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

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人民公園內。建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初,次年夏竣工。東西長100米,南北寬53米,建築面積5330平方米。由檢閱觀禮台、露天劇場、舞台三部分組成。檢閱觀禮台為一棟磚木結構的二層樓,為三區革命政府領導人檢閱各種大型民眾集會和軍事、文化、體育活動場所。露天劇場及舞台,建築合理,莊重,舞台前設有樂池,為三區革命主要文化活動中心。

簡介

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位於新疆伊犁州伊寧市人民公園內。始建於1948年,1949年夏竣工。活動中心是在三區革命同盟會主席阿合買提江·卡斯木的倡導下,經同盟會會議決定興建的。

舊址

2006年5月,該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為一座典型的歐式建築群,坐西向東。
..
整個建築群自東向西依次由檢閱觀禮台、露天劇場和舞台三部分組成,東西長100米,南北寬53.3米,建築面積5330平方米,為磚木結構建築。檢閱觀禮台為一座二層歐式小樓,面積為100平方米,觀禮台前為占地100平方米平台,經過平台進入檢閱觀禮台一樓。一樓由前後兩進廳和南北各一間房組成,前廳正中為大門,大門向前為樓梯,通過樓梯可上二樓,二樓布局與一樓相同。是當時三區革命政府領導人檢閱軍隊、觀看民眾集會和文化體育活動的場所。檢閱觀禮台以西是舞台及露天劇場為放映電影、演出文藝節目的場所,露天劇場可容納1000多人,舞台為典型的歐式建築,面積200平方米,木製,平面呈現T形,東西長30米,南北寬40米,高20米,舞台前設有樂池,後有小門可通化妝間,建築物房頂為歐式鐵皮頂。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是當時伊寧一處重要的文化活動場所。

布局

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為一座典型的歐式建築群,坐西向東。整個建築群自東向西依次由檢閱觀禮台、露天劇場和舞台三部分組成,東西長100米,南北寬53.3米,建築面積5330平方米,為磚木結構建築。檢閱觀禮台為一座二層歐式小樓,面積為100平方米,觀禮台前為占地100平方米平台,經過平台進入檢閱觀禮台一樓。一樓由前後兩進廳和南北各一間房組成,前廳正中為大門,大門向前為樓梯,通過樓梯可上二樓,二樓布局與一樓相同。是當時三區革命政府領導人檢閱軍隊、觀看民眾集會和文化體育活動的場所。檢閱觀禮台以西是舞台及露天劇場為放映電影、演出文藝節目的場所,露天劇場可容納1000多人,舞台為典型的歐式建築,面積200平方米,木製,平面呈現T形,東西長30米,南北寬40米,高20米,舞台前設有樂池,後有小門可通化妝間,建築物房頂為歐式鐵皮頂。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是當時伊寧一處重要的文化活動場所。
中華民國政府對新疆"三區革命"的記載伊寧事變
民國叄十叄年(一九四四年)九月間,有法哈提者,系蘇聯之塔塔爾族,受蘇聯之指使,經由霍爾果斯竄入鞏哈縣西部烏拉斯台,嘯聚暴民,發給槍枝,脅迫牧民騷動。十月八日,法哈提率暴民千餘人由烏拉斯台進攻鞏哈,占據縣城。十日伊寧市區發現印製精良之俄文傳單及標語甚多,有「打倒中國政府」,「慶祝革命勝利」,「打倒中國政權,建立工人政權」等語句;同時蘇聯駐伊寧領事館亦散布謠言,張匪聲勢。十一月七日(即蘇聯革命節)清晨,在蘇聯領事策動下,由鞏哈之暴民與潛伏伊寧之暴民聯合發動伊寧事變,圍攻警察局及專員公署等據點。暴民武器有蘇聯式之連珠槍捷克式之衝鋒鎗,並有大炮及重機關槍等,守軍被迫退至空軍教導隊,全市遂告淪陷.鏇偽「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出現;偽主席為蘇聯籍之烏孜別克族艾力汗土烈,不久空軍教導隊亦被攻破,軍民死傷殆盡,殘餘者悉被俘虜。繼而伊寧九城均告失守。叄十四年(一九四五年)叄月,暴民圍攻精河,並有蘇聯飛機助戰,守軍不支撤退,至此伊犁全區均被暴民占據。
塔城區之淪陷
民國叄十四年(一九四五年)七月間,額敏與蘇聯交界處之烏什水地方,出現白俄股匪約數百人,槍枝齊全,由蘇聯資助軍火,與阿山暴民領袖達力汗部會攻額敏、裕民、和豐等縣。並有蘇聯紅軍第八團(盛世才時代駐紮哈密者)騎兵叄千人混入匪股助戰。和豐城爭奪戰最為激烈,城垣半為炮毀,守軍突圍退出,和豐被敵占領。七月叄十一日,塔城專員平戎率軍民一千餘人棄城退至蘇境(和平條款簽討後,交涉遣還,甫入塔城界,即被匪徒擊斃七十餘人),塔城失守。九月叄日,烏蘇被圍,敵軍中有蘇聯紅軍二千餘人,在蘇聯顧問波里諾夫及紅軍師長列斯肯指揮下,於四日晚猛攻城垣,守軍抗戰甚力,敵軍不能得勢。五日晨八時半,有蘇聯飛機兩架,投彈八枚,十時又來兩架,是炸、掃射,城內起火,守軍撤退,烏蘇放棄。至此塔城全區陷落敵手,經外交部提向蘇使抗議後,遂有「和平條款」之簽訂。
南疆各地之役
(一)英吉沙之役:民國叄十四年秋間,伊寧偽政權曾遣匪軍數百人竄入南疆,在蘇聯軍官指揮下進攻英吉沙。並有高射炮一門,戰事激烈。賴守軍力戰,終將匪軍擊潰,鹵獲戰利品甚多,內有蘇聯指揮官所遺之俄文指揮日記一冊。
(二)蒲犁之役:民國叄十四年八月二十二日,匪軍騎乒二百餘人,由蘇聯境內越帕米爾進攻蒲犁,攜有機關槍及輕迫擊炮二門,並有蘇聯飛機叄架助戰,經蒲犁守軍激烈抵抗後,匪軍不支,狼狽奔逃。
從20世紀初至40年代末,東突厥斯坦武裝力量多次武裝起義,並且兩次成功建立了東突厥斯坦政權。分別得到了英國與蘇聯支持。
新疆即東突厥斯坦地域雖然從1762年起就在中國管轄下,並於1884年建省,但是俄國在當地的勢力在19世紀後半葉仍然很大。1871年~1881年俄軍占領了伊犁和塔城。清朝末年,俄國勢力在東突厥斯坦地區先後策動了阿古柏叛亂、妥明叛亂,以及1918年的庫車暴動。
沙俄政權滅亡後,尤其是西突厥斯坦的蘇維埃政權鞏固後,蘇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插手新疆,妄圖將其“外蒙古化”,建立一個脫離中國的、為蘇聯控制的獨立地區,或者一個象外蒙古那樣的社會主義國家。
1933年,蘇聯在北疆的阿山地區策劃了反新疆金樹仁政府的政變,由阿山地區哈薩克族頭人沙里福汗策劃宣布獨立。但是被新疆主席金樹仁及時派兵鎮壓下去。同年接受蘇聯資助和培訓的和田人伊敏·布格拉成立了“和田埃米爾國”,自任“和田埃米爾”。隨後任新疆省主席的盛世才曾經先後向蘇聯駐迪化總領事茲拉什金(Злащкин)和阿布列索夫(Априсюв)表示,要求將新疆作為蘇聯的一個自治區或加盟共和國。條件是蘇聯出兵幫助他擊退馬仲英部隊對迪化等地的進攻。蘇聯派兵,偽裝成“阿勒泰軍”。但是顧忌到國際社會的反對和干涉,沒有貿然宣布吞併新疆。
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蘇聯多次試圖吞併新疆地區,將其改為“東突厥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為此扶植了很多新疆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團體,最有影響的是阿不杜力克木·阿巴索夫的“新疆共產主義者同盟”。1944年,在蘇聯支持下,新疆爆發了反對國民黨統治的“三區革命”(“三區”是指當時新疆的伊犁、塔城和阿勒泰三個地區)。“三區革命”領袖之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包爾漢回憶說,“蘇聯方面大力援助了這個革命運動,使伊犁革命形勢不斷發展,一直擴大到塔城專區、阿山專區,成立了‘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這就是所謂三區革命。它的影響還擴展到了南疆和西藏。
1944年9月,蔣介石將盛世才調到南京,派吳忠信任新疆省長,並把各廳廳長都換成國民黨方面的人。蔣介石還命令馬步芳派一個軍的騎兵駐紮在新疆各地,對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活動進行鎮壓。1944年11月12日,在新疆還沒有完全掌握在起義軍手中時,艾力汗·吐烈(蘇聯烏茲別克人)獲得了“三區革命”初期的領導權,成立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自任“主席”。1945年1月伊寧被攻克後,大批極端維吾爾族民族主義者手持木棒大刀,以殺回滅漢為口號,四處殘殺漢族和回族人。到事態被制止時,已經有大批漢人被殺,其中東北漢人幾乎無一倖免,連伊寧救濟院的殘廢漢人及漢人小學生都被拖到河邊用木棒打死。1945年1月5日宣布“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脫離中國而獨立,宣揚反漢反回,青海地區的回族軍閥因此進攻新疆以保護新疆的漢族和回族(回族和漢族使用相同的語言,在維吾爾人看來,其差別很小,甚至回族被當成漢族的一種)。
1945年期間,經南京政府與蘇聯交涉,雙方同意派代表進行談判。南京方面派出了張治中,三區派出了熱黑木江(團長)、阿不都哈依爾·吐烈、阿合買提江三人代表團。蘇聯派出一位代表。經過八個月談判後,制定了十一條和平條款,取消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的名稱,恢復伊犁、塔城、阿山三個專區的建制。
此後蘇聯仍試圖控制新疆地區,國民黨軍隊與“三區”軍隊隔瑪納斯河而武裝對峙。蘇聯代理人包爾漢稱,“……以後儘管國民黨不斷破壞和平條款,企圖派國民黨占領三區,但是由於蘇聯的支持和各族人民的堅決鬥爭,這一企圖始終沒有得逞,直到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整個新疆才完全統一,三區軍隊改編成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年,阿合提買江和阿巴索夫等人由伊寧經蘇聯領空飛往北平,參與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在伊爾庫茨克附近失事。
“三區革命”中被殺害的漢族平民數量至今沒有準確的統計。一般的估計是在二萬至七萬之間。
在1960年代中蘇決裂之後,蘇聯又開始策動新疆地區的分裂活動,在哈薩克斯坦的塔拉斯、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設立訓練中心,從逃亡蘇聯的中國難民中培訓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特工,派遣他們回中國竊取情報、煽動分裂活動,並印刷宣傳資料,設立維吾爾語的廣播電台。直到1985年才將其撤消。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中越戰爭爆發後,中蘇關係極度緊張,駐紮在中蘇邊界西段的蘇軍曾經在中亞腹地進行過入侵新疆的大規模演習。
蘇聯建立的東突厥斯坦分離主義政權
第一個是從1932年到1934年,在蘇聯支持下成立的,後來蘇聯轉而支持當時親蘇的軍閥盛世才,東土耳其斯坦被鎮壓;第二個是從1944年盛世才轉而投奔蔣介石,鎮壓共產黨,令史達林非常惱火,由貝利亞親自到阿拉木圖坐鎮,由蘇聯人彼得·羅曼諾維奇·阿列克山德洛夫帶領蘇聯正規軍潛入伊犁支持暴動,成立的政治體。
兩次運動雖然都是由蘇聯策劃的,但蘇聯始終沒有正式承認,世界上也沒有其它國家正式承認。在1945年7月5日中蘇會談時,蔣介石指示會談代表宋子文提出承認外蒙古獨立,但條件是蘇聯承認國民政府對東北和新疆的主權,不支持共產黨。史達林同意此條件,將所謂“東土耳其斯坦”的領導人,從蘇聯潛回的艾力汗·吐列“請”入領事館並秘密解回蘇聯,兩次“東土耳其斯坦”的成立都不到一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