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偉民

戴偉民

戴偉民 -1、浙江大學特聘教授。2、芯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基本信息

浙江大學特聘教授

浙江大學特聘教授戴偉民浙江大學特聘教授戴偉民
1957年8月5日生,浙江寧海人。1982年7月畢業於杭州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 1984年12月獲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理學碩士;1990年3月獲京都大學藥學博士;1990年5月至1992年8月美國Scripps研究所做博士後;1992年9月受聘於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1998年1月1日晉升為副教授並轉為終身聘用;2003年2月浙江大學化學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在美國Scripps研究所K. C. Nicolaou小組做博士後工作的二年零三個月期間,在Science、J. Am. Chem. Soc.、Angewandte Chemie等刊物發表論文11篇,成功申請美國專利3項。其中有關“烯二炔抗癌抗生素的化學和生物學”及“紫杉醇的化學和生物學”兩篇綜述,至今已被引用一千多次。1992年9月以來,成功培養博士生9人、碩士生3人、博士後10多名,現指導在讀博士生6人、碩士生7人、和博士後4人。獨立主持和參加科研項目共完成近20項,已在國際主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70多篇。近五年取得的重大學術成就包括:(1) 開創了用烯丙基重排合成烯二炔抗癌劑的獨特方法;(2) 成功地合成了兩個系列的新型軸手性磷氧雙配位配體和手性胂配體並套用於鈀催化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反應、不對稱suzuki反應、和不對稱heck反應;(3) 首創手性胂葉立德的不對稱wittig反應;(4) 建立了合成吲哚、苯並呋喃、和苯並咪唑的新方法;(5) 首創微波輔助固相有機合成與標記組合化學合成相結合的方法,為多樣性導向合成有機小分子化合物庫和用於化學生物學的研究打下了基礎。現為美國化學會、美國科學進步協會等會員;Angewandte Chemie、J. Med. Chem. 、ChemBioChem、Org. Lett. 、J. Org. Chem. 、Tetrahedron Lett. 、Tetrahedron 等審稿人。Letters in Drug Design & Discovery編輯顧問。

芯原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簡介:

英文姓名:

芯原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戴偉民芯原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戴偉民

WayneDai
性別:男
所在公司:公司/職位
芯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戴偉民曾留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了博士學位。曾創立了美國Ultima公司(現已經被Cadence公司合併)。2001年創辦芯原微電子公司,現任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經歷

1956年,戴偉民出生於上海,1980年,全家移民美國,當時戴偉民正在上海交通大學讀大學二年級,所學專業是套用物理。到了美國以後就讀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電子工程系,事實上,當時的戴偉民並不喜歡電子工程。“我們這一代人去美國,首先是要生存,像計算機,電子工程都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如果要做醫生,需要耗上八年,那就有問題了。”
在大學裡不僅要教書,戴偉民還要學會從工業界拿到科研經費,因為電子工程屬於套用性的研究,所以學校要求教師從企業界獲得研究經費,工業企業願意提供資金才說明這項研究具有實用性。1990年,戴偉民得到美國總統青年研究獎,並獲得一筆資金。但是這筆錢並不是直接給他,而是需要他去工業企業也拿到錢,“拿到一塊,他補給你一塊。”“做研究,做論文,拿到錢。然後招學生進來,帶學生做研究,就要付他工資,一年費用可能要100萬美元,如果你要養10多個學生,這個費用不得了。所以在美國,博士叫導師是boss,因為他是要給錢的。”戴偉民解釋說。“在美國,做教授就像做一個公司一樣。”
美國這種強調實用性的教學模式鍛鍊了戴偉民的市場感覺,並且和企業界建立了聯繫。1995年,由於擁有一項很好的技術,他和自己的博士生在VC的支持下,創辦了一家高科技公司。起初他並沒有打算離開學校,所以他聘請了職業經理人來管理公司,結果,先後兩任CEO都難以勝任,“感覺比自己做還累。”最後,他只有親自來打理公司。2002年,這家公司被Cadence公司以1.35億美元收購。而芯原的前身則是這家公司里的一個部門,在併購後脫離出來。就這樣,教授戴偉民“被拖下水了。”

戴偉民戴偉民

2001年,全球晶片產業處於一個泡沫破滅後的低潮時期,此時的業界對以中芯國際為代表的大陸地區IC企業並不看好。這給了戴偉民一個先入的機會。
“在一個大家都能看清楚的情況下,就是誰錢多,人多就會贏。那時候就有些混亂,很多人看不太清楚,所以我們這種設計公司就有些機會。”戴偉民看好大陸晶片產業的前景,於是在2001年底,他回到上海招收了第一批員工開始開發標準單元庫等設計平台。2002年,芯原公司總部在上海成立。除了在美國設有研發部門外,芯原在台灣還設有分公司。這種結構有利於整合美國、台灣、大陸三地的資源,戴偉民稱之為“GoldenTriangle(黃金三角)”,而他也過著往返於三地的空中飛人生活。
作為IC設計服務公司,首先要和晶片代工廠合作,讓晶片代工廠使用自己的設計平台。當芯原去拜訪中芯國際時,當時的中芯國際還只是一片小平房。芯原很快就和中芯國際達成了合作,為其提供包括標準單元庫在內的標準設計平台。當IC設計企業到晶片代工廠流片時,如果選擇使用芯原所提供的標準單元庫,芯原可以從晶片代工廠收取這些標準單元庫的使用費用。這也是芯原初期主要的收入來源。後來,芯原的合作夥伴的名單中又增加了宏力半導體、上海先進、華虹NEC等晶片代工企業的名字。
然後,芯原開始去聯繫設計廠家,當時台灣的IC產業市場已經成熟,且競爭激烈,戴偉民總是聽到台灣同行的抱怨,“賣一個晶片,比街上賣滷雞蛋的老太太賺的錢還少。”所以戴偉民選擇首先進入台灣市場,依靠大陸晶片代工廠的成本優勢,芯原順利地打開了在台灣的業務,目前,來自台灣的業務仍然占據芯原收入的一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