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口位於東北三省最南端,陸地到此結束,海洋從這裡開始,隔海與齊魯大地相望,扼守渤海海峽,是京、津的海上門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日、俄、蘇三國兩方反覆爭奪的戰場。在這塊彈丸之地曾爆發過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留下遍布山野的戰爭遺蹟,西炮台是最具特色的景觀之一。
旅順西炮台歷史
一八九四年日本帝國主義公然發動了侵略中國的中、日甲午戰爭,腐敗的滿清政府戰敗,李鴻章在下關與日本簽定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日本第一次強占了路順口。
當時日本推行的“大陸政策”企圖把旅順據為己有,與沙俄推行的“遠東政策”亦想把旅順據為自己的海軍基地相牴觸,沙俄遂聯合德國和法國,三國上演了“干涉還遼”的鬧劇。日本迫於壓力在1897年以滿清政府出資3000萬兩白銀為代價,從占據兩年的旅順撤出。隨後,沙俄將軍艦開進了旅順口,並於1898年強迫清政府簽定了《旅大租地條約》,從此霸占了旅順和大連。沙俄開始在旅順口大肆擴建和新建陸防、海防的工事堡壘和炮台。現西炮台就是其中重要的一處,經過修復後的戰炮是旅順口現存沙俄軍隊最完整的戰炮。
旅順西炮台建造結構
西炮台始建於1900年,是當時沙俄在位於旅順港近距西北2000米處,海拔最高的山上(海拔197米)修建守護軍港後路和控制西線海域的制高點,當時沙俄稱之為D號眼鏡堡,中、日稱為西炮台。俄軍在此設定了150毫米加農炮6門,57毫米速射炮2門,守護官兵89名,當時的指揮官是伊爾曼上校。
重要軍事地理位置
1904年蓄謀已久的日本聯合艦隊在艦隊司令東鄉平巴郎的率領下從日本的佐世保港出發,於2月8日午夜突襲了霸占旅順口的沙俄太平洋分艦隊,日、俄戰爭爆發,由於西炮台占據極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在整個日、俄戰爭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曾多次向巡弋在旅順港外和在渤海灣內的日艦發炮,阻止日漸的進攻。日俄戰爭持續近一年的時間,1905年1月1日旅順被日軍攻克,沙俄戰敗,日本再度強占了旅順。
旅順口是我國重要的天然軍港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不凍港,作為戰略要地,早被載入史冊。在近代,她先後遭受了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洗劫。日、俄又先後對她進行了近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抗戰勝利旅順才真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歷史就是我們的昨天,只有熟悉了昨天才能理解我們的今天,更好的地迎接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