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1978年,新疆教育學院在原烏魯木齊第一師範學校的基礎上正式成立,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高等院校。其前身是始建於1906年的新疆師範學堂,距今已有百年歷史,享有“新疆中國小教師搖籃”的美譽。
學校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優良的辦學條件和良好的校風、學風。學校擁有2個校區,占地面積14.6萬平方米,校舍面積15.1萬平方米。現有教職工838人,專任教師361人,副高以上職稱121人;學校設有雙語學院、教育科學學院、人文學院、數學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科學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體育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和繼續教育學院14個學院(部);辦有51個普通本專科專業、73個成人本專科專業,專業涵蓋教育學、文學、理學、管理學、法學、工學等學科門類;在校生8000餘人,其中普通本專科生5000餘人,成人本專科生938人、自治區兩年制“雙語”骨幹教師培訓學員1301人。學校固定資產3.8億元。
新疆教育學院成立三十多年來,為自治區培養輸送以教師為主的各類人才8萬餘人,培訓教師17萬多人次;取得科研成果3000餘項,獲省級以上獎勵141人次,出版著作121部,譯著56部,新疆中國小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培訓基地、新疆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中心、新疆教育行政管理幹部培訓中心、新疆中國小德育研究中心、新疆中國小教師計算機培訓中心和全國科研型骨幹教師(校長)國家級教育基地均設在我院。同時,還辦有享譽天山南北的新疆教育學院實驗國小。
新疆教育學院是一所專注教師教育的高等院校,學院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德育人,以人為本,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新疆教育學院除了努力培養培訓合格的中國小教師以外,還面向全區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的各類高素質實用技術人才。近幾年,新疆教育學院為適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大勢和教師教育體系的變化,加快了改革發展步伐,提出了“532,113”的辦學定位和發展思路,即:以“五個堅持”為指導,以“三個基地”建設為中心,以“兩個發展”為基礎,以“一個要求”為標準,以建設一支“雙師型”隊伍建設為抓手,以三個“一流”為目標,深化改革、規範管理、全面建設、加快發展,將學院建設成為自治區優秀“雙語”教師培養培訓的主陣地。
歷史沿革
新疆師範學堂(1906-1934)
“戊戌變法”後,全國興起“廢科舉、興學校”的風潮。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提學使杜彤倡言“國之精神命脈在多數之國小堂”,於是命全國各地將蒙養學堂和塾學改制為兩等國小堂。新疆巡撫聯魁奏準將原高等學堂改為省立中學堂,即新疆師範學堂,設於省城迪化北梁,統一遵照“全國學堂章程”管理。
新疆師範學堂創立之初就制定了明確的培養目標,即為兩等國小堂培養師資;為適應地區特點,開設維語課,招收民族學生;重視教學實習,開辦官立初級師範附屬國小堂,作為學生實習學校。這些寶貴經驗為後來各個時期學校辦學所遵循。
省立迪化師範學校(1934-1949)
1934年新疆師範學堂更名為省立迪化師範學校,學制由四年制舊制師範改為三年制初師,實行春秋兩季招生,學校規模逐步擴大。1938年3月,中共中央派大批共產黨員來疆工作。在中共黨員的主持和努力下,新疆教育獲得快速發展,師範學校的面貌也發生巨大變化。為加強抗戰教育,學校開設了社會科學常識課,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設立軍訓處,開設軍事課,實行軍事化、民主化、紀律化管理。1942年春,蒙哈師範撤銷,三班學生併入師範學校,使師範學校的規模進一步擴大,達到23個班,近千名學生,使用漢、維、哈、蒙四種語言教學。1946年,迪化師範學校又更名為新疆省立迪化第一師範學校。
1934年至1949年,師範學校畢業生總數約3000人,絕大部分畢業生都從事教育工作,成為全疆國小教育的主要支柱。
解放後的師範學校(1949-1978)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師範學校獲得了新生。
1950年春,原國立天山師範、迪化女子師範併入省立迪化第一師範學校;1953年設定附屬國小;1954年,迪化市改為烏魯木齊市,校名也隨之改為烏魯木齊第一師範學校。
在解放後的29年中,學校為新疆教育戰線及經濟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畢業生達6500餘人。許多畢業生被選拔到學校以及縣、市、地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擔任領導,有些被提拔到地、市、縣黨政機關和其他部門的領導崗位。
學院成立與初期建設(1978.9-1982.9)
為適應自治區中國小在職教師和教育行政幹部培訓的迫切需要,1978年7月14日,自治區教育局向自治區革命委員會呈報《關於建立新疆教育學院的報告》,同年9月8日,經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批准,在原烏魯木齊第一師範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了新疆教育學院。校址為現北門校址,校園面積為98000㎡。
學院成立初期,在底子薄、困難多的條件下,學院黨委堅決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帶領全院師生員工因陋就簡、艱苦奮鬥,積極改善了學院辦學條件,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截止1982年,學院共有教職工306人。五年間,共招收各類學員845人。
1982年,學院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先進集體。
開拓發展(1982.10-1987.10)
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開,院黨委貫徹落實中共十二大精神,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培養合格的中學教師和教育行政幹部。為進一步提高服務自治區基礎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出“從嚴治校,從嚴治教,從嚴治學”的要求,帶領師生員工從學院實際出發,不斷開拓發展,制定了《新疆教育學院1982年-2000年發展規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了一大批青年教師,創辦了《新疆教育學院學報》。
1984年,為貫徹落實中共十二屆二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整黨的決定》,院黨委在全院黨員中開展為期一年的整黨,使黨員素質明顯提高,純潔了黨的各級組織。
至1987年,學院開設漢語言文學、維吾爾語言文學、哈薩克語言文學、漢語、英語、教育行政、學校教育、政治教育、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等12個專業。教職工人數增加到556人,其中,少數民族教職工為234人。在校學員人數由1983年的650人增加到874人,其中,少數民族學員503人。自1983年至1987年共向社會輸送了各類人才1972人。
1987年,學院再次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先進集體。
鞏固提高(1987.11-1992.10)
院黨委帶領全院師生員工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三大精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以教學為中心,艱苦奮鬥,勤儉辦院”、“抓思想、抓管理、抓改革”的辦學指導思想,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1989年8月,新疆廣播電視師範大學併入新疆教育學院。
至1992年,學院專業設定增加到17個。全院教職工增加到673人。在校學員1578人,其中,少數民族學員811人。
1990年8月,學院被評為烏魯木齊天山區“民族團結,軍民團結”模範單位;10月,學院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1991年,學院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先進集體。
改革創新(1992.11-1997.9)
院黨委帶領全院師生員工認真學習貫徹中共十四大精神,“學精神、換腦筋、變觀念、抓落實”,拉開了學院改革創新的序幕。學院根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精神,修訂、制定了《新疆教育學院“九五”期間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與舉措》和《教師“三支”隊伍建設的暫行辦法》;深入開展“三優一學”活動、整肅學風紀律、完善規章制度、規範學院管理、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動以教育教學為中心的各項工作的改革與創新,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辦學思路進一步拓寬,辦學活力進一步增強,辦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
至1997年,學院共有教職工647人,其中,少數民族教職工278人。五年間總計招收3894名學員。
1993年,學院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先進集體;1984-1997年,學院連續12年被自治區評為“義務獻血”先進集體;1996年,被評為“天山區綜合治理模範單位”。
面向二十一世紀(1997.10-2002.11)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勝利召開,提出了跨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與任務,對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做出了全面部署。院黨委按照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安排部署,在全院掀起學習中共十五大精神和鄧小平理論的熱潮,引導全院師生員工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開拓進取,強化責任意識,推進學院教學改革和各項事業的發展。
2000年,根據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統一部署,院黨委在全院系(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幹部中開展了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三講”教育,使廣大黨員領導幹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黨性、黨風教育。
至2002年,全院教職工680人,其中,少數民族教職工257人。在冊學生由1998年的1916人增加到2002的12605人。
院黨委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制定“培養為主、引進為輔”的方針,以建設一支“數量適宜、質量優秀、梯隊完整、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為目標,相繼制定了《1998年-1999年度教師培訓計畫》、《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辦法》、《關於選拔“三支”隊伍的辦法》等檔案,啟動師資隊伍建設“四個100工程”,培養了一批優秀青年教師和骨幹教師。
教學、科研工作取得新的重要進展。“新疆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研究中心”和“新疆教育管理幹部培訓中心”正式掛牌,並成功舉辦中國小校長培訓班。開辦了普通專科、普通本科和三校高職專業。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新疆教育學院學報》(維、漢文版,季刊)取得“HSN”刊號(國際刊號),《新疆教育學院報》取得“CN(G)-0002”刊號(全國公開發行刊號)。學院首次申報國家級課題。首次配備專職政治輔導員。各項工作呈現出新的面貌。
1998年,學院被天山區人民政府評為“社會治安模範單位”;2000年,被評為“烏魯木齊市花園式園林單位”;2002年,學院被烏魯木齊市紅十字會授予“募捐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新世紀新發展(2002.12-2008.9)
新世紀,學院黨委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帶領全院師生員工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深入組織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統一思想認識,提高幹部素質;堅持科學發展,積極拓展辦學空間,2003年,新疆工業技術學校併入新疆教育學院。
至2008年,全院共有教職工707人,其中,少數民族教職工327人。為提高教育水平,學院還聘請了范治斌等多位知名的人士作為學院的客座教授,壯大了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進一步加大規範化建設力度,初步形成了“橫向銜接、縱向貫通”的制度體系;科學調整學科專業和教學單位設定,在保持和發展教師教育特色和優勢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新專業,新增8個與普通高校聯合辦學的普通本科專業;普通高職高專師範類專業增至16個,非師範類高職高專專業達到22個;首次成批招收語言類外國留學生。
2004年3月起承擔自治區“雙語”教學工作,被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確立為自治區中國小“雙語”教師培訓基地,並投資興建“雙語”教學綜合樓和“雙語”學員公寓樓。
六年間,學院先後被評為“天山區民族團結大院”、“烏魯木齊市級文明單位”、“烏魯木齊市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單位”、“自治區級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並在自治區組織的“雙語”教師培訓工作評估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專項督察評估中被評定為優秀。
辦學規模
現學校占地面積14.6萬平方米,校舍面積17.7萬平方米,藏書35萬餘冊;現有教職工818人,其中專任教師329人,副高以上職稱118人;設有教育科學、人文科學、中國語言、外國語言、理學、數學與信息技術、藝術、職業教育、體育等9個分院(部)。辦有64個成人本、專科專業和47個普通本、專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教育學、管理學、工學等5個學科門類。三十年來,共為自治區培養輸送以教師為主的各類人才8萬餘人,培訓教師17萬多人次;取得科研成果3000餘項,與區內外幾十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新疆教育學院已成為自治區中國小教師培養培訓的基地和中心,“自治區‘雙語’教師培訓基地”、“新疆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中心”、“新疆教育管理幹部培訓中心”、“新疆中國小教師計算機技術考核辦公室”、“全國科研型骨幹教師(校長)國家級教育基地”均設在我院。同時,還辦有享譽天山南北的實驗國小。
新疆教育學院是一所專注教師教育的高等院校,她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宗旨,堅持以德育人,以人為本,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加快了改革步伐,提出了“以教師教育為本,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全面建設,規範管理,向綜合性過渡”的辦學思路,進行了系科調整,加強了教學研究和教師隊伍建設,積極建設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師教育理論體系、課程體系和管理體系,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管理模式,在制度創新和模式創新上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
未來發展
過去的新疆教育學院在改革中誕生,在改革中發展,在發展中壯大。現在的新疆教育學院正在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拓進取,高標準,嚴要求,努力推動教育學院向優秀教師成長的搖籃,向自治區教育決策信息的生成源,向建成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塑造美好心靈的堅強陣地邁進。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副院長 | 李程 |
院長、黨委副書記 | 賽依散·薩迪克 |
黨委副書記、紀檢委書記 | 米吉提·艾拜甫 |
黨委副書記 | 閆科培 |
黨委委員、副院長 | 多里坤·烏斯滿江 |
黨委委員、副院長 | 任凱翔 |
黨委委員、副院長 | 萬紅慧 |
副院長 | 胡紹強 |
新疆省高校一覽
新疆大學 | 新疆農業大學 | 新疆醫科大學 | 新疆師範大學 | 新疆財經大學 | 新疆藝術學院 | 石河子大學 | 塔里木大學 | 喀什師範學院 | 伊犁師範學院 | 昌吉學院 | 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 | 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 | 昌吉職業技術學院 | 田師範專科學校 | 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 |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 | 新疆兵團警官高等專科學校 | 新疆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 新疆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新疆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 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新疆警官高等專科學校 | 新疆能源職業技術學院 |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 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 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 | 新疆天山職業技術學院 | 新疆維吾爾醫學專科學校 | 新疆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 伊犁職業技術學院 | 新疆科信學院 | 新疆職業大學 | 新疆石油學院 | 新疆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 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 新疆財經大學商務學院 | 新疆醫科大學厚博學院 | 石河子大學科技學院 | 新疆教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