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權運動

美國民權運動

美國民權運動(Civil Rights Movement,United States)發生於1955年—1968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黑人反對種族隔離與歧視,爭取民主權利的民眾運動。美國民權運動最終賦予了黑人平等、自由和尊嚴。1954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定教育委員會種族隔離的學校違法,以及1955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黑人公民的全面罷乘事件,開啟了美國民權運動的大幕,到上世紀60年代初,以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髮表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為標誌,該運動達到了高潮。

簡介

1861年至1910年:為爭取平等普選權而鬥爭 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為了在內戰中贏得勝利,林肯在1863年發布了著名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黑人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內戰結束之後,美國黑人開始了爭取獲得平等普選權的艱苦鬥爭。迫於壓力,美國國會先後在1865年、1868年和1870年通過憲法第13、14和15條修正案,將自由權、公民權和選舉權賦予黑人。雖然各州還通過具體的選舉附加條款對黑人參政加以限制,黑人仍無法取得與白人一樣的平等地位,依然處處受到歧視,但是,這一時期仍然是美國黑人參政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代。

美國民權運動美國民權運動

1911年至1950年:黑人的參政力量不斷上升

從1911年到二戰結束後,美國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在此期間,黑人的經濟地位也開始有所提高,出現了一批黑人中產階級。在他們以及諸多黑人團體的推動下,黑人開始積極參與政治生活,他們的政治權利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很大改善。在富蘭克林·羅斯福任總統期內(1933-1945),聯邦政府任命了一大批黑人進入聯邦各部門,擔任全國青年黑人事務處、聯邦內務部、聯邦法務部處長或顧問的職務,黑人第一次被羅斯福稱為“我們的黑人公民”。杜魯門接任總統後,不斷敦促國會通過一攬子法案,包括儘快制定聯邦反私刑法,設立公平就業委員會,制止州際交通公路上的種族隔離現象等,黑人在選舉、教育等問題上的權益進一步擴大。

1951年至1970年:“我有一個夢!”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這一時期,美國黑人在經濟上處境艱難,而白人對黑人的歧視與隔離使得這一問題雪上加霜。1954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定教育委員會種族隔離的學校違法,以及1955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黑人公民的全面罷乘事件,開啟了美國民權運動的大幕,到上世紀60年代初,以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髮表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為標誌,該運動達到了高潮。這場以非暴力的抗議行動為主要手段爭取黑人民權的民眾鬥爭,對美國黑人政治地位的進一步提高和喚醒黑人更積極地參與政治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以1964年的《民權法》和1965年的《選舉權法》為代表的一系列法令和法規的頒布使得事實上的種族隔離制被廢除,黑人的選舉權進一步擴大。與此同時,黑人開始躋身於社會高層。出現了第一位入閣的黑人羅伯特·韋弗,第一位黑人參議員愛德華·布魯克和聯邦最高法院首位黑人大法官瑟古德·馬歇爾。

1971年至2008年:尋求真正的平等

馬丁·路德·金在發表《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在發表《我有一個夢想》

上世紀70年代以來,壓在美國黑人身上的法律上的不平等已經基本消除,美國黑人的參政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黑人政治意識增強,參政基礎擴大,成就顯著。據不完全統計,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就任美國政府官員的黑人增加了6倍,達9000人。在美國政壇中先後出現了首位參加大選的黑人女議員雪莉·奇澤姆、兩度競爭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民權運動領袖傑西·傑克遜牧師、上世紀

90年代布希總統提名的黑人最高法院大法官克拉倫斯·托馬斯、首位黑人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科林·鮑威爾以及首位黑人女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等。

1963年8月28日,逾20萬美國人聚集於首都華盛頓,為全體人民同享公正在林肯紀念堂和華盛頓紀念館之間的林蔭道上以和平集會方式舉行示威。

影響

它不僅改變了美國黑人的命運,賦予了他們很大程度上的平等、自由和尊嚴,也深刻影響了所有美國人的生活與觀念。具體來說,民權運動推動聯邦政府實行剷除種族隔離制的改革,最終消滅了公開的白人至上主義,為黑人贏得民權。它把美國從一個容忍種族主義、歧視黑人的社會轉變為一個不管膚色與種族,承認每一個公民的平等權利的社會,從而深深改變了民眾的思想。不僅如此,民權運動也激發了新時期美國社會的民主和自由鬥爭。現代婦女運動、反戰運動、新左派運動和其他族裔爭取權利的鬥爭等都受到民權運動的推動和影響。

代表人物

1.羅莎·帕克斯,1913年2月4日出生在阿拉巴馬州的一個黑人家庭。1955年12月1日,她因在公共汽車上拒絕給一位白人男子讓座,拉開了美國現代民權運動的序幕。 當時,阿拉巴馬州實行吉姆·克勞法,這是一部對黑人進行隔離、壓制的種族歧視性法律。它規定黑人在乘公車、到餐廳以及其他公共設施時不能與白人坐在一起。由於當時車上的人很多,司機要求羅莎·帕克斯將座位讓給一位白人男子,但她拒絕了。此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叛逆行為”發展成改變美國歷史進程的民權運動。羅莎·帕克斯自己回憶說:“那天像平常日子一樣,唯一使它變得重要的是全體黑人的團結。”底特律市市長基爾派屈克評價說:“她通過坐下去而站了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