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旅遊

敦煌旅遊

敦煌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近代以來又發現了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騙取、盜竊,文物大量流失,其寶藏遭到嚴重破壞。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信息

景區

敦煌敦煌
敦煌莫高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還有: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和麥積山石窟。

1960年:敦煌莫高窟被國務院首批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敦煌莫高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並於1991年授於“世界文化遺產”證書。

敦煌莫高窟敦煌位於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點,南枕氣勢雄偉的祁連山,西接浩瀚無垠的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東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屬暖溫帶氣候。年降雨量只有39.9毫米,而蒸發量卻高達2400毫米。日照充分,無霜期長。在這個群山擁抱的天然小盆地中,黨河雪水滋潤著肥田沃土,綠樹濃蔭擋住了黑風黃沙;糧棉旱澇保收,瓜果四季飄香;沙漠奇觀神秘莫測,戈壁幻海光怪陸離;文化遺存舉世聞名,人才輩出……美麗的敦煌,是塊富饒、神奇、誘人的土地。

氣候特點

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明顯的特點是氣候乾燥,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年平均降水量39.9毫米,蒸發量2486毫米,全年日照時數為3246.7小時。這裡四季分明,春季溫暖多風,夏季酷暑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氣溫為9.4℃,月平均最高氣溫為24.9℃(7月),月平均最低氣溫為-9.3℃(1月),極端最高氣溫43.6℃,最低氣溫-28.5℃,年平均降雨量39.9毫米,蒸發量2490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42天,屬典型的暖溫帶乾旱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中的一個小類型)。

景點介紹

敦煌旅遊的重要旅遊景區有:關,古敦煌莫高窟、煌鳴沙山、月牙泉、雅丹地貌、玉門關、陽三危山、敦城。被譽為敦煌八景。並有蘇履吉寫的《敦煌八景詠》:

兩關遺蹟

西界陽關與玉關,

于闐古道跡猶存。

曾看定遠成功返,

已遣匈奴絕塞奔。

此日歌傳三迭曲,

當年地紀萬軍屯。

一方雄控今何苦,

幾度春風許等論。

乾佛靈岩

南山一望曉煙收,

石洞嶺岈景色幽。

古佛莊嚴千變相,

殘碑剝蝕幾經秋。

摩挲銅狄空追憶,

閱歷滄桑任去留。

玉塞原通天竺國,

不須帆海覓瀛州。

危峰東峙

矗立三峰碧漢間,

相看積雪接天山。

朝暾初上高如掌,

暮靄微凝翠若鬢。

是處排空還聳峙,

幾回憑眺欲躋攀。

停車道左頻翹首,

雲白無心出峋間。

黨水北流

黨河分水到十渠,

灌溉端資立夏初。

不使北流常注海,

相期東作各成瀦。

一泓新漲波浪淺,

兩星平排樹影疏。

最愛春來饒景色,

寒水解後網鮮魚。

月泉曉徹

勝地靈泉徹曉清,

渥窪猶是昔知名。

一灣如月弦初上,

半壁澄波鏡比明。

風卷飛沙終不到,

淵含止水正相生。

竭來亭畔頻遊玩,

吸得茶香自取烹。

古城晚眺

雉堞迷離映夕陽,

城西原是古敦煌。

榛苓已作今時慕,

禾黍誰懷故國傷。

最羨三秋呈霽色,

依然四郡鎮岩疆。

閒來縱目荒郊外,

一陣清風晚稻香。

繡壤春耕

周圍繡壤簇如茵,

翠色平鋪處處新。

南陌風和睛欲遍,

西疇日暖綠初勻。

老農挾杖依田畔,

稚子攜鋤立水濱。

但願長官勤撫字,

豐年屢抿樂吾民。

沙嶺晴鳴

沙州自古是名區,

地似鳴傳信不誣。

雷送餘音聽裊裊,

風生細響語喁喁。

如山積滿高千尺,

映日睛烘徹六隅。

巧奪天工賴人力,

聲來能使在斯須。

從敦煌市西南行至陽關途中,道左不遠處即為黨河,河床北岸為寸草不生的戈壁灘,南岸是透迄蛇曲的沙山,西千佛洞就位於沙山盡頭的河床北岸陡崖上。這裡的陡崖深壑上有濃蔭蔽天,崖下灘地紅柳叢生,古木參天,涓涓小溪流過,環境清幽。西千佛洞開窟年代無從稽考。巴黎藏敦煌遺書(沙州都督府閣經)有記佛龕之文日:“右在縣東(壽昌縣)六十里,香舊圖雲,漢(闕)佛龕百姓更營造。”推測文中所記佛龕當指此。據此可知,西千佛窟始創年代應早於莫高窟,至少應與莫高窟屬同時代建造。

西千佛洞現存石窟16個(窟、龕22個),其中1-3窟為唐窟,4-8窟為魏窟,16窟為晚唐窟,這9個洞窟保存較好,其它多有坍塌,壁畫也剝蝕不清,時代難以確認。一般認為洞窟屬北魏至宋代所鑿。保存較好的9個石窟中,中央大多有中心座,座四周鑿龕,內塑佛像,四壁多繪賢劫千佛、佛跌坐說法圖、佛涅盤像。中心座和四壁的佛像下,繪金剛、力士像。北魏一石窟內南壁西段繪(睞子經)故事,東段繪(勞度叉斗聖變)故事,為莫高窟北魏洞窟所沒有的佛本生故事,可填補其空白,有獨特價值。其餘窟龕的四壁和藻井則很少繪佛本生故事。

西千佛洞與莫高窟經歷了類似的盛衰歷程,受各種自然和人為的破壞,藝術寶庫損失慘重。近年來,人民政府全面加固、修繕了洞窟,使面臨崩塌的崖體和洞窟恢復了整體性和穩定性,崖體迴廊保證了遊人的安全。今天,西千佛洞得到了有效的保護,有10個洞窟開放,成為遊人在敦煌至陽關旅遊線上重要的參觀內容。

風景名勝

“兩關遺蹟、千佛靈岩、危峰東峙、黨水北流、月泉曉徹、古城晚眺、繡壤春耕、沙嶺晴鳴”,被稱為“敦煌八景”。敦煌、平遙、鳳凰古城、九寨溝與烏鎮、麗江古城、水墨婺源和新疆布爾津白哈巴村共同評為蜜月必去中國最美的八個小鎮。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於敦煌縣城東南25千米的鳴沙山下,因地處莫高鎮而得名。它是中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分布在鳴沙山崖壁上三四層不等,全長一千六百米。現存石窟492個,壁畫總面積約45000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1987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位於敦煌市南郊七千米處。古代稱神沙山、沙角山。鳴沙山,因沙動有聲而得名。古稱“沙角山”、“神沙山”。山有流沙積聚而成,東西長約40千米,南北寬約20千米,最高海拔1715米。“沙嶺晴鳴”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 月牙泉

月牙泉
月牙泉被鳴沙山環抱,長約150米,寬約50米,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在鳴沙山下,景區內的羅布麻、枸杞等藥材很多,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徹”。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舊、惡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於沙、古潭老魚食之不老。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
敦煌雅丹地貌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地處敦煌西200千米處,分布區長寬各10千米,土丘高大,多在10~20米,長200~300米。又名三隴沙的地名始見於漢代,位置在古玉門關外,絲綢之路北線由此通過。三隴沙雅丹地貌,其走向與盛行的西北風向垂直,而與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和玉門關形成敦煌第二大景區,因其怪異特點,故有魔鬼城
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位於敦煌市至陽關公路的南側大漠戈壁,距市中心25千米。是1987年為中日合拍大型歷史故事片《敦煌》,而以宋代《清明上河圖》為藍本,仿造沙洲古城設計建造而成,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敦煌古城的建築風格具有濃郁的西域風情,城開東、西、南三門,城樓高聳;城內由高昌、敦煌、甘州、興慶和汴梁五條主要街道組成,街道兩邊配以佛廟、當鋪、貨棧、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現了唐宋時期西北重鎮敦煌的雄姿,被稱為中國西部建築藝術的博物館。
玉門關 玉門關
​玉門關
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建於公元前111年左右。為絲綢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於敦煌城西北90千米處戈壁灘中。關城為正方形,黃土壘就高10米,上寬3米下寬5米的城牆保存完好,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面積633平方米,西北各開一門。
陽關 陽關
​陽關
陽關位於敦煌市西南70千米外的陽關鎮境內,為漢武帝開闢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一,自古為絲綢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經關卡,西部邊境之門戶。唐代詩人王維“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使陽關名揚千古。
三危山 三危山
​三危山
三危山旅遊區位於敦煌市東南25千米處。三危山東西數十里,其“三峰聳立、如危欲墮,故云三危”。三危山古代又稱碑羽山、神羽山,從敦煌綠洲看,隱三峰崇之,如危欲墜,而得名三危。敦煌人稱三危山為坐鎮敦煌第一山,清代敦煌八景將三危山列為敦煌第一景,稱做“危峰東峙”。三危山為敦煌第一聖境,在地方志中被列為敦煌八景之首,曰:“危峰東屹”。

地方特產

敦煌素有“瓜州”之稱,很早就是一個瓜果之鄉了,盛產各種香甜味美的瓜果葡萄。手工地毯、彩塑、工藝駱駝、夜光杯、水晶石眼鏡、工藝字畫、臘染、敦煌羅布麻茶葉和紡織品都是敦煌特產,敦煌的特產以甜美的瓜果、敦煌羅布麻茶和夜光杯最為有名。

李廣杏 李廣杏
​李廣杏
李廣杏可稱敦煌水果之王,每年六月底七月初是李廣杏的收穫季節。李廣杏因其光澤黃亮、汁甜如蜜而享有盛名。當年曾為李廣解危救困的甜杏,隨著李廣大軍傳入敦煌,所以敦煌人把它叫作李廣杏。
敦煌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因而李廣杏含糖量高,甘美爽口。用李廣杏製成的敦煌杏乾酸甜可口,堪稱一絕。用李廣杏乾製成的杏皮水具有清涼解暑之特效,在夏季敦煌冷飲市場上十分走俏。
陽關葡萄 陽關葡萄
​陽關葡萄
古陽關下盛產葡萄,主要品種有無核白珍珠、白水晶、馬奶子,喀什紅、玫瑰香等,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長出的葡萄皮薄,色鮮,清香多汁,酸甜可口,品質優良。陽關葡萄可鮮食,可風乾,可釀酒。如今,古陽關下的陽關鎮已成為葡萄生產基地,新建的1000米葡萄長廊,內設石凳、石桌。
敦煌瓜 敦煌瓜
​敦煌瓜
古時敦煌一帶盛產美瓜,故有“瓜州”之稱,史書記載:“敦煌古瓜州,出美瓜。狐入其中,不露首尾。”敦煌瓜水分足,含糖量極高,是消暑解渴的佳品,敦煌瓜品種較多,主要有炮彈瓜、嘗蜜紅,克克齊、黃河蜜、金皇后、香瓜、白蘭瓜等,其中以新品種的黃河蜜為最。
李廣桃 李廣桃
​李廣桃
李廣桃又名紫胭桃。為甘肅省稀有的獨特品種。因此桃顏色紫紅中含綠,呈胭脂色而得名。此桃八月成熟,以形體均勻,色澤艷麗,肉厚味香而聞名,其果肉呈蜜白色,味甘清香,含汁豐富,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有機酸、礦物質、粗纖維和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份。
消冰香水梨 消冰香水梨
​消冰香水梨
敦煌八大怪第一怪——香水梨要放黑賣。
隆冬季節來到敦煌,就會看到一種冰凍如石、黑褐晶亮的水果。將它浸人涼水之中,約一刻鐘後,果品表面蛻出一層薄薄的冰殼,剝去冰殼,去皮吮食,酸甜適宜,余香沁人心脾。這就是敦煌特有的消冰香水梨。香水梨味道酸甜相間,一般要採摘回來放到冬天,經過冬季的自然冷藏變黑,食用時融化後剝皮食用,此時梨子已經變得酥軟多汁,味道最佳。
敦煌鎖陽 敦煌鎖陽
​敦煌鎖陽
敦煌八大怪第五怪——三九鎖陽人參賽。
鎖陽是敦煌特有的珍稀藥物,又名不老藥,素有“沙漠人參”之美稱。生長在冰天雪地的沙漠戈壁,生長之處不封凍,方圓一米雪落即融,神奇而神秘。《本草綱目》記:鎖陽性溫,補腎、益精心,強陰興陽,潤燥養精,治痿弱。現代醫學研究:鎖陽能有效的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等毒素。對人體免疫功能,腸功能,心臟功能,性功能都具有良好的增強和促進作用,敦煌羅布麻綜合開發中心的敦煌養生茶結合了羅布麻和鎖陽的綜合功效,被稱為不老茶。
酒棗 酒棗
​酒棗
敦煌八大怪第六怪——酒棗新鮮放不壞。
鳴山大棗以個大味甘營養豐富著稱。每顆鮮棗重量可達45克,成熟後外表光亮紅中透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營養物質,藥用價值極高,是補血、益氣、養腎、安神之佳品。
敦煌羅布麻 敦煌羅布麻
​敦煌羅布麻
敦煌八大怪第七怪——羅布麻茶人人愛。
敦煌羅布泊區域野生5—8年羅布麻中的小紅花羅布麻,採摘6-8月份長出的嫩葉,此時敦煌天氣達到炎熱高峰,植物蒸騰作用最強,藥效成份全部上行至枝頂嫩葉,藥用價值高,用綠茶製做方法精製而成。敦煌羅布麻纖維加工成的羅布麻紡織品抗菌防臭耐用。

風味小吃

驢肉黃面 驢肉黃面
​驢肉黃面
敦煌八大怪第二怪——驢肉黃面拽門外。
黃面也是一種麥麵製品,它細如龍鬚,長如金線,柔韌耐拉。煮熟後,調湯或加菜食用,香味溢口,別具風味。製作黃面的工藝極其講究,操作也非常不易。
漿水面 漿水面
​漿水面
敦煌八大怪第三怪——漿水麵條解暑快。
敦煌八大怪之三,漿水面,如果要做漿水面,首先要製作漿水,把芹萊或箭桿白萊、蓮花萊投入麵湯,加上漿水酵子,盛入缸內放在溫暖處發酵三天,即可製成清酸可口的漿水。它含有多種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熱,增進食慾,為夏令佳品。手工麵條煮熟後,涼開水浸過盛人碗內,加入漿水,澆上熗過的油蔥花,撒上芫荽末,即成漿水面。
風乾饃 風乾饃
​風乾饃
敦煌八大怪第四怪——風乾饃饃掰開曬。
榆錢飯 榆錢飯
​榆錢飯
敦煌八大怪第八怪——榆錢也是一道菜。

歷史文化

截至2017年,敦煌市境內各類文物景點265處,有3處世界文化遺產,分別是莫高窟、玉門關遺址、懸泉置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分別是莫高窟、玉門關遺址、懸泉置遺址、敦煌境內長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

四月八廟會

敦煌“四月八廟會”是民間的傳統節日。每逢農曆四月初八,當地居民,特別是佛教信徒為紀念釋伽牟尼涅日,攜老扶幼,成群結隊,聚集在莫高窟、三危山、雷音寺燒香拜佛,朝聖祭祖。

滑沙節

每年的6月1日,敦煌市旅遊局、文化局、體委等單位聯合舉辦一次大型滑沙節。滑沙是在鳴沙山下山的一種玩法。

曬腰腿

鳴沙山沙粒純正,不含塵土,熱沙浴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每年六月六,有腰腿病患者,熬好烏雞湯,備上老黃酒,正午以後,來到鳴沙山下的沙樑上,喝湯、飲酒,然後用熱沙埋住腰腿部,頭上打傘遮涼,讓身體在烈日下暴曬三個小時左右。

絲綢之路節

從蘭州出發,沿祁連山麓向西,經武威、張掖酒泉,過嘉峪關,最後到達敦煌。屆時騎駱駝、爬沙山。

時間:每年9月中旬前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