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廣東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居住的維吾爾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等少數民族在閒暇時,經常以幾人為單位在河邊進行打水漂的比賽。這種遊戲在古代中國南方多水域地區較為流行,因當時平民物資匱乏,兒童的玩具和遊戲稀缺,這種僅需要薄薄一片碎瓦片或者扁平石塊的遊戲,可單人玩、也可數人一起團體比賽,簡便宜行的遊戲方式,受到普通大眾的喜愛,廣為傳播,數百年來流傳下來。時至今日,物資極大豐富、遊戲項目和玩具更是花樣繁多,這項遊戲逐漸沒落,在某些偏僻的鄉村偶爾可見。
打水漂這一詞義,本義是指用扁型瓦片或石片,在手上呈水平放置後,用力飛出,石片擦水面飛行,石片碰水面後因慣力原理遇水面再彈起再飛,石片不斷在水面上向前彈跳,直至慣力用盡後沉水,這遊戲的規則:一是比漂飛出去的距離,二是比點擊水面的次數。現比喻一個人投入金錢或者精力較多,卻沒有絲毫收益。
別名
清空水上飄、七點飄、飄瓦。
俗語套用
寓意:比喻白白投入而沒有收穫
1、“大赤包是眼裡不揉沙子的人,向來不肯把余錢打‘水漂兒’玩。”(老舍《四世同堂》)
2、“致富心切上了當四十萬元打水漂。”
遊戲姿勢
身體向後傾斜,手臂與身體大約呈45°。半蹲,瞄準後用臂膀力量發射出去。
遊戲技巧
首先選材料很重要的,要找那樣比較扁的,最好用瓦片,用拇指和中指捏住,食指在後,扔出去的時候用食指拔下,讓其鏇轉著扔出。角度應為20度。
遊戲原理
根據流體力學的原理,流速越大壓強越小。當物體(密度比水大)掠過水麵時,帶動它下面的水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快速流動,從而壓強減小,而更下面的水是靜止不動的,產生的壓強大,如此就對物體產生一個壓力,當壓力大於物體的重力時,物體就會彈起,這樣的情況重複多次,物體就會出現在水面上跳躍的情況。當壓力小於重力時,物體就沉入水中。此外,當物體鏇轉時,能更加帶動水的流動,跳躍的次數會更多。其實科學家們還沒有能揭示出石頭為什麼能在水面滑行的更加科學的奧秘。人們構想這其中應該包括諸多因素;如,萬有引力,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固體與液體之間的磨擦作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水面的張力,石頭的表面構造、石頭的大小與形態、角度,加上動力的“正常”法則——質量、速度、磨擦與慣性,線性動力和角度等等。
流速越大,液壓越小。 打水漂時,需要瓷磚高速鏇轉,在與水面接觸時,水面的彈性給了它向上的衝擊力,而且瓷磚鏇轉越快,打的水漂飛得越高,如果扔瓷磚時向外的速度較快,打的水漂就越多。當然也需要一定的技術。法國克里斯托夫.克拉內博士,和他的同事使用高速視頻照相機等設備,不斷試驗。最後得出結論: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石頭首次接觸水與水面成20度角時,水漂效果最為完美。
遊戲研究
法國科學家於2005年下半年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馬賽大學失去平衡現象研究所的克里斯多福•克蘭尼特和他的兩位同事製作了一個“打水漂機”,實際上就是個機械化彈弓,用來發射不同大小的鋁製飛碟。科學家向一水池發射飛碟,同時用高速攝像機將飛碟在水面彈跳的過程拍下來——飛碟接觸水面的時間通常不到百分之一秒。
在試驗中,研究人員改變了飛碟的直徑、厚度、速度以及入水角度和鏇轉等因素,經過反覆嘗試,他們終於發現了打水漂的奧秘:關鍵在於角度。如果石塊入水的角度大於45度,它根本彈不起來,會直接沉入水中;當石塊與水面的夾角為20度時,它在水面上彈跳的次數最多,“這就是打水漂的黃金角度”,克蘭尼特補充說,鏇轉的石塊要比不鏇轉的彈跳次數更多,因為鏇轉可以使石塊更穩定,並減少消耗的動能。水漂的數量還與石塊的速度成正比,直徑5厘米的鋁片以20度夾角接觸水面時,速度必須達到每秒2.5米以上,否則就會落水。而扁平、圓形的石塊則是打水漂最理想的材料。
遊戲意義
打水漂實驗有著非常大的實際意義,當太空梭從太空返回地球時,進入大氣層的過程與打水漂有幾分類似,也是一個“彈跳”的過程。若太空飛行器與大氣的接觸角度太小,太空飛行器就會像水漂一樣被彈回太空。科學家們根據打水漂實驗的結論,能更準確的模仿太空梭的回收,據此更精確的設定太空飛行器進入大氣層的角度和速度,從而提高了回收的成功率。
世紀記錄
最新世界紀錄:43歲的拉塞爾·貝爾斯打破了世界打水漂紀錄,他扔出的鵝卵石在賓夕法尼亞州的湖上前行了76米,跳躍51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