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江扎西仁波切
佛陀之光猶如天空中太陽般照亮高原,無數成就的上師則是一顆顆璀燦的明珠,照亮著雪域民族的靈魂。昂
![](/img/8/96f/nBnauM3X4YjNxQTO0EzM1czM0MTMyADOyMDMwADMwAjMxAzLxM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傳奇的童年趣事:
一年後,仁波切降生了,母親以甘甜的乳汁哺育著他,這一點和其他的嬰兒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一般一兩歲的嬰兒思維還沒有健全。可是仁波切不到2歲時便可流暢地述說史詩《格薩爾王傳》及前世諸多事情,佛教精義等。所述全部是格律詩的形式,文詞精美,寓意深刻。此時在他那幼小的心靈中已具足了正信和慈悲。他天賦聰慧,自然會唱念很多經咒,喜歡三寶法器,喜歡任何與佛法有關聯的事情,連與同伴玩耍都不喜歡世間的遊戲,而喜歡做佛事、法事。聰慧善良的他有時在母親的懷裡,有神的大眼晴不時地打量著萬事萬物。每當看到有人宰殺牛羊時,心中便會生起無限的憐憫之情。如有一次,家人為過節請來了屠夫殺一頭牛,當時三歲的仁波切看到了宰殺的悲慘一幕,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但是卻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悲憫的心情,他偷偷地跑到了麒麟怪石的囊文宗聖山,此地曾經是蓮花生大士閉關三個月修行的山洞。家人焦急的到處找不到仁波切的蹤影,後來發動全村的人找,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幼小的他躲在了聖山的洞裡,焦急的人們找了三天三夜,最終媽媽聯想到仁波切從入胎和出生的種種瑞相,想到了仁波切與其他孩子的不同,就請村里年輕力壯的人去囊文宗聖山里找仁波切。找尋仁波切的人在狹窄的山洞裡進去,看到仁波切正在跏趺而坐。氣色栩栩如生,根本不像三天沒有吃喝的人。他們讓仁波切回家,仁波切哭著說:“我再也不回家,你們都像魔鬼,我不願意跟你們在一起生活,我要留在山洞裡修行。”他們說:“你會餓死的”,仁波切說:“我修行不會餓死的,空行護法會給我最好的飯吃”。無奈之下,四五個人強行想抱起仁波切,但是不管他們怎么努力,都抱不起來,後經高人指點迷津,他們心生懺悔的離開了山洞,而後,全村的人商議放生,懺悔殺生的罪業。村里每戶人家都多多少少的放生氂牛和羊。有的人家放了20多頭氂牛,仁波切家裡70多頭氂牛全部放生。仁波切回到了家裡,並沒有太多的歡喜,獨處的時候,自己不是在地上寫梵文,就是跏趺而坐。家人聯想到了當初大聖噶瑪諾布南尊者的預言,知道此孩童不是一般的人,甚至預感到孩子在家的時間不會太久了。
成長經歷:半年後,仁波切由戒律無上清淨的親教師桑秋仁欽(仁波切叔叔)帶到囊謙王的寺院采久寺,四歲的他開始進入寺院學習藏文、梵文等,到八歲時跟著叔叔桑秋仁欽閉關三年零三個月三天時間,從小乘到大乘、直至無上金剛密乘次第的修持佛法。每天早晨五點鐘開始修法,到晚上十一點結束。其間修持了共同外加行、不共內加行、精修了文殊言獅的念修經、三寶總集、喜、怒、獅三部的念修經、文武百尊、五方佛、密乘金剛橛念修經等。圓滿出關後,十二歲的仁波切進入巴麥寺五明佛學院學習。一年後,在眾多的僧人考試當中,年幼的仁波切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如意寶晉美彭措法王到囊謙時,僧秋仁欽帶著仁波切拜見法王,法王如意寶考試驗證了仁波切閉關所修,仁波切用證德(證悟戒、定、慧三學所得功德)供養法王如意寶,法王開心之極,讚嘆道:“這么小的年紀,所得智慧和修證非常人所能及,末法時期甚是罕見”。法王親贈一尊潔白哈達包裹的蓮師像給仁波切。特別囑咐要細心照料仁波切,並預言他將成為弘傳佛行事業者,無上密法的持有者,利益六道有情眾生。法王走時特別囑咐仁波切的親教師,一定把仁波切送到喇榮五明佛學院學習。
天有不測風雲,仁波切十二歲那年父親久病在床,醫治無效最終遺憾的離開了人世。接著媽媽也病倒了,家裡本來不富裕的日子,猶如雪上加霜。在藏地,沒有父親的家庭,長子都要擔起家庭重擔。當時,親戚和鄰居勸仁波切離開寺院回家,仁波切回家一段時間,為過世的父親念經超度、供燈、為媽媽誦經祈福,媽媽的病情有所好轉,面對父親過早的離世,媽媽的病苦,年幼的仁波切心裡對世間的一切升起了強大的出離心。沒過多久,仁波切重新回到了巴麥寺。白天精進修法,晚上經常夜夢法王如意寶和幾位上師的法相。在一個寂靜的夜晚,仁波切在佛前虔誠的祈請早日遇上自己的根本上師。身無分文的他隻身踏上了求法之路,一路先後乞討到了喇榮五明佛學院、佐欽五明佛學院、宗薩佛學院、亞青鄔金禪林。先後學習了十科十明:(藏文化名稱為小五明和大五明共為十科。小五明:“修辭學、辭藻學、韻律學、戲劇學、和星象學。”大五明:“工藝學、醫學、聲律學、
![](/img/2/8b7/nBnauM3X2ETNyUDM1EzM1czM0MTMyADOyMDMwADMwAjMxAzLxM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仁波切廣泛聞思顯密教法智慧如春潮般涌涌難抑。不管嚴寒酷暑、艱難困苦,每次在上師們面前請法時都非常的恭敬,有感於上師的慈悲加持與攝受,經常是汗毛悉動、淚水溢流、將上師們所講的法義銘記於心,並精進修持。他相繼受了別解脫戒、菩薩戒及密乘戒,受戒之後,便一直護戒如目。十多年來,他始終夜以繼日、恆常不斷地精進聞思顯密法要,並一一通達無礙。左欽珠巴·土登尼瑪尊者親傳六十三函的《大寶伏藏》灌頂和經教傳承。五十八函的《寧瑪噶瑪》灌頂和經教傳承。遁世者丹增曲培堪布處親授《丹珠爾》兩百一十八函的經教傳承。白瑪當曲堪布處親授《甘珠爾》漢語就是《佛說部》一百零八函的經教傳承。法王如意寶處得到了《時輪金剛灌頂》、《普巴金剛灌頂》聽授了《龍欽心髓》、《佛子行》、《中論》等傳承。阿秋法王處親授了大圓滿龍欽、龍薩的灌頂和口耳傳承。左欽白瑪格桑法王親授《七寶藏》、《心性安息論》、《靜慮安息論》、《三自解脫》、《大圓滿勝會三部》的寧瑪派所傳《心識部》、《法界部》、《竅訣部》、《精義四支》的灌頂和口傳。親教師僧秋仁欽親授《大手印前行》、《大印寶盒》、《那饒六法》、《律經根本律》的口耳傳承。西然彭措尊者處親授那饒六法(臍火瑜伽、光明、幻身、中有、往生和奪舍)、《不共秘密藏》、《如意藏》、《法界藏》、等等傳承。
![](/img/9/d44/nBnauM3XxcTM0UTN1EzM1czM0MTMyADOyMDMwADMwAjMxAzLxMzLx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仁波切現有著書7部,其中四部已發行,在地方民族刊物和《章恰爾》期刊上發表了許多詩歌和歷史作品,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和稱讚。仁波切在精進修學的同時還廣泛地做著普利眾生的事業,應邀到各寺院講經,在廣大信眾中開極樂修法會,勸說和講解佛法精義,廣做放生和促善的事業。藏地第三屆和平大法會期間,有將近兩萬僧眾參加,眾多堪布舉行辯經比賽,有的堪布將近九十高齡,仁波切接受周圍堪布的提問。法會現場四周人山人海地圍坐著很多的僧人,場面異常壯觀。最後辯經的結果,所有堪布和出家人共同讚嘆道:“佛法的成就與年齡大小沒有任何關係,主要靠自己的智慧和修持定力,仁波切是我們堪布當中年齡最小的,但是我們卻甘拜下風,這一點來看,佛法真是不可思議”。仁波切凡事謙沖自牧,甘處卑下,不居高位。其心極其寂靜,不喜言說,然於傳法時卻旁徵博引,侃侃而談,隨順聽者根基,深入淺出地開演,不時展現如海般的智慧。雖然他稟性溫和,從未見他面露怒容,但以其內具慈悲和智慧而自然流露的威儀卻極具攝受力,往往令人反躬自省,心悅誠服。
![](/img/9/67f/nBnauM3XwQTM2UjN1EzM1czM0MTMyADOyMDMwADMwAjMxAzLxM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仁波切第一次覲見阿秋法王時,法王已事先預知並寫下預言書。相見時高興地手捧哈達起身迎接,施碰頭禮,激動地雙手緊握說:“我祈盼的心子來了,我們分開了一段時間,你終於回來了”。慈祥的法王見到仁波切後攀談中講述著宿世的因緣,並贈送一尊響銅釋迦牟尼像和一座金銅塔、大圓滿《精義四支》和一頂法帽。幾年來,由於身體的原因,年過八旬的法王已將傳法大任交給幾位大弟子負責。見到仁波切後,法王決定親自為他傳法。在6個月的時間裡,把大圓滿甚深密意傳承傳予仁波切,使他成為法主持有者。並在亞青寺上萬僧眾中特別認證並宣告:昂江扎西仁波切是持明上士的勝身,同時賜名土登·卓頓多傑,賜予常誦長久住世祈禱文和將能成就偉業及為眾生造功的預言書。佛行事業略述:
![](/img/8/2a9/nBnauM3X2UTMwkzN1EzM1czM0MTMyADOyMDMwADMwAjMxAzLxM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對於佛法,仁波切十分重視傳承,但對教派,卻沒有分別心。他認為,一切法皆因眾生而立,只要是對眾生有利益的法,都是好的法。仁波切到藏區、漢地參學朝聖時,所到之處都毫無分別地參訪朝拜。認為所有正派的宗教都是揚善止惡的,無論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都是聖哲們教化眾生的方法,都應該受到尊重。雖然各民族的風俗習
![](/img/0/34d/nBnauM3XwcDM4MzN2EzM1czM0MTMyADOyMDMwADMwAjMxAzLxM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建國60周年之際,仁波切應國家有關部門的邀請在人民大會堂和釣魚台國賓館參加慶祝建國六十周年系列活動和“世界慈善年會”贏在中國公益傑出人物頒獎典禮等。有關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了昂江扎西仁波切。對仁波切弘揚佛法,普利眾生的善舉給予很高的讚揚。並為昂江扎西仁波切頒發了“中國公益楷模”“中國公益傑出人物”“愛心慈善使者”“世界十大慈善終身成就獎”等榮譽證書。
仁波切弘法利生事業正在蒸蒸日上,願更多的有情得到法雨甘露。廣大信眾惟願仁波切同無量壽佛一樣長久住世,事業功德皆圓滿增上,為教法與眾生而於金剛寶座上恆久安住,功德巍巍、事業廣大,周遍寰宇!
(洛珠彭措堪布二零一零年元月寫於亞青寺鄔金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