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八月感事

《戊戌八月感事》是晚清詩人嚴復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為感痛戊戌變法失敗而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的首聯與頷聯敘述愛國志士遭受迫害,表達了詩人對其深切的同情;頸聯描寫當時燕市恐怖黑暗的環境;尾聯引用典故來借古諷今,表達自己對時局的態度。全詩感情充溢,氣韻流動。雖用數典,但語詞平易,語意含蓄。

作品原文

戊戌八月感事

求治 翻為罪,明時 誤愛才。

伏屍 名士賤,稱疾詔書哀 。

燕市 天如晦 ,宣南 雨又來。

臨河鳴犢嘆 ,莫遣寸心灰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戊(wù)戌(xū):即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

求治:指維新變法的活動。

明時:政治清明,指光緒帝親政時期。

伏屍:被殺害。

詔書哀:慈禧假用光緒帝名義,發布籲請“太后訓政”的詔書,再次臨朝聽政。

燕市:指北京。

晦:天陰暗。

宣南:宣武門外。

臨河鳴犢嘆:孔子周遊列國,欲入晉見趙簡子,才到黃河邊,聽說趙筒子殺了竇鳴犢,邊嘆息邊停車迴轉。這裡比喻有才能的人被殺害。

寸心灰:內心冷如灰。

1.

戊(wù)戌(xū):即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

2.

求治:指維新變法的活動。

3.

明時:政治清明,指光緒帝親政時期。

4.

伏屍:被殺害。

5.

詔書哀:慈禧假用光緒帝名義,發布籲請“太后訓政”的詔書,再次臨朝聽政。

6.

燕市:指北京。

7.

晦:天陰暗。

8.

宣南:宣武門外。

9.

臨河鳴犢嘆:孔子周遊列國,欲入晉見趙簡子,才到黃河邊,聽說趙筒子殺了竇鳴犢,邊嘆息邊停車迴轉。這裡比喻有才能的人被殺害。

10.

寸心灰:內心冷如灰。

白話譯文

維新求治競然成了罪名,明主愛才反而害了英雄。

痛心志士無辜陳屍刑場,稱疾詔書令人悲哀。

京城天色如陰如晦,宣武門南冷雨又來。

雖然變法志士犧牲了,但自己決不臨陣脫逃,灰心喪氣。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光緒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八月。當時,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幽禁光緒帝;捕殺執行維新變法新政的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六人;通緝康有為、梁啓超;罷免維新派官員;廢除光緒帝頒布的新政詔令,戊戌變法失敗。詩人此時在天津的水師學堂,聽聞後,寫了這首感事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求治翻為罪,明時誤愛才”以議論發端,起筆便飽含憤憤不平的怒氣指責說,為了尋求治國的好辦法,維新志士反而成了大逆不道的罪人;光緒能起用人才變法圖強,還算是政治清明時代,不料反而遭到迫害。一個“翻”和一個“誤”字,容納了豐富的內容:既有對變法運動的讚頌和嘆惋,又有對六君子的敬仰與悲悼;既有對較開明的君主光緒的禮讚與痛惜,又有對頑固派慈禧太后集團的揭露和責難。詩人強烈的感情,在精練樸實的語言中激盪,波瀾起伏,貫注全詩。

頷聯“伏屍名士賤,稱疾詔書哀”以潮諷的筆鋒尖銳指出:變法維新和起用人才既然都是犯罪,那么六君子也該問斬殺頭,拋屍骨於街市,也是理所當然的了。接著第四句一轉,進一步揭露:慈禧已假傳聖旨,光緒自己有病,請由太后臨朝垂簾聽政主持國事了。這一聯,展示了詩人戊戌八月感事的旨,突出了深遠的意境,彈響了“感事曲”的最強音,掀湧起感情波瀾的高潮。“賤”和“哀”兩字著力乾鈞,前者以反語嘲諷屠殺志士的劊子手們,後者以雙關語鞭撻慈禧的狡詐與兇狠。寫得氣勢縱橫,含蓄尖刻。

頸聯“燕市天如晦,宣南雨又來”緊承上聯進行了潑墨式的描繪,向讀者呈現了一幅暗淡無光、雨驟風狂的陰森畫圖:從此北京城暗無天日,到處搜捕維新派志士,宣武門南的菜市口,也變成了殺害譚嗣同等愛國者的屠場。於是一場政變的狂風暴雨,更加猛烈地襲來了。這一聯以白描手法藝術地再現了當時的真實,寓情於景地抒發了悲沉的胸懷。

尾聯一轉筆鋒發出詰問:戊戌政變的暴風雨既已猛烈襲來,但是作為維新派戰士的自己,是從此就望而生畏,消極悲觀?還是不屈不撓、勇往直前呢?詩人作了堅定的回答,要學孔子哀悼竇鳴犢那樣怒不仕晉,決心繼承他們的遺志抗爭到底。結聯收束有力,概括雋永精練。

這首感事詩,是明志自勉,也是政治抒情。從開頭到結尾,對所見所聞所感一一道來,充分表達了詩人痛悼六君子、抒憤並自勉的強烈思想感情。

名家點評

近代詞學研究專家徐培均《中華愛國文學史》:《戊戌八月感事》表達了對“六君子”的哀痛,抨擊了慈禧殺戮志士的罪惡,對光緒被囚禁表示了同情。

作者簡介

嚴復(1853—1921年),字又陵,號幾道。福建侯官人。早年留學英國,學海軍,深受西方科學文化影響。回國後任教天津水師學堂。積極宣傳變法思想,翻譯了《天演論》等八種西方社會學名著,對近代思想界產生很大影響。有《嚴復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