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是順應歷史潮流的階級推翻阻礙社會前進的政治統治,以一種政治制度代替另一種政治制度的激烈變革。政治革命的直接原因是社會的政治制度混亂、政府無能、政治腐敗,造成社會矛盾尖銳化。政治革命既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政治改革和政治鬥爭,又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社會革命。

基本信息

概述

革命革命
順應歷史潮流的階級推翻阻礙社會前進的政治統治,以一種政治制度代替另一種政治制度的激烈變革。政權問題是一切政治革命的根本問題,它決定著政治革命的發展方向和政治革命的對內對外的方針政策。國家政權從一個階級手裡轉到另一個階級手裡,是政治革命勝利的根本標誌。國家政權是一種物質的、暴力的機構,因此,政治革命往往是同暴力聯繫在一起的。

產生原因

政治革命的直接原因是社會的政治制度混亂、政府無能、政治腐敗,造成社會矛盾尖銳化。

目的

政治革命的直接目的是改變現有的政治秩序,建立一種與先前截然不同的新秩序。政治革命歸根結柢是為了階級的根本經濟利益,即改變舊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建立新的生產資料所有制,變革社會經濟制度,以推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有著密切的聯繫,一場政治革命往往同時又是社會運動。

特徵

它具有四個主要的特點:

一、政治革命以先進階級和廣大民眾為革命主體

政治革命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不是少數政治人物、政治派別和政治群體之間的行為,而是社會階級之間的政治鬥爭,是一個階級與另一個階級(或幾個階級與另幾個階級)之間的政治較量。因此,政治革命是以階級為基礎的。那種以少數軍人或政治派別發動的政變不能稱之為政治革命;那種以少數政治力量進行的暴動、反叛和起義也不能稱之為政治革命。政治革命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政治鬥爭。當然,這裡的階級是指進步的革命的階級,政治革命就是進步的革命的階級推翻反動的腐朽的統治階級,建立新的政治統治和政治制度的行為。而那種反動階級對革命政權的顛覆、篡奪,只能叫政治復辟,而不能稱作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不僅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力行為,也是廣大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眾反抗和推翻反動腐朽統治的民眾性政治運動。政治革命不僅要以先進階級為基礎、為主體,而且還要以廣大革命民眾為基礎、為主體。要取得政治革命的勝利,僅僅依靠一個階級的力量是不夠的,還必須團結和依靠廣大民眾參加。在歷史上,領導革命的階級不僅以本階級的姿態領導和進行革命,而且常常以社會全體民眾的代表的姿態來領導和進行革命。

二、政治革命以奪取政權為首要標誌
政治革命實質上就是爭奪政治權力的鬥爭,政治革命的首要問題和基本問題就是政治權力的問題。衡量一場革命是否是政治革命,首先就是看其是否是為了奪取政權。列寧指出:“無論從革命這一概念的嚴格科學意義來講,或是從實際政治意義來講,國家政權從一個階級手裡轉移到另一個階級手裡,都是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標誌。”(《列寧全集》第29卷,第137頁)

三、政治革命以變革政治體系為主要內容
政治革命的主要內容就是對舊的政治體系進行全面而深刻的變革。政治體系是指處於相互依賴和相互作用之中的若干政治實體和政治制度構成的有機整體。國家。政府、政黨、社會團體、政治機構、政治制度等是這個有機整體的基本成分。政治革命就是要對這些基本成分進行變革和更新。由此可見,政治革命的內容和社會革命的內容是有所不同的。社會革命以整個社會的變革為目標,以社會形態。社會制度、社會結構以及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的根本變革為主要內容,而政治革命則是以整個政治體系的根本變革為主要目標和主要內容的。

四、政治革命以暴力革命為基本方式
一般說來,政治革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暴力革命,另一種是非暴力的和平過渡。但在人類社會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政治革命都採用暴力革命的方式,而很少採用和平過渡的方式,於是,暴力革命就成為政治革命的基本方式。政治革命之所以常常採用暴力革命的方式,主要是因為政治革命的根本任務是推翻舊的政治統治代之以新的政治統治,而一切舊的統治階級為了保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和經濟、政治特權,絕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台,把政權拱手讓給新的階級,而總是利用手中的權力和控制的國家暴力機器維持自己的政權,在這種情況下,政治革命要達到奪取政權的目的就必須採用暴力革命方式,用革命階級的暴力摧毀反動統治的暴力。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視暴力革命的偉大作用。把暴力看作是“每一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19頁)看作是“社會運動藉以為自己開闢道路並摧毀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527頁)

革命階級常常採用暴力革命的方式,這並非革命階級尚武好戰,而是因為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總是憑藉暴力,統治和鎮壓革命階級,總是首先把刺刀提到日程上來,從而迫使革命階級只有採取暴力行動,否則,就不能完成政治革命的任務。當然,政治革命除了採用暴力革命方式外,還可以採用和平過渡的方式。馬克思主義在強調暴力革命方式的同時,並不否定和平過渡的可能性。他們認為,如果政治革命能夠和平取得政權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但在歷史上,這種情況極為罕見。即使是和平過渡,也要以暴力作後盾,否則,和平過渡就只能成為幻想。

作用

一、政治革命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政治進步的強大動力。
政治革命對社會發展和社會變革起著重要的決定作用。首先,政治革命是階級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決定性手段,是實現社會形態轉變的根本方式。人類社會正是通過這種手段和方式一步一步地從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發展的。今天人類社會之所以發展到了社會主義社會,是與政治革命分不開的。其次,政治革命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強大發動機和加速器。革命對社會發展的強大促進作用是非革命時期所無法比擬的。革命是質變,是飛躍。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革命成為社會進步和政治進步的強大推動力”。(《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512頁)由於政治革命摧毀了阻礙社會發展的反動階級的政治統治和落後的政治制度,建立了新階級的政治統治和政治制度,從而為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發展掃清了道路,推動著整個社會的全面發展和進步。

二、政治革命能夠大大地解放生產力。
政治革命能夠徹底改變舊的生產關係,使社會步入新的形態,從而使生產力獲得解放。歷史上的政治革命摧毀了舊的統治,建立了新的政權,新舊政權的更替必然使舊的生產關係解體和新的生產關係確立,必然促進生產力的解放。馬克思主義認為,當一個國家的政權改變時,它同時改變著生產資料所有制度和分配製度的關係,而生產資料所有制度和分配製度的變革,必將使生產力獲得更大的解放。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更是大大地解放了生產力,使蘇聯在短短的20年左右時間裡就把原來是歐洲最落後的國家之一,變成了國民生產總值在歐洲居第一位、世界居第二位的強國。我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也大大解放了生產力。

三、政治革命能夠教育和鍛鍊廣大民眾。
列寧指出:“革命是被壓迫者和被剝削者的盛大節日。”(《列寧選集》第1卷,第616頁)革命是教育和鍛鍊人民民眾的大學校。首先,在革命過程中,廣大人民民眾在同反動勢力的鬥爭中,提高了政治覺悟,激發了革命熱情,革命使人民民眾的智慧和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發揮。列寧指出:“人民民眾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時期這樣以新社會制度的積極創造者的身分出現。在這樣的時期,人民能夠作出從市儈的漸進主義的狹小尺度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奇蹟。”(《列寧全集》第11卷,第96頁)其次,人民民眾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了主觀世界,使自己逐漸認識到社會的發展規律和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使自己在革命鬥爭中鍛鍊成長,成為建設新社會的主人。第三,人民民眾在革命過程中,逐漸克服了自身的弱點,克服了舊社會在自己身上的影響,促使自己在政治上、道德上不斷進步。在革命時期千百萬人民一個星期內學到的東西,比他們平常在一年糊塗生活中所學到的還要多。人民民眾在革命時期受到的教育和鍛鍊是平常時期所無法比擬的。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革命,就沒有人類自身的巨大進步。

四、政治革命能夠更新政治體系。
政治革命的一個重大作用就是對政治體系的更新。一般說來,政治體系是由國家、政府、政黨、社會團體、政治制度、政府機構及其運行規則等要素構成。當這個體系腐化衰敗,完全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時,就應該進行更新即應該轉移國家政權、更換政治領導,變更政治組織和政府機構,改變政府政策和活動方式,更新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等。但是要實現這些變革和更替往往會遭到舊的統治階級的反對和阻撓。因此,通過和平方式實現更替是不行的,只能通過政治革命這種暴力行動進行強制性的變革和更替。在人類歷史上,各種政治體系的更新幾乎都是通過政治革命來實現的。所以,政治革命具有更新政治體系的功能和作用。應該說,這是政治革命最主要的最直接的作用。

五、政治革命能夠改變政治環境。
政治革命在更新政治體系的同時,也改變著與政治體系密切相關的政治環境。政治環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凡是對政治體系(系統)發生影響和作用的因素都叫政治環境,如經濟、文化、自然、地理、民族原教等因素都可看作政治環境。從狹義上講,只有那些對政治體系(系統)發生直接和重大影響作用的因素才稱為政治環境,如經濟關係和經濟結構、社會關係和社會結構、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國際地位和國際關係等因素,才能稱為政治環境。我們這裡所說的政治革命所改變的政治環境是指狹義上的政治環境。這就是說,政治革命可以改變社會的經濟關係和經濟結構,改變社會關係和社會結構,改變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改變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對外關係,從而為新的政治體系(系統)和政治秩序的確立創造良好的國內政治環境和國際政治環境。

總結

政治革命為社會革命開闢道路。如歷史上的資產階級革命,不僅改變了政治制度,而且改變了經濟、社會和文化等社會制度。無產階級政治革命具有嶄新的更為重要的意義。以往的革命都是以一種私有制代替另一種私有制,一種剝削制度代替另一種剝削制度,而無產階級革命是要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消滅一切剝削和壓迫。因此,無產階級的社會革命不可能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進行,首先必須通過政治革命,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才能保護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順利進行。

馬克思主義認為,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是社會進步和政治進步的強大發動機,是被壓迫者和被剝削者的盛大節日,它不僅能推翻反動的上層建築,消滅落後的生產關係,推動歷史的前進,而且能教育民眾、鍛鍊民眾,並造就一大批革命的領袖。

政治革命不是偶然發生的,也不是少數人的行為,它需要具備革命形勢,在發生革命危機時爆發,是有深厚民眾基礎的行動。那種不具備革命形勢、沒有民眾基礎的少數人的恐怖活動不是政治革命。政治革命是階級社會階級對抗的產物。在沒有階級和階級對抗的情況下,社會進步不再採取政治革命的形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