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珍坊遺址

懷珍坊遺址

商代冶銅作坊及村落遺址,1973年發現,位於西安市白鹿原孟村鎮懷珍坊東南,南到荊峪溝岸,北至村南耕地,東至鞏孟公路,西側西至村南耕地,面積東西400米×南北125米,文化層厚0.40~1.40米。1987年10月進行了科學試掘,試掘面積282平方米。出土有冶銅爐灶、木炭、銅餅、銅刀、銅鋸、銅戈、卜骨、面刀、石鋤、骨鋤、骨椎等大量文物。陶器有夾砂灰陶、泥質灰陶、泥質黑陶三種。夾沙灰陶占多數,黑陶較少,製法多為輪制,也有模製及手工製作者。紋飾以粗繩紋為主,有圓圈紋、同心紋、渦紋、麻點紋、藍紋,指甲紋較少,有兩件饕餮紋。器形有:鬲、斝、鼎、盆、缸、瓮、碗、豆、簋及大口尊等。經過科學試掘證明系商代早期冶銅作坊及村落遺址。

考古發現

懷珍坊遺址 懷珍坊遺址

位於西安市藍田縣鯨魚河北岸的懷珍坊村,屬商代二里崗上層時期遺址。1973年發現鼎、戈、鉞、刀、斧、鋸等商代銅器;1978年、1982年西安半坡博物館和藍田縣文化館發掘282平方米,其文化層厚0.4~1.4米。

出土文物

發掘大量銅渣,多夾雜著燃燒過的木炭碎塊及草泥紅燒土塊,說明這裡曾是一處冶銅作坊。發掘包含物豐富的灰坑七個;無葬具、隨葬品極少的長方形豎穴墓五座,墓葬為仰身或俯身直肢葬,說明死者身份較低。

出土的銅器有戈、鏃、刀、鑽、錐、餅、環等,石器有鏟、刀、鐮、鑿、鑽帽、鏃等,骨、蚌器有鏃、錐、笄等,陶器有鬲、鼎、盆、罐、瓮、碗、豆、簋、大口尊、網綴等。陶器以夾砂灰陶為主,泥質的灰、黑陶次之;製法多為輪制;紋飾以細繩紋為主,圓圈紋、同心圓紋、渦紋、方塊紋、麻點紋、饕餮紋、夔龍紋較少;火候除炊器外,一般不高。出土卜骨17片,多為牛、羊肩胛骨,有鑽有灼有鑿,多為單鑽。

文物保護

1992年由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