民共和國的事,這不是蘇日過去的關係上久已存在的事實,當著張鼓峰諾門坎戰鬥時,蘇日軍隊便是在蘇聯滿洲及外蒙古邊境地方作戰的,所以以後停戰及劃界委員會也是有外蒙古人民共和國及偽滿代表參加的。現在這個宣言,一方面是結束了過去這個有關滿蒙的挑釁,另一方面也便是保證了這兩方面的今後安全,這絲毫不能也沒有變更中國的領土主權。尤其是蘇聯聲明不侵犯『滿洲國』之領土,只是在說明蘇聯決不以武力侵犯滿洲,並不能即解釋為蘇聯已正式承認偽滿之獨立的國家地位,更不能解釋為可以妨礙我們收復東北。」

4月16日,延安中共中央又發出了「關於蘇日中立條約的中共意見」,說∶

「這是蘇聯外交政策又一次偉大的勝利」,

「蘇日條約,使蘇聯的國際地位極大的提高了。」

「至於蘇日聲明互不侵犯滿洲與外蒙,這也是其中應有之舉┅┅這不僅對外蒙有利,即對全中國爭取解放也是有利的。」

4月27日,延安「解放」期刊又以「蘇日條約之偉大意義」為題,發出報導∶

「蘇日中立條約發表後,全球評論之多,空前未有。綜合言之,則三國同盟方面,極力夸為自己的勝利,謂為蘇德協定及三國同盟之邏輯發展。英美方面,則極力縮小該約之意義,同時亦暴露其一貫挑撥蘇日關係,企圖使蘇聯外交政策為其帝國主義利益服務之陰謀,遭到了嚴重失敗之恐慌情緒;但仍在繼續挑撥德蘇關係,不說希特勒你要提防蘇聯,就說蘇聯你要提防希特勒┅┅┅但在國民黨中之親日派方面,則強調此約只於日本有利,於中國不利,散布恐慌情緒,企圖引導中國走入投降道路。頑固派方面,則企圖利用狹隘民族情緒以為反蘇反共之活動,客觀上為親日派所利用。」

條約與蒙古

《蘇日中立條約》 蒙古人民共和國
關於蒙古地位的聲明

《蘇日中立條約》與1941年4月13日蘇聯與日本簽訂的中立條約的精神一致,為確保兩國間的和平友好關係,蘇聯政府和日本政府鄭重聲明:

蘇聯誓言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誓言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莫斯科,1941年4月13日

蘇聯政府代表莫洛托夫,日本政府代表松岡洋右

條約與中國

中國共產黨對蘇日中立條約發表意見

(一九四一年四月十六日)

(一)蘇聯根據其一貫和平中立政策,於四月十三日與日本簽訂了中立條約,這是蘇聯外交政策的又一次偉大勝利。這個條約的意義,首先在於鞏固了蘇聯東面的和平,保證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安全發展。而蘇聯的這種和平與發展,也即是全世界勞動人民與被壓迫民族利益

(二)蘇日條約使蘇聯的國際地位極大的提高了,蘇聯無論在東方在西方都增大了他的發言權,這對於一切反動派都是不利的,而對於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與被壓迫民族則都是有利的。

(三)蘇日條約沒有限制蘇聯援助中國進行獨立的正義的對日抗戰,只要中國政府的方針是堅持民族解放的獨立戰爭,只要中國政府對於蘇聯的援助是用以反對日本侵略者,而不是用以反對國內同胞,例如今年一月,在皖南消滅新四軍及目前在安徽湖北等省大舉進攻新四軍之所為,只要不是這樣,我們根據蘇聯的國策,深信蘇聯是會繼續援助中國的。蘇聯的外交政策,是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決不為帝國主義者的利益束縛自己援助被壓迫民族的正義行動的手足。日本此次對於限制蘇聯援外華的目的沒有達到,是表示失望的!中國人民的希望,只要說到外援,便是首先寄托在蘇聯身上的,而蘇聯在這次條約上並沒有使中國失望,也永遠不會使中國失望。

(四)至於蘇日聲明互不侵犯滿洲與外蒙,這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因為所謂滿洲國者,早為日本用為擾亂蘇聯與外蒙邊疆的工具,張高峰、渤蒙坎兩次戰爭,便是明證,蘇聯既與日本訂立和平中立條約,便不能不把這一問題同時加以解決。在蘇聯,根據其和平中立政策,無論與日本訂約與否,都是不準備侵入東四省的,而日本卻屢圖侵犯外蒙,而外砌是與蘇聯訂了互助條約的,現在蘇日聲明,卻保證了外蒙不受侵犯,這不但對外蒙有利,即對全中國爭取解放也是有利的。說到東四省的收復,原是我們自己的事,絕不能象有些投機家,總是希望蘇聯同日本打起來,以便坐收漁人之利,及見蘇聯聲明不打滿洲,他就認為蘇聯不對,這種人至少也是毫無志氣的傢伙。我們必須收復全國一切失地,必須打到鴨綠江邊,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這是中國全民族的神聖事業,社會主義的蘇聯也必是贊助我們這種事業的。

(五)在蘇日條約之後,中國必須堅持抗戰、團結、進步三大方針。第一,任何對抗戰的動搖是不許可的。第二,國共合作必須繼續,解散新四軍一類的分裂行動必須取消,以後再不可發生此類行動。第三,各種反動的對內政策必須停止。循此以行,外援方有所附麗,抗戰才可期勝利。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則必至眾叛親離,危亡可立而待。共產黨深望國民黨當局實行深切的反省,善處當前的時局,則非僅國民黨之利,民族解放事業實利賴之。

相關資料

《蘇日中立條約》 毛對《蘇日中立條約》發表聲明
抗戰中最愛國的言論──毛對《蘇日中立條約》的聲明

從1931年日本入侵中國以來,14年的抗戰歷史出現了無數感人涕下的豪言壯語和愛國言論,在這無數令人感動的言論中,毛澤東在1941年發表對《蘇日中立條約》的聲明無疑是諸多愛國言論中最愛國的言論,這個聲明也是最令人精神亢奮的聲明。這個聲明不但激情洋溢,熱血沸騰,而且獨具一格,與眾不同。同時也可導致內分泌失調,能引發毛衛兵類似於高潮後的臉頰潮紅的現象。就如《換個角度談蒙古》中所描繪:壓抑成豬肝色的憤怒!

原文為蘇聯誓言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誓言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這句話,充分體現了蘇俄和日本對滿洲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主權的尊重和維護,體現了一個國際盟友的熱心關愛。當時,國民黨反動派以條約侵犯中國的主權為由,發表不承認條約的反動言論,而毛則發表了熱烈支持的“愛國”言論。

這個聲明,充分反映了毛太陽的愛國熱情。抗戰期間,毛太陽以一腔熱血,投身於史達林的無產階級運動。由於在與張國燾王明的政治鬥爭中,得到史達林的蔭護而兩舉挫敗政敵,投桃報李,飲水思源,為斯大林鞍前馬後,任勞任怨,不辭辛苦。這是可以給予充分理解的。毛是一個民族主義者,所以他非常贊成各民族都獨立起來建立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國家,在這裡,毛太陽就表現出無與倫比的愛國之情,他熱愛那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蒙古人民共和國,還熱愛那個辮韃子國家──滿洲國。從中可以反映出毛太陽曠世的愛國之情。同時,普通民眾愛的只有一個國家,而毛太陽畢竟是偉人,偉人就得與眾不同,他愛的國家多到兩個國家甚至兩個以上國家,那他的愛國之情又比常人高了兩倍甚至兩倍以上,這番愛國之情,又豈是常人能仰望所及?這更體現了一代偉人偉大的胸襟和氣魄!

愛國是正義的!愛國也是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愛國是一個民族主義者的最高境界!愛國更是一個無產階級領袖終身為之奮鬥的目標!

第二次世界大戰重要條約

條約名稱  

簽訂日期  

簽訂國家 

條約內容與意義

《鋼鐵條約》1939年5月22日納粹德國、義大利象徵德意同盟,讓兩國在國際威脅或戰爭中,互相提供軍事支援,並加強軍事與戰時生產。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1939年8月23日蘇聯、納粹德國 該條約的簽訂使蘇聯得以暫時置身於戰火之外。但希特勒之所以簽訂條約完全是為避免兩面作戰的權宜之計。
《蘇日中立條約》1941年4月13日蘇聯、日本該條約是在蘇聯為了避免東西兩線作戰、日本減少北方壓力而實施南進戰略的背景下,以犧牲中國的國家利益為前提簽訂的。
《大西洋憲章》1941年8月13日 美國、英國美國作為一個尚未參戰的國家,與英國一起發表如此明確的聲明,對德、意、日法西斯是個沉重的打擊,但是該條約也反映出英、美存在爭奪殖民利益的矛盾。
《開羅宣言》1943年11月27日 中國、美國、英國《開羅宣言》從內容上規定了戰爭的重要而具體的目標,對德日提出了其侵略行為所必須承擔的責任。它是二戰時期重要的里程碑性的檔案之一,具有相當的法律效力和意義。
《德黑蘭宣言》1941年12月1日蘇聯、美國、英國 宣言發表的同時,還秘密簽訂了對德作戰的《蘇美英三國德黑蘭總協定》。它規定盟國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實行“霸王戰役”計畫,發動“諾曼第登入”的時間。
《雅爾達協定》1945年2月4-11日蘇聯、美國、英國該協定是蘇、美、英三國就蘇聯參加對日作戰條件的秘密協定。協定就結束戰爭和安排戰後世界政治等重大問題達成一系列協定和諒解。
《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中國、美國、英國公告的主要內容是聲明中、美、英在戰勝納粹德國後一起致力於戰勝日本以及對戰後對日本的處理方式的決定。同時,公告明確規定釣魚島不屬於日本領土。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945年8月14日中國、蘇聯 民國政府與蘇聯政府就對日作戰後期及戰爭結束後解決雙方爭議問題的一個條約。根據條約換文,民國政府將依公民投票的結果決定外蒙古是否獨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