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人參

沙漠人參

蓯蓉,又名大芸,主產於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盟。中醫稱其為地精或金筍,是極其名貴的中藥材,素有“沙漠人參”之美譽,歷史上就被西域各國作為上貢朝廷的珍品。

基本信息

在茫茫無際的沙海中,有一種灌木叫梭梭樹,在這種灌木的根部寄生著沙漠之寶——肉蓯蓉 。

沙漠人參 沙漠人參

梭梭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它的樹冠常年經受烈日的烘烤和狂風的撕扯,但卻執著地吸取著大地的精華,並用其來之不易的精華毫不保留的滋潤著荒漠肉蓯蓉。傳說自然界中先有的荒漠肉蓯蓉後有的沙漠,因為荒漠肉蓯蓉吸盡了大地的精華,萬物的靈氣,所以才使大地變成了沙漠。因此,荒漠肉蓯蓉也被稱為“地精”。

肉蓯蓉屬多年生寄生草木,別名甜大芸、肉鬆蓉、蓯蓉、地精。全株無葉綠素,黃褐色,葉小,鱗片狀,其肉質肥大,含脂量高,因產在沙漠,所以屬較名貴的特產。

肉蓯蓉是名貴中草藥,自古被譽為“沙漠人參”——浩瀚大漠恩賜給人類的健康之寶。

宋·《證類本草》:“肉蓯蓉味甘酸鹹微溫,無毒,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

強陰,益精氣……久服輕身”。

明·《本草綱目》:“味甘,微溫,無毒……益髓,悅顏色,延年, 大補壯陽,日御過倍,治

女人血崩。男子絕陽不興,女子絕陰不產, 潤五臟,長肌肉,暖腰膝,男

子瀉精尿血遺瀝,女子帶下陰痛”。

清·《本經逢原》:“甘鹹微溫無毒,主五勞七傷,補中強陰,益精氣”。清·《時病論》:

“治肝腎兩虛之久痢用。

現 代 科 學:日本科學家從荒漠肉蓯蓉中發現“養命因子”(該因子能在24小時內將腎

細胞的增殖速度提高6倍)。

荒漠肉蓯蓉 是只生長在中國內蒙古阿拉善地區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腹地區的一種非常奇特的珍稀野生草本植物,多年生長在零下20至零上50度素有“死亡之海”乾旱少雨的沙漠腹地,且數十年不出地面能夠存活。擁有“超旱生植物”之王的美稱。荒漠肉蓯蓉含有豐富的生物鹼、結晶性的中性物質、胺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等。荒漠肉蓯蓉所含的阿拉善肉蓯蓉甙更是其它植物所沒有,它是延緩衰老最有效的成分。

肉蓯蓉與其他藥材不同的是,它不是生長在深山老林,也不是生長在荒丘原野,而是生長在我國內蒙古西部一望無際、乾旱少雨的大沙漠之中。主產於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深處。是一種純天然、無污染的野生綠色植物。它外型奇特,身披鱗片狀“盔甲”,身子象圓圓的柱子,植株高達40-100厘米,最重者一株可達10公斤。生長几十年的蓯蓉王十分罕見。剛出土的嫩肉蓯蓉,具有充足的水分和養分,是採集的良好季節。如果任其生長下去,消耗了體內的大量水分和養分,就失去了應有的經濟價值。

鮮嫩的肉蓯蓉,削去鱗狀外皮,就是白色甜脆的肉質,並含有大量的乳汁,是沙區人們喜食的生食品。肉蓯蓉還可以成為餐桌上的佳肴,把它切成薄片與土豆、肉類等炒菜、作湯,鮮美可口。

中國藥典記載有益精血、補腎壯陽、潤腸潤便之功效。常用於腰膝酸軟、陽痿早泄、宮寒不孕,腸燥、血枯、便秘等症,為歷代補腎壯陽藥物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中藥材之一。現代研究表明,肉蓯蓉具有明顯的提高性功能,提高集體免疫力、抗衰老、通便等作用。

極其惡劣的存活環境,造就了肉蓯蓉卓越的奇特功效。它寄生於沙漠植物梭梭根部,荒漠肉蓯蓉小如塵埃地種子在沙漠中可以存活幾十年不死,隨著沙丘的移動被埋入浩瀚的沙漠之中。期待著極其渺茫的生存希望,維有遇到梭梭的根系,它才會寄生在梭梭根部生成孢子,依靠梭梭的養分,發育生長。最少3至5年才能長成,植株20至100厘米不等最重者一株可達十公斤,(每7公斤可涼曬1公斤乾蓯蓉).以每年3-5月間採挖的最好。

由於品種、產地的不同,蓯蓉的藥效相去甚遠!內蒙古阿拉善是蓯蓉的最大產地,天然蓯蓉質量上乘,藥效較好!被譽為“世界蓯蓉之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