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風雲[小說]

戰爭風雲[小說]

1 15 16

作者簡介

赫爾曼·沃克 1952年,憑藉《凱恩艦譁變》獲得普利茲文學獎。191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父母為俄裔猶太移民。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文學與哲學,珍珠港事件後,參加美國海軍,在一艘驅逐艦上參加了南太平洋的戰事。 退役後,專事創作,先後在九部長篇小說、四個劇本、一部電影劇本和一部猶太人研究專著出版。《紐約時報》評價,“僅憑《戰爭風雲》和《戰爭與回憶》,便足以奠定沃克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內容提要

《戰爭風雲(1939-1941)》及姊妹篇《戰爭與回憶(1941-1945)》,是現代文學史上全景式展現第二次世界大戰真實進程的規程最大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言,“是在盡很大的努力給一次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描繪一幅真實的、宏偉的圖景”。
書中人物眾多,上至各交戰國最高領導人羅斯福邱吉爾希特勒等,下至一般士兵和普通百姓。所述故事從1939年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開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戰爭結束為止,涉及大多數主要戰場和重要事件。
作品中涉入的戰史,都是真實的;所引的數字材料,都是可靠的;興凡顯赫人物的言語行事,也都是出自正史——凡此種種,加上作者感人至深的文學手法,鑄成了這部“史詩風範的長篇小說”。

劇情簡介

《戰爭風雲(1939-1941)》及姊妹篇《戰爭與回憶(1941-1945)》,兩部小說都已經在20世紀80年代被拍成電影。
小說主人公維克多亨利二戰前是一名美國海軍中校,在海上度過了大半生,有海軍專業技術,精通炮術。身材較為矮小,但是非常強壯。戰前由於指出海軍艦艇上的缺陷,得罪了上司,被調到德國使館做海軍武官。在德國期間,他準確地預測到德國將和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並開始進入羅斯福的視線。在整個二戰過程中,他深得總統信任,多次出現在幾乎所有戰場,眾多外交場合。他的機智、勇敢為美國屢立戰功。亨利在戰後晉升到中將。戰爭中他與一位英國少婦帕米拉塔茨伯利產生了情愫,最終走到了一起。
主人公維克多亨利的前任妻子羅達亨利,一個愛慕虛榮的女人,與亨利結婚二十多年守身如玉,但是戰爭期間由於多種原因——長時間的寂寞、對上司的妻子低聲下氣、遇到了另一位相對紳士的男士等等,她最終選擇與亨利離婚。
主人公維克多亨利的大兒子華倫亨利 ,生性風流,戰爭期間結識了一位議員的女兒傑妮絲。他們最終結婚,還有了一個男孩,也叫維克多。華倫亨利是企業號航空母艦上的一名非常優秀的飛行員,但是在中途島戰役中不幸被日本的高射炮擊落,最終犧牲。
主人公維克多亨利的二兒子拜倫亨利一名大學畢業生,學習過美術,文學等等,但是都沒有恆心。在導師的介紹下他去了義大利錫耶納。在那裡他遇到了後來的妻子——娜塔莉,一個猶太人。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加入了海軍潛艇艦隊,戰爭中他逐漸成長為一名潛艇長官,並且表現非常勇敢、出色。戰後他和妻兒團聚。
主人公維克多亨利的小女兒梅德林亨利戰前是一個學生,由於不願意學習,在父母去了德國後隻身到紐約闖蕩,遇到了一個色鬼編輯——休克利夫蘭。梅德林在他手下工作了一段時間後離開了他。最終和一位研究核子彈的青年人走到了一起。
主人公維克多亨利的第二位妻子帕米拉塔茨伯利是一位身材嬌小的英國少婦,她與亨利在一艘開往德國的郵輪上相遇,兩人當時就有一種朦朧的好感,但是由於亨利是一位非常正直的男人,當時並沒有想太多。由於工作關係,兩人多次相遇,並在這過程中逐漸建立了感情。兩人第一次親密接觸是亨利乘轟炸機從德國返回英國後在公寓中相擁。最終兩人走到了一起。
帕米拉塔茨伯利的父親是英國一位非常有名的廣播員,由於眼神不好,女兒是他的工作助手,但是最終他在戰爭過程中去世。
主人公維克多亨利的大兒媳婦——傑妮絲是一個富家女,在華倫訓練基地附近的俱樂部里與他相遇,他曾經有過出軌行為,但是最終悔改,他親歷了珍珠港事件。
主人公維克多亨利的二兒媳婦——娜塔莉是一個大學畢業在叔父身邊做助手的美麗的猶太人,與一位優秀的高材生——萊斯利有過一段愛情,但是萊斯利開始並不喜歡她。波蘭戰爭爆發期間她與拜倫正在波蘭遊歷,在拜倫勇敢的表現和真誠的追求下他們最終走到了一起。
萊斯利是一位相對優秀、膽小、善良的大學畢業生,在美國的使館工作,由於他對猶太人的同情,他不斷遭到上司的排擠,在歐洲多個國家的使館工作過,親歷了德國入侵波蘭以及圍攻華沙的過程,最終在一次跳傘過程中犧牲。
娜塔莉的叔父——傑斯特羅也是一個猶太人,曾經在耶魯大學做過教授,寫了一本《一個猶太人的耶穌》而發了財,戰前在錫耶納安度晚年,但是他特殊的身份使得他在戰爭中顛沛流離,正是由於他的目光短淺娜塔莉和他一起吃了很多苦,最終傑斯特羅死在納粹集中營的毒氣室里。
羅達的“情夫”是一名工程師,物理學家,相對正直,戰爭中他也參與了核子彈的研製工作。
小說中還有多個人物,通過他們,作者對戰爭中各個階層、地域的情況進行了描述。通過主人公我們能夠看到許多戰爭中戰略決策的產生過程,外交場合的鬥智鬥勇,戰場上生與死的慘烈,他參與了軍艦換領土的決策,多次與希特勒會面,見識了墨索里尼、邱吉爾,與史達林鬥智鬥勇,深入蘇德戰場前線,親往列寧格勒,親歷了雷伊泰灣戰役……;通過羅達和梅德林我們能夠看到戰爭前期美國的安樂情緒以及整個戰爭中後方的種種表現;通過華倫和拜倫我們能夠看到戰場上廝殺的全過程;通過塔茨伯利父女我們看到新加坡的陷落及其過程中的醜惡現象;通過娜塔莉和叔父的遭遇我們看到了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及和平人士對猶太人的救助;通過阿爾明馮隆將軍的回憶錄,我們能夠看到德國許多政策的產生過程,同時他也代表了多數德國人的想法;通過傑斯特羅的弟弟班瑞爾的種種遭遇反映了歐洲人民在戰爭中的種種遭遇。
這部小說相對真實地反映了二戰過程中的各個方面,主要宣揚人性的善良,品行的端正,小說中行為不端的人物多少沒有好的下場。總之,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小說,值得重複看上5、6遍也不會煩的好小說。

圖書信息

名: 戰爭風雲
作 者:(英)安德魯·羅伯茨 ,李廣才,崔喆,陳蘭芳 譯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7-1
ISBN: 9787535445308
開本: 16開
定價: 35.00元

內容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它持續了2174天,造成15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奪去了5000多萬人的生命。其對後世所造成的衝擊與影響。更是全面而深遠,值得我們關注和省思。
在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著作中,安德魯·羅伯茨的這本書無疑是其中最新的權威巨著。本書的主線是軸心國集團決策的演進。為了對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進行深入研究,羅伯茨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個戰場,足跡遍及俄國法國、義大利、德國以及遠東的許多重要戰場和軍事要地。該書還使用了許多迄今尚未發表的文獻,對雙方主要人物的事件信手拈來。使人們從全新的角度關注他們的決策方式與過程。書中同樣也寫到無數可歌可泣的小人物。他們的經歷構成了二戰中英勇絕倫、不畏犧牲的宏偉畫卷,但同時也體現了戰爭的恐怖與殘酷。
是什麼決定了二戰的進程?軸心國集團為何輸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假如軸心國集團採取一種不同的決策過程。並改變其重大戰略。那么他們是否有望取勝?戰後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希特勒的德軍將領們所言是否有理,抑或他們此刻只是在毫無顧忌地把其前“元首”當做替罪羔羊?……《戰爭風雲——第二次世界大戰新史》對1939—1945年間席捲世界的這場大戰進行了扣人心弦而一針見血的描述,並最終就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給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作者簡介

安德魯·羅伯茨,早年在劍橋大學學習近代歷史,其關於哈利法克斯的傳記《神聖之狐》(1991)以及隨後的《傑出的邱吉爾家族》(1994)得到了評論界的一致好評。此外,他撰寫的《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泰坦》使他獲得了沃爾夫森歷史獎以及詹姆斯·斯特恩非小說銀質獎。他的最新著作《拿破崙與威靈頓》多次印刷。他定期為《周口電訊》撰稿,其評論涉獵廣泛。作為英國皇家文學協會的成員,他最近正在創作關於美國政治外交家基辛格博士的傳記。

圖書目錄

序幕
上篇 猛攻
1 人侵四國
2 元首至尊
3 最後的希望之島
4 爭奪沿海
5 破門而人
6 東京颱風
中篇 生死存亡
7 人類永恆的恥辱
8 速戰中途島
9 魔鬼花園的午夜
10 保家衛國抵禦外侮
11 海空波瀾
12 峰腰半島之上
下篇 惡有惡報
13 急轉直下
14 殘酷現實
15 諾曼征服
16 西線挺進
17 東線喋血
18 帝國落日
結論 第二次世界大戰軸心國集團失敗原因剖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