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意旨
文章論述了幾種教育方法,包括預防惡念、適時教育、循序漸進、觀摩切磋、啟發誘導等方面,指出了影響學習的四種因素,即貪多求全、寡少狹窄,見異思遷和淺嘗輒止,強調教師要善於幫助學生髮揚長處,糾正過失。
作品原文
大學之法(1)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2),當其可之謂時(3),不陵節而施之謂孫(4),相觀而善之謂摩(5)。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6);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7);燕辟廢其學(8)。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9),道而弗牽(10),強而弗抑(11),開而弗達(12)。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
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為君.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記曰.三王四代唯其師.此之謂乎.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為屍.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荅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古之學者.比物醜類.鼓無當於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於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於五服.五服弗得不親.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學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
作品注釋
⑴該文選自《禮記·學記》,題目為後者所加。
⑵豫:同“預”,預防。
⑶可:適當。 時:及時。
(4)陵:超過。節:限度。 孫:同“遜”,順。
(5)摩:切磋。
(6)扞(hàn)格:牴觸。 勝:克服。
(7)燕朋:輕慢朋友。 燕:褻瀆。鄭玄 註:“燕,猶褻也,褻其朋友。”
(8)燕辟:亦作“ 燕譬 ”。謂輕慢老師為講解深義而作的淺近比喻。鄭玄 註:“燕猶褻也,褻師之譬喻。” 孔穎達 疏:“燕譬廢其學者,譬,譬喻也。謂義理鉤深,或直言難曉時,須假設譬喻,然後可解。而墮學之徒,好褻慢笑師之譬喻,是廢學之道也。”
(9)喻:啟發誘導。
(10)道:同“導”,引導。牽;強拉。
(11)強(qiǎng ):竭力,勉力。抑:壓制。
(12)開:啟發。達:通達。
作品譯文
大學的教育方法是:在不合正道的事發生之前加以禁止,叫做預先防備;在適當的時候加以教導,叫做合乎時宜,不超過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教導,叫做順應;使學生相互觀摩而得到好處,叫做切磋。這四點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
事情發生以後才禁止,就會遇到障礙而難以克服;過了適當時機才去學習,雖然勤勉努力,也難以有成就;雜亂施教而不按順序學習,就會使學生頭腦混亂而無法補救;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商量,就會孤陋寡聞;輕慢而不莊重的朋友會使人違背師長的教導;輕慢老師為講解深義而作的淺近比喻會使學生荒廢學業。這六點是導致教育失敗的原因。
君子既然知道了教育獲得成功的原因,又知道了教育失敗的原因,然後才可以作別人的老師。所以君子教育和誘導學生,靠的是引導而不是強迫服從,是勉勵而不是壓制,是啟發而不是全部講解。引導而不是強迫,就會使師生關係和諧;勉勵而不是壓制,學習就容易成功;啟發而不是全部講解,學生就會善於思考。能使師生關係和諧,使學習容易成功,使學生善於思考,就可以說是善於誘導了。
作品讀解
這一節專門講教育和學習的方法,方方面面都講到了,從及時施教、因人施收、啟發誘導,到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可以說非常全面。方法的問題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它直接關係到教和學的成敗。其實不光是教育是這樣,幾乎一切實踐活動都存在方法的問題。目標無論怎么偉大和誘人,方法不對,是難以達到那目標的。成語中的“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都是就方法問題而言的,也表明了方法問題在實踐中的重要性。
從理論上講方法的重要性,尤其是要講得面面俱到,頭頭是道,並不是一樁難事;而要在實際當中做到面面俱到,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比如,過於嚴厲的人,可以把學生管得服服貼貼的,但不會讓人感到親近,這種人也不大容易循循善誘。性情溫和的人,往往壓不住陣腳。能夠把各個方面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人,是比較罕見的。
話說回來,能夠提出一種完美的要求,就是樹立了一個方向和目標,確立了一種規範,這樣,總比沒有目標和規範要好得多。
作品簡介
《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該書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重和取捨,各有特色。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註解,後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並由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為士者必讀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