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成都市茶店子國小校](/img/3/3c1/nBnauM3X4YTOyUjM2QzMyIjMyMTMxIzM0YTMxADMwAzMxAzL0M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成都市茶店子國小是一所有60多年辦學歷史的老學校,曾經幾代人的努力,學校先後榮獲過許多榮譽:四川省重點國小、九年義務教育示範學校、市級文明單位、實驗教學示範學校、愛國衛生先進單位……長期以來,學校始終堅持“以德育為首位,以藝體教育為特色,學校各育均衡發展,讓每位學生獲得成功”的辦學指導思想,實施精細化的常規管理,建設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用尊重構建和諧,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的人格及創新精神,為他們成為幸福的現代人奠定堅實的基礎;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把學校辦成合格公民和優秀人才成長的搖籃。由此,學校培養出了許多優秀教師和學生。
思想引領
學校文化觀
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有什麼樣的學校文化。學校需要有思想的校長帶領大家去建設學校的獨特文化。為此,我們把對學校的“精細化管理”作為學校文化的核心內容,建立學校能級管理體系,從小事抓起,從細節入手,不求轟轟烈烈,但求扎紮實實,認認真真地落實學校管理,把學校的管理思想和要求具體落實到每個年級、每個班,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
教師的成長
![成都市茶店子國小校](/img/d/68e/nBnauM3XyADMzEzMxUzMyIjMyMTMxIzM0YTMxADMwAzMxAzL1M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學校要創出品牌,辦出特色,不是只靠表面的轟轟烈烈的活動,而是靠文化的引領。學校崇尚什麼,杜絕什麼,決定著學校師生員工的思維方向和處事方式,可以使一個學校永葆青春的活力。我們在學校響亮地提出“為培養幸福的現代人奠基”的育人目標,明確“教師、學生、學校共同發展”的辯證關係,鼓勵教師讓愛的“陽光普照”,“做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在幫助學生成功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學做“文化人”
有知識的人不等於有文化。“文化”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它是在“知識”的前提下升華而成的一種智慧、一種道德情感、一種人文素養和精神氣度。“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學習知識的本質意義是為了完善和提升自我,是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一種文化的養成。我們重視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幫助學生提高道德認識;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我們及時反饋、評價,不斷促進學生道德認識與情感的內化,並促進學生的言行舉止規範,精神面貌改善,從國小做“文化人”。
學校“行為文化”形成
運用什麼樣的評價機制,如何評價教師工作,直接影響學校的發展。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學校不是工廠,學生不是產品,不能簡單地套用企業的評價模式。對教師工作的評估,應當立足於促進教師的發展,從德、能、勤、績等方面全面評價教師工作。尤其在工作成績方面,我們除了一般的教學效果的量化評價外,更注重教師教育效果的評價,注意通過學生的發展、變化情況反映教師的工作效果。我們不僅尊重老師的勞動,尊重老師的付出,尊重老師經驗和成績,還尊重老師失敗和教訓。我們尊重老師點點滴滴的進步與成長,讓他們不斷找到努力的方向,找到學習的榜樣。這樣做,大大增強了教師的育人意識,規範了教師的教育行為,和諧了師生關係、家校關係,促進了學校“行為文化”的形成。
德育首位
![成都市茶店子國小校](/img/9/f84/nBnauM3X3ITN1UDM3YzMyIjMyMTMxIzM0YTMxADMwAzMxAzL2M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童年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天真爛漫的年華,如同一幅可以塗抹任何顏色的畫卷。任何一幅畫卷,如果一開始就忽略了它的顏色,那一定會成為這幅畫卷的最大敗筆。因此,每一個毫不起眼的細節都影響著它的完美與否。中國道家創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幾年來,我們對學生的管理正是按照這種做易、做細的思想,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本著高標準、低起點、多層次、嚴要求、勤反饋的工作原則,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每周一點要求,孩子每周一點進步,幫助孩子們像積累財富一樣積累好習慣,在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中找到閃光點,找到自信,找到成功。
德育能力
我們組織教師和學生認真學習中共中央8號檔案《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學習新的《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一日常規》,邀請警察到校為師生作《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知識講座,請律師舉辦法制教育講座,增強師生的法制意識。
我們根據學校實際,把強化安全意識與教師的職業道德緊密結合,把安全教育與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緊密結合,從上下樓梯、排隊集合、課間活動等小事入手,明確要求,嚴格紀律,強化行為規範,突出養成教育;我們強化值周行政、值周教師職責,明確值周任務,落實崗位,及時公布、反饋當日情況,為增強教師的德育意識,規範管理、規範學生行為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國小德育以養成教育為主。培養行為習慣是一項艱苦的工程,需要長期努力。我們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堅持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按照“高標準、低起點、多層次、嚴要求、勤反饋”的工作原則,以講究清潔衛生、注意儀表儀態為教育重點,培養學生尊重自己、尊重別人。我們每周向學生提出一點要求,希望學生有一點進步。我們重視信息反饋,讓學生在反饋中了解自己的進步與不足,並有所改進。一學期的工作,我們看到學生有了明顯的進步與變化:校園裡規範佩戴紅領巾的少先隊員多了,講究清潔衛生、服裝乾淨整齊的同學多了,課間文明休息的學生多了,狂奔亂跑、追逐狂打的同學少了。孩子們開始懂得在什麼樣的環境應該講究有什麼樣的禮儀,有什麼樣的行為表現。
為了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我們把學校公共區域的清潔工作重新分配到各年級,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懂得勞動能夠換來乾淨清潔的環境,勞動能夠創造美,創造世界,勞動能給別人帶來幸福和快樂,勞動光榮。就這樣,學生從注意個人儀表做起,從尊重自己開始,學會自尊、自信、自愛,學會勞動,學會尊重別人。
德育活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活動是德育的生命。豐富多彩的活動能培養學生勇敢精神、頑強意志、合作能力、審美情趣,活動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極好機會。我們尊重孩子的天性,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教育,學會自我管理,學習做人:“遠離營業性網咖、讓我們健康成長”簽名宣誓活動,讓同學們了解了“黑網咖”的危害;“民族精神代代傳”主題影片展活動中,同學們以影評、觀後感的形式詮釋了自己心中的民族精神;“愛書獻課本”活動把“愛書”的含義從“愛護課本”拓展到了“養成讀書好習慣”;“手拉手,心連心,陽光下我成長”活動,全校學生為農村國小的同學、為青神縣留守兒童捐贈光碟、衣物、學習用品等,獻出了自己的一片愛心;開展“陽光下我成長——‘八榮八恥’詩歌朗誦會”;參加四川省少代會獻辭活動;配合成都市創建文明城市和最佳旅遊城市,組織六年級學生到金牛公園進行“創佳”社會宣傳;每年學校舉辦了綜合性的大型體育運動會,有上千人次的同學參與了幾十個項目的比賽;我們成功舉行了三屆“信息技術節”,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了學科整合之路;在以“科技、創新、成才”為主題的“科技活動月”活動中,3—6年級同學開展了“四個一、六個小”活動,同學們積極學習科技知識,動手製作科技小作品,運用現代網路技術蒐集各類科技資料,校園裡掀起了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潮。招聘“校園電視台”小主持人、小記者,參加金牛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參加成都市“銀杏杯”健康快樂足跑活動,參加成都市車模、航模、建模比賽,無數個有趣的活動,是學生學會生活,學會生存的大課堂。無數次無痕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學們享受到了樂趣,積累了經過努力後獲得的成功。活動,促進了師生的情感交流,密切了師生關係。師生在活動中共同進步,共同收穫成功。
良好習慣
2002年,我校承擔了成都市“十五”教育科研課題《小學生道德認識向道德行為轉化的有效性研究》歷時三年,於2005年順利結題。該課題在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使道德認知成為被情感所真正接納的道德信念方面做了深入地研究。課題注重在體驗中對學生意志的培育和實踐技能的培養,以踐行促養成,以體驗促內化,引導學生個體精神的升華,敦促道德主體的自我完善。道德教育任重道遠,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項艱苦的工程,需要長抓不懈。
針對教育現狀,基於前期研究的基礎,我們於2006年開始進行“國小敬人教育的實踐研究”,力圖通過這一研究,培養學生的敬人意識,使尊重自我,彼此尊重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國小敬人教育的實踐研究”也是對《小學生道德認識向道德行為轉化的有效性研究》的延伸和具體化,是更加深入地研究。
國小階段,是為學生的發展和未來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如果在國小階段就培養學生的敬人意識,就讓學生懂得“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的道理,並有具體的行為方式表現,那么人與人之間就能夠和睦相處,我們這個社會就會和諧。“國小敬人教育的實踐研究”就是要在國小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敬人意識,教會學生懂得“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的道理,並學習一些“敬”的行為方式,體驗敬人的愉悅情感,營造和諧的育人環境,為學生長大以後成為幸福的現代人奠定堅實的基礎。研究過程中,我們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與訓練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生活相結合,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在這一課題已經進入結題階段。
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學校重視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上,放在了加強新課程理論的學習,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我們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邀請全國知名國小語文教育教學專家支玉恆老師到學校執教、舉辦講座,並邀請兄弟學校的老師共同參與學習,較好地發揮了示範學校的輻射作用;我們組織教師到省內、外參加聽課或培訓活動。學習,開闊了教師的視野,豐富了教師的認知,為教師提高業務能力提供了條件。在抓好常規管理工作的同時,我們深入課堂,和教師一起積極探索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我們連續三年組織教師到本區的友誼國小支教;堅持每學期到蒲江縣壽安二小授課,大大促進了我們與兄弟學校的交流,調動了教師積極參與課改,勇於探索,勇於實踐的熱情。與此同時,我們還接待了成都市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的語文、數學、體育、英語等學科的農村骨幹教師到校聽課和接受指導。
“千教萬教,叫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真,是一種氣度,一種境界。國小階段是人生的啟蒙階段。家長選擇學校,是選擇一種質量,一种放心。我們加強教學常規工作,認真實施教學“六認真”,認真檢查和考核,並將考核結果與教師獎金分配掛鈎。我們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思維過程,重視能力的培養,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探索、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情感和態度的變化;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還應對其學習過程和方法進行評價。老師們儘可能對每課教學都有反思。老師們大多能比較準確地把握教材的知識點,教學的重難點,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重視學法指導,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注重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講求實效,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實現了教育局下達的合格率99.8%,優生率85%的目標。
學校是學生和教師共同發展的場所。教師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永遠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
一體。教師的智慧是學生智慧生長的基礎。為了讓教師的智慧得以展現和提升,在工作中體驗成功,享受快樂,為了推廣和交流教改成果,我們鼓勵教師把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感想以及自己點滴的教學經驗撰寫成論文,積極傳遞教研信息,極大地促進了學校教研水平的提高。學校多位教師的論文在全國、省、市、區各級論文評選活動中獲獎或發表。
教育合力
教育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天下父母都想成為好父母。好父母都想尋找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為幫助家長具備正確的、嶄新的、現代的家教觀念,引導他們正確地評價自己的孩子,並和孩子建立平等民主的關係,我們成立了“家長學校”,幫助家長進一步了解、配合學校工作,與學校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家校合作;也將促使老師們不斷更新觀念,增強育人意識、服務意識,改變教育行為。
工作透明度
學校是大家的,學校的工作要讓大家了解,大家關心。為了儘可能多的讓教職工關心學校發展,參與學校管理,我們把校務公開工作作為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堅持把學校重大問題、熱點問題、難點問題的決策向教職工公開,堅持正面導向,多做解釋、說明、疏導工作。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我校校務公開工作已步入制度化、規範化軌道,建立了一套較完善的校務公開工作體系。到目前為止,校務公開內容涉及學校發展規劃、幹部任前公示、民主評議幹部、職稱評審、評優評獎、提前晉資、收費標準、財務收支情況、招生工作等,通過教代會、學校檔案、情況通報、各種會議、公開欄等向教職工公布。學校基本形成了對內和對外公開相結合,部分公開與全面公開相結合,過程公開與結果公開相結合,校務公開與解釋說明相結合的工作格局。校務公開工作的開展,強化了廣大師生員工的民主意識,參與意識,大家積極主動地為學校工作。促進了學校發展。學校連續幾年被評為金牛區“校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
培養幸福的現代人,辦老百姓滿意的學校,是我們孜孜不倦的追求。為了教師的成長,學生的成才,我們還將不懈地努力、奮鬥、奉獻和付出。
成都市中國小名錄
成都市,簡稱“蓉”,別稱“錦城”,位於四川省中部,素有“天府之國”美譽。現系四川省行政中心、西南科技中心、西南商貿中心、西南金融中心、西部綜合交通樞紐、中國率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試點城市、金融對外開放城市、副省級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