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相關
基本信息
釋義:1)指適應時事變化;應付事態變化。《荀子·王制》:“舉措應變而不窮。”;《新唐書·李績傳》:其用兵多籌算,料敵應變,皆契事機。”
2)指力學名詞。基本解釋
①對突發性事件的一種應付。 ~能力② 由外力使物體尺寸或形狀發生相對變化的現象,常以百分數(%)表示,無量綱。
詳細解釋
1. 順應變化。《荀子·非相》:“不先慮,不早謀,發之而當,成文而類,居錯遷徙,應變不窮,是聖人之辯者也。”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二:“應變而動,是為順常。”
2. 應付事變。
《文子·上義》:“拘禮之人,不可使應變。”《史記·太史公自序》:“非信廉仁勇不能傳兵論劍,與道同符,內可以治身,外可以應變。” 宋 陸游《賀湯丞相啟》:“守文致理,將見隆古極治之時;應變制宜,必有仁人無敵之勇。”明 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銘》:“應變陳言,屏居泉石。菜彩承歡,三公不易。”孫中山《第二次護法宣言》:“ 文 僅率軍艦,倉卒應變,而陸地為變兵所據。”
3. 力學名詞。指物體由於外因或內在缺陷,其體積或形狀所發生的變化。
徐遲《哥德巴赫猜想·地質之光》:“他曾經運用了從單一區域的扭動形式來查明應變形跡的方法,闡明了 英格蘭的隱伏煤田。”
基本含義
應變能力1、所謂應變能力就是:當環境、條件、對手等發生變化時,能夠及時採取措施迅速加以應對的能力;
2、應變能力需要必要的知識、出色智慧、敏捷的頭腦和豐富的經驗;
3、要想能夠隨機應變,首先要養成事先策劃、周密計畫的習慣,做任何事情都須儘量如此;
4、鍛鍊自己應變能力的方法:
(1)不怕跌到、勇於實踐;
(2)善於總結、舉一反三;
(3)不斷積累、活學活用;
(4)即以不變、應付萬變;
這裡“即以不變、應付萬變”是應變能力的最高境界。如達此境,你將前途無量,無堅不摧。
物理術語
應力概念 物體由於外因(受力、濕度、溫度場變化等)而變形時,在物體內各部分之間產生相互作用的內力,以抵抗這種外因的作用,並力圖使物體從變形後的位置回復到變形前的位置。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點單位面積上的內力稱為應力。同截面垂直的稱為正應力或法向應力,同截面相切的稱為剪應力或切應力。應力會隨著外力的增加而增長,對於某一種材料,應力的增長是有限度的,超過這一限度,材料就要破壞。對某種材料來說,應力可能達到的這個限度稱為該種材料的極限應力。極限應力值要通過材料的力學試驗來測定。將測定的極限應力作適當降低,規定出材料能安全工作的應力最大值,這就是許用應力。材料要想安全使用,在使用時其內的應力應低於它的極限應力,否則材料就會在使用時發生破壞。 工程構件,大多數情形下,內力並非均勻分布,通常“ 破壞”或“ 失效”往往從內力集度最大處開始,因此,有必要區別並定義應力概念。有些材料在工作時,其所受的外力不隨時間而變化,這時其內部的應力大小不變,稱為靜應力;還有一些材料,其所受的外力隨時間呈周期性變化,這時內部的應力也隨時間呈周期性變化,稱為交變應力。材料在交變應力作用下發生的破壞稱為疲勞破壞。通常材料承受的交變應力遠小於其靜載下的強度極限時,破壞就可能發生。另外材料會由於截面尺寸改變而引起應力的局部增大,這種現象稱為應力集中。對於組織均勻的脆性材料,應力集中將大大降低構件的強度,這在構件的設計時應特別注意。
應變概念
機械零件和構件等物體內任一點(單元體)因外力作用引起的形狀和尺寸的相對改變。與點的正應力和切應力(見應力)相對應,應變分為線應變和角應變。受力零件和構件上的每一點都可取一個微小的正六面體,稱為單元體。單元體任一邊的線長度的相對改變稱為線應變或正應變;單元體任意兩邊所夾直角的改變稱為角應變或切應變,以弧度來度量。線應變和角應變是度量零件內一點處變形程度的兩個幾何量。零件變形後,單元體體積的改變與原單元體體積之比,稱為體積應變。線應變、角應變和體積應變都是無量綱的量。當單元體各個面上的切應力都等於零,而只有正應力作用時,稱該單元體為主單元體,它的各個面稱為主平面,各主平面交線的方向稱為主方向。沿主方向的線應變稱為主應變。當外力卸除後,物體內部產生的應變能夠全部恢復到原來狀態的,稱為彈性應變;如只能部分地恢復到原來狀態,其殘留下來的那一部分稱為塑性應變。
A 線應變
在直角坐標中所取單元體為正六面體時,三條相互垂直的棱邊的長度在變形前後的改變數與原長之比,定義為線應變,用ε表示。一點在x、y、z方向的線應變分別為εx、εy、εz。線應變以伸長為正,縮短為負。
B 切應變
單元體的兩條相互垂直的棱邊,在變形後的直角改變數,定義為角應變或切應變,用γ表示。一點在x-y方向、y-z方向、z-x方向的切應變,分別為γxy、γyz、γzx。切應變以直角減少為正,反之為負。
C 一點的應變狀態
一點的應變分量εx、εy、εz、γxy、γyz、γzx已知時,在該點處任意方向的線應變,以及通過該點任意兩線段間的直角改變數,都可根據應變分量的坐標變換公式求出。該點的應變狀態也就確定。
表示一點應變狀態的9個應變分量εx、εy、εz、γxy、γyx、γyz、γzy、γzx、γxz組成的應變張量,即
式中 右邊的張量中的切應變用εxy、εxz、---表示,適用於使用張量的附標標號的表示法;
左邊張量中的切應變用γxy、γxz、---表示,是工程習慣表示法。
二者概念相同,大小相差一倍。應變張量也是二階對稱量,其中切應變分量εxy=εyx,...。
圖書信息
書 名: 應變作 者:星雲大師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 2010-4-1
ISBN: 9787101073164
開本: 16開
定價: 19.00元
內容簡介
人,不患無位,患所以立。當你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你怎樣才能有安全感?應該具備哪些素質,才能穩居高位而無憂?在《應變:生存之道》一書中,星雲大師通過《掌舵》、《危機意識》、《兩面人》、《應變》等九十餘篇勵志小品文,將佛法融入生活之中,帶領讀者一步一步邁向更加順利、平安的人生。本書為《迷悟之間》(全十二冊)系列叢書之一種,風格清新質樸、別具一格、直指人心,對佛法的解說突破刻板的傳統,極富創意。是難得的勵志經典,也是台灣的金牌暢銷書,叢書全球銷量已逾二百多萬冊。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江蘇江都人,一九二七年生,十二歲於南京禮志開上人出家。一九五七年創辦佛教文化服務處,後改為佛光出版社。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星雲大師著作等身,撰有《迷悟之間》、《釋迦牟尼佛傳》、《星雲大師講演集》、《佛教叢書》、《佛光教科書》、《往事百語》、《佛光祈願文》、《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系列》、《人間佛教語錄》等,並翻譯成英、日、德、法、西、韓、泰、葡等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大師教化宏廣,計有來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餘人,全球信眾達百萬之多;一九九一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世界總會會長。大師除屢獲殊榮外,國際上亦德風遠播,略則舉大如:一九七八年榮膺美國東方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一九九五年獲全印度佛教大會頒發佛寶獎;二〇〇六年獲香港鳳凰衛視頒贈“安定身心獎”;世界華文作家協會頒“終身成就獎”;美國共和黨亞裔總部代表布希總統頒贈“傑出成就獎”;二〇一〇年獲“中華文化人物”終身成就稱號。
圖書目錄
應變小心眼
刮鬍子
踢皮球
鴿子
行動電話 方向
臨時抱佛腳
說理
換人
運動與做人
可愛的老人
顏色
設備代替人力
品種
愛情與愛欲
發現
兩面人
自我要求
從今天開始
急慢之間
泛濫
走後門
前途在哪裡?
再一次
圖書館
包包
兩難之間
競爭力
算命
剋星
開卷有益
樣板文化
分界線
真實和謊言
駝鳥心態
補藥
自我激勵
老乾新枝
選票
佛指的生命
時事新聞
火柴棒
人禍
高處不勝寒
掌舵
左鄰右舍
天災
球賽
公雞與鴨子
輸得起
危機意識
行行出狀元
角色混淆
單身貴族
大地的生命
釋放
眾的重要
造字
探病
三通
名次
勝利之後
緩衝
獨立精神
出奇制勝
英雄
露營
小動作
一將難求
鐘聲
無名氏
階梯
無聊
旅遊文化
飯桌千秋
筆
烏鴉笑豬
傀儡
作弊
馬後炮
牆裡牆外
古人曰
人生跑道
殺業
酸葡萄
愛語
婚姻
空頭支票
棋子
朝會
喝茶
人情味
識時務
附錄:星雲大師佛學著作
相關典籍
簡介
“應變”是我國古代兵法著作《吳子》 里的第五篇。
作者-吳起(公元前440—公元前381年),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一說曹縣東北)人。是中國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軍事理論家、軍事改革家。後世把他和孫子連稱“孫吳”,著有《吳子》,《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點評:吳起是繼孫武之後,即善於用兵同時又具有高深的軍事理論的第一人。歷史上,吳起作為軍事家與孫武齊名,後世論兵,莫不稱“孫吳”。作為政治家、改革家,他與商鞅齊名。吳起一生在魯、魏、楚三國出將入相,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對後世用兵起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他治軍嚴明,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又深得部眾之心。但其為博取功名而殺妻求將的做法,一直被後人所不恥。
賞析
應變,即應付各種情況的變化。全篇共十節,都是講的應付各種情況的戰法。28、武侯問曰:“車堅馬良,將勇兵強,卒遇敵人,亂而失行,則如之何?”
吳起對曰:“凡戰之法,晝以旌旗幡麾為節,夜以金鼓笳笛為節。摩左而左,摩右而右。鼓之則進,金之則止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不從今者誅。三軍服威,士卒用命,則戰無強敵,攻無堅陳矣。”
【譯文】
武侯問:“戰車堅固,馬匹馴良,將領勇敢,士卒強壯,突然遭遇敵人,亂得不成行列,該怎么辦?”
吳起答:“一般作戰的方法,白天用旌旗幡麾來指揮,夜間用金鼓笳笛來指揮。指揮向左就向左,指揮向右就向右。擂鼓就前進,鳴金就停止。第一次吹笳笛就出動,第二次吹笳苗就會合,不聽號令的就殺。三軍畏服威嚴,士卒聽從命令,這樣,就沒有打不敗的強敵,沒有攻不破的堅陣。”
29、武侯問曰:“若敵眾我寡,為之奈何?”
起對曰:“避之於易,邀之於阝厄。故曰,以一擊十,莫善於阝厄;以十擊百,莫善於險;以乾擊萬,莫善於阻。今有少卒卒起,擊金鳴鼓於阝厄路,雖有大眾,莫不驚動。故曰,用眾者務易,用少者務隘。”
【譯文】
武侯問:“如果敵眾我寡,怎么辦呢?”
吳起答:“在平坦地形上避免和它作戰,而要在險要地形上截擊它,所以說,以一擊十,最好是利用狹窄隘路;以十擊百,最好是利用險要地形;以千擊萬,最好是利用阻絕地帶。如果用少數兵力,突然出擊,在狹隘道路上擊鼓鳴金,敵人雖多,也莫不驚慌騷動。所以說,使用眾多兵力,務必選擇平坦地形;使用少數兵力,務必選擇險要地形。”
30、武侯問曰:“有師甚眾,既武且勇,背大險阻,右山左水,深溝高壘,守以強弩,退如山移,進如風雨,糧食又多,難與長守,則如之何”?
起對曰:“大哉問乎!此非車騎之力,聖人之謀也,能備千乘萬騎,兼之徒步,分為五軍,各軍一衢。夫五軍五衢,敵人必惑,莫之所加。敵人若堅守以固其兵,急行間謀以觀其慮。彼聽吾說,解之而去,不聽吾說,斬使焚書,分為五戰。戰勝勿追,不勝疾歸。如是佯北,安行疾斗,一結其前,一絕其後,兩軍銜枚,或左或右,而襲其處。五軍交至,必有其力,此擊強之道也。”
【譯文】
武侯問:“敵人很多,既有良好訓練,又很勇敢,背靠高山,前臨險要,右依山,左靠水;深溝高全,強弩守備,後退穩如山移,前進急如風雨,糧食又很充足,很難與它長.久相持,應該怎么辦呢?”吳起答:“您提的問題很大啊!這不能單靠車騎的力量,而要靠高明的計謀才能取勝的。如能準備戰車十輛,騎兵萬人,加上步兵,區分為五支軍隊,每支軍隊擔任一個方向,五支軍隊分為五個方向,敵人必然發生迷惑,不知我將要打它哪裡。如果敵人堅強防守,以鞏固它的軍隊,我就立刻派出軍使去摸清它的意圖。假如故人聽我勸說而撤兵,我也撤兵離開。如不聽勸告,反而殺我使節,燒我的書信,就五路進攻。戰勝不要追擊,不勝就迅速撤回。如果要假裝敗退,引誘敵人,就應以一軍穩妥地行動,急劇地戰鬥,其它四軍,一軍牽制敵人前方,一軍斷絕敵人後路,另以兩軍秘密行動,從左右兩側,襲擊敵人據守的地方。五軍合擊,公然形成有利態勢,這就是打擊強敵的方法。”
31、武侯問曰:“敵近而薄我,欲去無路,我眾甚懼,為之奈何?”
起對曰:“為此之術,若我眾彼寡,各分而乘之,彼眾我寡,以方從之。從之無息,雖眾可服。”
【譯文】
武侯問道:“敵人接近,迫我交戰,我想擺脫它而沒有去路,軍心很恐懼,應該怎么辦呢?”
吳起答:“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如果我眾敵寡,可以分兵包圍敵人,如果敵眾我寡,可以集令兵力襲擊敵人,不斷地襲擊它,敵人雖多也可制服。”
32、武侯問曰,“若遇敵於溪谷之間,傍多險阻,彼眾我寡,為之奈何?”
起對曰:“遇諸丘陵、林谷、深山、大澤,疾行亟去,勿得從容;若高山深谷,卒然相遇,必先鼓譟而乘之,進弓與弩,且射且虜,審察其政,亂則擊之勿疑。”
【譯文】
武侯問:“如在溪谷之間和敵人遭遇,兩旁都是險峻地形,而且敵眾我寡,應該怎么辦呢?”
吳起答:“遇到丘陵、森林、谷地、深山、大澤等不利地形,都應迅速通過,不要遲緩。如果在高山深谷突然與敵遭遇,必先擊鼓吶喊,乘勢沖亂敵人,再把弓弩手挺進到前面,一面戒備,一面考慮計謀,並觀察敵人的陣勢是否混亂,如發現敵軍混亂,就毫不遲疑地全力發起進攻。”
33、武侯問曰:“左右高山,地甚狹迫,卒遇敵人,之不敢,去之不得,為之奈何?”
起對曰:“此謂谷戰,雖眾不用,募吾材土與敵相當,輕足利兵以為前行,分車列騎隱於四旁,相去數里,無見兵,敵必堅陳,進退不敢。於是出旌列旆行出山外營,之敵人必懼,車騎挑之,勿令得休。此谷戰之法也。”
【譯文】
武侯問:“左右是高山,地形很狹窄,突然與敵遭遇,既不敢進攻,又不能退走,應該怎么辦呢?”
吳起答:“這叫谷地戰,兵力雖多也用不上,應挑選精銳士卒與敵對抗,用輕捷善走的士卒持銳利的武器作為前鋒,而把車騎分散隱蔽在四周,與前鋒距離幾里,不要暴露自己的兵力,這樣敵人必然堅守陣地,不敢前進,也不敢後退。這時,[我以一部兵力]張列旗幟,走出山外,迷惑擾亂敵人,敵人必然恐懼,然後再用車騎向敵挑戰,使其不得休息。這就是谷地戰的方法。”
34、武侯問曰:“吾與敵相遇大水之澤,傾輪沒轅,水薄車騎,舟楫不設,進退不得,為之奈何?”
起對曰:“此謂水戰,無用車騎,且留其旁。登高四望,必得水情,知其廣狹,盡其淺深,乃可為奇以勝之。敵若絕水,半渡而薄之。”
【譯文】
武侯問道:“我與敵相遇於大水匯聚的地方,水勢傾陷了車輪,淹沒了車轅,車騎都有被洪水吞沒的危險,又沒有準備船隻,前進後退都困難,應該怎么辦呢?”
吳起答:“這叫水戰,車騎無法使用,暫且把它留在岸邊。登高觀察四方,一定要弄清水情,了解水面的寬窄,查明水的深淺,才可以出奇制勝。敵人如果渡水而來,就乘其半渡打擊它。”
35、武侯問曰:“天久連雨,馬陷車止,四面受敵,三軍驚駭,為之奈何?”。
起對曰:“凡用車者,陰濕則停,陽燥則起,貴高賤下。馳其強車;若進若止,必從其道。敵人若起,必逐其跡。”
【譯文】
武侯問道:“陰雨連綿,車馬難行,四面受敵,全軍惶恐,應該怎么辦?”
吳起答:“凡是用戰車作戰的,陰雨泥濘就停止,天晴地乾就行動,要選擇高處避開低處行動。要使戰車迅速行駛,不論前進或停止,都必須利用道路。如果有敵人戰車行動,就可以沿著它的車跡行動。”
36、武侯問曰:“暴寇卒來,掠吾田野,取吾牛羊,則如之何?”
起對曰:“暴寇之來,必慮其強,善守勿應,彼將暮去,其裝必重,其心必恐,還退務速,必有不屬。追而擊擊之,其兵可覆。”
【譯文】
武侯問道:“強暴的敵人,突然到來,掠奪我的莊稼,搶劫我的牛羊,該怎么辦呢?”
吳起答:“強暴的敵人前來,必須考慮它的強大,應嚴加防守,不要應戰,待敵人傍晚撤走時,它的裝載必然沉重,心理必然恐懼,退走力求迅速,必有互不聯繫的地方。這時進行追擊,就可殲滅它。”
37、吳子曰:“凡攻敵圍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宮,御其祿秩收其器物。軍之所至,無刊其木、發其屋、取其粟、殺其六畜、燔其積聚,示民無殘心。其有請降,許而安之。”
【譯文】
吳起說:“一般圍攻敵城的原則,是城邑既被攻破,就分別進駐它的官府,控制和使用其原來的官吏,沒收它的器材物資。軍隊所到之處,不準砍伐樹木、毀壞房屋、擅取糧食、宰殺牲畜、焚燒倉庫,以表明對民眾無殘暴之心。如有請降的,應允許並安撫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