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抗真菌藥
antifungal drugs
能抑制或殺滅真菌的藥物。除一些古老的抗真菌外用藥如水楊酸、雷瑣辛、碘劑
、硫黃等外,抗真菌作用顯著的新藥有抗生素和合成藥兩大類。①抗生素。主要有灰黃黴素、制黴菌素和二性黴素B等。灰黃黴素只對皮膚癬菌病有效,主要是頭癬、體癬、股癬、手足甲癬等,口服時,20~30天為一個療程,需合併外用治癬藥物。長期使用有少數淺部真菌產生耐藥菌株,可換用酮康唑。制黴菌素治療胃腸道念珠菌病,外用治療皮膚黏膜念珠菌感染,也可製成坐藥。二性黴素B主要治療深部真菌病,如系統性念珠菌病、隱球菌病、麴黴病、結合菌病、芽生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球孢子菌病和組織胞漿菌病等。將此藥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緩慢靜脈滴注。②合成藥。包括:咪唑類藥物(如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和酮康唑等)、氟胞嘧啶、丙烯胺衍生物。5-氟胞嘧啶治療念珠菌病、隱球菌病和著色芽生菌病。克霉唑、益康唑和咪康唑基本供外用。咪康唑也可靜脈滴注。酮康唑也可口服。外用時主要治療皮膚真菌病和皮膚念珠菌病。口服和靜脈滴注主要治療深部和淺部的真菌病。抗真菌藥容易影響白細胞及肝功能,長期使用造成一過性GPT上升或白細胞下降,停藥可愈。5-氟胞嘧啶從尿中排泄,腎功能不良者可在血中聚集,引起中毒,故腎功能差者應禁用或慎用。二性黴素B可損傷腎臟,並引起血鉀降低,有人有發冷、發熱反應,少數人可引起血栓性靜脈炎。酮康唑應特別注意肝臟受損問題。長期使用可引起血中雄激素水平降低和腎上腺皮脂功能受到抑制。
5-氟胞嘧啶易產生耐藥性,為避免耐藥性的產生,一開始就使用大劑量,也可與二性黴素B合併使用,二藥有協同作用。5-氟胞嘧啶也可與酮康唑合併使用。二性黴素B不能與酮康唑合用,因二藥有相互干擾的作用。
臨床試用的依特拉康唑抗菌譜廣,毒性小 ,優於酮康唑,治療麴黴病、隱球菌病、組織胞漿菌病、念珠菌病、孢子絲菌病、著色芽生菌病和皮膚癬菌病等,均有較好療效。供外用的還有聯苯苄唑、氟康唑、環吡氧胺和萘替芬等。
據《中國皮膚病用抗真菌藥物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菌感染可分為表淺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兩類,表淺感染是由癬菌侵犯皮膚、毛髮、指(趾)甲等體表部位造成的,發病率高,危害性較小。深部真菌感染是由念珠菌和隱球菌侵犯內臟器官及深部組織造成的,發病率低,危害性大。在所有的抗深部真菌感染藥物中,只有氟康唑和氟胞嘧啶能透過血腦屏障,治療中樞真菌感染。
常用抗真菌藥按照作用部位分為治療淺表真菌感染藥物有十一烯酸、醋酸、乳酸、水楊酸、灰黃黴素、制黴菌素、克念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聯苯苄唑(孚琪、霉克、孚寧、孚康、美克、必伏)、酮康唑等。抗深部真菌感染藥物有氟胞嘧啶、兩性黴素B、球紅黴素、甲帕黴素(美帕曲星、克霉靈)、氟康唑(大扶康、麥尼芬、依利康)、伊曲康唑(斯皮仁諾)等。按結構分為有機酸類、多烯類抗生素、氮唑類、烯丙胺類(如特比萘芬)等。
所屬分類
抗微生物藥生物致病因子和生物源性疾病
作用
能抑制或殺滅真菌的藥物。除一些古老的抗真菌外用藥如水楊酸、雷瑣辛、碘劑、硫黃等外,抗真菌作用顯著的新藥有抗生素和合成藥兩大類。①抗生素。主要有灰黃黴素、制黴菌素和兩性黴素B等。灰黃黴素只對皮膚癬菌病有效,主要是頭癬、體癬、股癬、手足甲癬等,口服時,20~30天為一個療程,需合併外用治癬藥物。長期使用有少數淺部真菌產生耐藥菌株,可換用酮康唑。制黴菌素治療胃腸道念珠菌病,外用治療皮膚黏膜念珠菌感染,也可製成坐藥。兩性黴素B主要治療深部真菌病,如系統性念珠菌病、隱球菌病、麴黴病、結合菌病、芽生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球孢子菌病和組織胞漿菌病等。將此藥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緩慢靜脈滴注。②合成藥。包括:咪唑類藥物(如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和酮康唑等)、氟胞嘧啶、丙烯胺衍生物。5-氟胞嘧啶治療念珠菌病、隱球菌病和著色芽生菌病。克霉唑、益康唑和咪康唑基本供外用。咪康唑也可靜脈滴注。酮康唑也可口服。外用時主要治療皮膚真菌病和皮膚念珠菌病。口服和靜脈滴注主要治療深部和淺部的真菌病。抗真菌藥容易影響白細胞及肝功能,長期使用造成一過性GPT上升或白細胞下降,停藥可愈。5-氟胞嘧啶從尿中排泄,腎功能不良者可在血中聚集,引起中毒,故腎功能差者應禁用或慎用。兩性黴素B可損傷腎臟,並引起血鉀降低,有人有發冷、發熱反應,少數人可引起血栓性靜脈炎。酮康唑應特別注意肝臟受損問題。長期使用可引起血中雄激素水平降低和腎上腺皮脂功能受到抑制。
5-氟胞嘧啶易產生耐藥性,為避免耐藥性的產生,一開始就使用大劑量,也可與兩性黴素B合併使用,二藥有協同作用。5-氟胞嘧啶也可與酮康唑合併使用。兩性黴素B不能與酮康唑合用,因二藥有相互干擾的作用。
臨床試用的依特拉康唑抗菌譜廣,毒性小,優於酮康唑,治療麴黴病、隱球菌病、組織胞漿菌病、念珠菌病、孢子絲菌病、著色芽生菌病和皮膚癬菌病等,均有較好療效。供外用的還有聯苯苄唑、氟康唑、環吡氧胺和萘替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