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成四則

《教成四則》, 出自《禮記·學記》,《學記》不僅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是中國古代一部典章制度專著《禮記》中的一篇。

作品出處

出自《禮記·學記》,《學記》不僅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是中國古代一部典章制度專著《禮記》中的一篇,寫作於戰國晚期。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

作品原文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作品解析

法:原則。
豫:同“預”,學生的錯誤沒有發生之前。
可:適當。有了興趣和需求,能夠接受教育,不反感教育。
陵:同“凌”,超越。
節:教育教育深淺的次序、程度等。這裡指學生實際,包括年齡實際和智力水平以及家庭背景、身體條件諸實際。
施:讀yì,教育教學。
孫:同“遜”,循序漸進,講究次序。
善:進步提高。互相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共同進步。
興:起,成功。

作品鑑賞

太學教育的原則是:在學生的錯誤還沒有萌發之前,就加以防範教育,這叫作預防性原則;在學生有了興趣需求的時候,不失時機地進行教育,這叫作相機性原則;教育教學按照規律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不去超越學生的年齡特徵等實際,這叫作次序性原則;大家一起學習,互相觀摩切磋,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叫作合作性原則。這四點就是教育教學成功的要訣.

作者簡介

樂正克(約公元前300—前200年),姓樂正,名克,戰國魯國人,思孟學派的重要人物,孟軻的學生。據《禮記·王制》載:“樂正崇四術,立四教”。他是以職業為姓,他的祖先是學官。樂正克是深得孟軻信任的高才生。戰國時代儒分為八,其中一派就是“樂正氏之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