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塔[四川]

文星塔[四川]
文星塔[四川]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四川全省12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65處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另有11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遭受損傷。文星塔為其中之一。

簡介

汶川地震前的文星塔
汶川地震前的文星塔
文星塔位於四川安縣花荄文星村。文星塔坐北朝南,始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原是為了興文、祟文而建的文星閣,光緒十六年(1890年)改建成13層的塔。該塔倒塌前為外顯13層檐,內為7層的樓閣式塔,下12層均為方形,第13層為六角攢尖頂,外形似一支飽蘸墨液的毛筆頭,通高28米。塔身一層邊寬8.95米,塔體第一層下部用條石砌築。南北中部辟條石砌拱形門,其餘12層主要用340毫米×240毫米×150毫米土坯疊砌至頂,出檐部分用300毫米×250毫米×70毫米的青磚疊澀出檐。塔內東壁殘存石踏道15級,西壁存有清光緒十六年重修文星塔的題記。

文物價值

文星塔建造宏偉、造型優美,用材獨特,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是安縣的標誌性建築。1999年,綿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遭遇劫難

汶川地震後的文星塔
汶川地震後的文星塔
20世紀70~90年代,文星塔曾遭雷電擊毀,當地文物部門進行了維修。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文星塔不幸再次倒塌。

震後考察

震後的古塔
震後的古塔
2008年7月31日上午,法國古建築專家在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博院、綿陽市文物局領導和專家的陪同下來安縣就制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花荄鎮文星塔恢復重建規划進行實地考察。
文星塔,原名文星閣,位於安縣新縣城花荄鎮文星村。始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清光緒十六年(1891年)竣工,共十三層。該塔建造用材奇特,除第一層用條石外,其餘十二層均用土磚疊砌至頂,其建造工藝在中國古塔中實屬少見,2007年申報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我縣這座極具特色的標誌性建築轟然垮塌,成為廢墟。震後省市文物專家多次實地考察,均建議在原址進行重修,我縣也將其納入災後文化首批恢復重建項目。為切實做好文星塔的重建方案,省文物局特地通過法國駐成都領事館邀請法國知名古建築專家到安縣進行實地考察。當天,在聽取文星塔情況介紹後,四位法國文物專家為進一步掌握詳實情況,頂著烈日爬上了文星塔殘存的一層基座,查看塔身建造情況,測量塔身及土磚數據,分析土磚構成原料,其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專業精神使陪同的省市縣領導深受感動。[3]

震後修復

遼寧省文保中心於2008年9月趕赴現場,對文星塔進行了現狀勘察測繪,並制定了搶修方案。據了解,修復工程投資200餘萬元,工程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儘可能地使用原材料,按原形制、原工藝予以修復,在加固殘存塔體的基礎上,並對塔上部10層進行有依據的復原。經過招投標,工程由成都市宏泰建築有限責任公司承擔,雲南城志建設監理有限公司監理。目前,工程正有序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