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遲

徐遲

徐遲(1914年10月15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商壽,浙江吳興(今湖州)人。詩人、散文家和評論家。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世紀30年代開始寫詩。抗戰爆發後,曾與戴望舒、葉君健合編《中國作家》(英文版),協助郭沫若編輯《中原》(月刊)。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人民中國》編輯、《詩刊》副主編、《外國文學研究》主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奔赴前方採訪,寫出了許多戰地通訊和特寫。新時期,曾任中國作協理事、湖北省文聯副主席。 徐遲在報告文學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質之光》《祁連山下》《生命之樹常綠》等。其中,《哥德巴赫猜想》與《地質之光》獲中國優秀報告文學獎。2002年創立“徐遲報告文學獎”,作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的學會獎,專門用於關注和獎勵中國報告文學創作中的優秀作家作品。著有詩集《二十歲人》、文藝評論集《詩與生活》以及《徐遲散文選集》等。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徐遲 徐遲

1914年10月15日,出生於浙江湖州南潯鎮德懋弄6號。弟弟徐舜壽是著名航空工業家。

1927年,在南潯中學念書。讀到了早期白話詩人徐玉諾的詩集《將來之花園》。這年秋,第一次去了上海。

1928年,在上海光華大學附中念書。在該校的一個油畫展上,第一次見到新月派詩人徐志摩。

1931年9月,和同學楊一萍一起由東吳大學附中升入東吳大學。“九一八”事變發生,12月參加學校愛國學生“援馬團”北上,擬出關抗日。滯留北平。

1932年1月,入燕京大學借讀。在5月號《燕大月刊》發表散文處女作《開演之前》,同時寫出一些短詩。

1933年5月4日,收到《現代》雜誌主編施蟄存一封退稿信。6月,到上海見到施蟄存。8月,回到燕大繼續學習。在12月號《現代》發表譯詩《聖達飛之旅程》。

1934年,在《矛盾》、《時代畫報》、《婦人畫報》等發表詩和散文。與施蟄存周圍的現代派作家多有交往。

成名

徐遲 徐遲

1936年夏,作為男儐相參加詩人戴望舒婚禮。9月,和詩人路易士一起協助戴望舒創辦《新詩》。10月,第一本詩集《二十歲人》由上海時代圖書公司出版。11月,音樂散文集《歌劇素描》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1937年元旦之日,和陳松在上海結婚。上半年寫作《世界之名音樂家》及《音樂家和樂曲的故事》。9月,寫作警世幻想小說《三大都市的毀滅》。

1938年2月,寫作中篇小說《武裝的農村》。5月,和戴望舒一家流亡香港。在香港結識袁水拍和馮亦代。

1939年,結識《時事晚報》主筆、國際述評家喬冠華。聽袁水拍談馬克思主義。

徐遲譯著 徐遲譯著

1940年1月11日,讀恩格斯的書豁然開朗,自稱為“覺醒日”。2月,赴崑崙關抗戰前線採訪。

1941年10月,在桂林白虹書店出版詩集《最強音》。

1942年11月,在桂林《詩創作》發表長詩《一代一代又一代》。

1943年2月,在桂林雅典書屋出版雪萊詩歌選譯《明天》。7月,在重慶美學出版社出版荷馬史詩《依利阿德選譯》。任郭沫若主編的《中原》季刊執行編輯。

1944年1月,在重慶國訊書店出版譯作《托爾斯泰傳》(第一部:青年時期)。7月,在美學出版社出版《托爾斯泰散文集》(第一冊)。11月,出版散文集《美文集》。

1945年,翻譯《巴黎的陷落》、《解放是榮耀的》、《我轟炸東京》等。9月。與馬思聰一起受到毛澤東接見,並獲得“詩言志”的題詞。11月,發表小說《狂歡之夜》。

1946年10月,在南潯中學擔任教導主任。在上海新群出版社出版小說集《狂歡之夜》。

1947年,翻譯司湯達小說《巴馬修道院》。

1949年3月,在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譯作《華爾騰》(後改譯名《瓦爾登湖》)。4月,創作詩歌《江南》。與南潯同仁維持地方治安,促成小鎮和平解放,並率學生出鎮迎接解放軍。8月,到北平,出席第一次中國文代會。任英文刊物《人民中國》編輯。

1956年6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特寫集《我們這時代的人》。8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詩集《戰爭,和平,進步》。

1957年4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詩集《美麗,神奇,豐富》。7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特寫集《慶功宴》。

1958年7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詩集《共和國的歌》。

1959年11月,在北京出版社出版評論集《詩與生活》。

1961年,離開北京,舉家遷入武漢,到長江水利工地深入生活。任湖北省文聯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1965年,創作中篇小說《牡丹》,未及發表。“文革”到來。

1966年,“文革”中進“牛棚”,被剝奪寫作權利,創作中斷。十年後得到平反,恢復專業創作。

晚年

徐遲 徐遲

1977年10月,在《人民文學》發表報告文學《地質之光》。

1978年1月,在《人民文學》發表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3月,相繼發表《在湍流的渦漩中》、《生命之樹常綠》等。4月,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報告文學集《哥德巴赫猜想》。

1979年9月,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徐遲散文選集》。

1980年5月,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文革”期間偷偷寫出的文論《紅樓夢藝術論》。

1981年2月,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文論集《文藝和現代化》。

1982年8月,在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修訂本《瓦爾登湖》。

1983年4月,在北京出版社出版《托爾斯泰傳》(全譯本)。

1984年7月,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報告文學集《結晶》。

1985年,中國作家協會湖北分會單獨建制後,任該會名譽主席。

1986年12月,在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散文集》。

1989年,開始用電腦寫作長篇自傳《江南小鎮》。

1990年,開始編輯多卷本《徐遲文集》。

1991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遊記《美國,一個秋天的旅行》。

1992年4月,訪問希臘雅典。回國後開始重新翻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

1993年3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江南小鎮》,4月,《徐遲文集》前4卷在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1995年,開始寫作《江南小鎮》續集。7月,在上海書店出版報告文學集《來自高能粒子的信息》。

1996年6月,《江南小鎮》續集部分章節在《江南》發表。

1996年12月13日,病重,在武漢同濟醫院跳樓自殺,震動中國,享年82歲。  

人物貢獻

成就榮譽

《人民中國》(英文版)編輯 《詩刊》副主編 
《哥德巴赫猜想》 、《地質之光》獲1977年中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刑天舞乾戚》獲1981年中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2002年,中國報告文學學會與徐遲的故鄉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聯合設立中國報告文學最高獎“徐遲報告文學獎”,  專門用於關注和獎勵中國報告文學創作中的優秀作家作品。 

著作書目

類 型作 品出版時間備 注
詩集《二十歲的人》1936年上海時代圖書公司出版
《最強音》1941年 桂林白虹書店出版
《詩歌朗誦手冊》1942年 集美書店出版
《戰爭,和平,進步》195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美麗,神奇,豐富》195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共和國的歌》195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散文、文藝評論、翻譯合集
《美文集》1944年重慶美學出版社出版
小說、散文選集《狂歡之夜》1946年 上海新群出版社出 版
散文集《徐遲散文選集》1979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法國,一個春天的旅行》1982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愉快的和不怕快的散文集》1986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
特寫《我們這時代的人》195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慶功宴》
195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中篇小說《武裝的農村》1938年上海明明書局
文藝評論集《詩與生活》1959年北京出版社出版
《文藝和現代化》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報告文學集《哥德巴赫猜想》197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結晶》1984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翻譯書目

類型作品國籍作者出版時間備註
詩集 《明天》 英國 雪萊 1943年 桂林雅典書屋出版
《依利阿德選譯》 希臘 荷馬 1943年 重慶美學出版社出版
話劇 《小涅麗》 俄國 陀思妥耶夫斯基 1944年 《時代生活》出版
人物傳記 《托爾斯泰傳》第一、二部 英國 阿爾麥·莫德 1944年 重慶國訊書店出版
長篇小說 《第七名逃犯》 德國 安娜·賽格爾斯 1944年 桂林學藝出版社出版
《巴黎!巴黎》 俄國 愛倫堡 1947年 上海國訊書店出版;與袁水拍合譯
《巴黎的陷落》 俄國 愛倫堡 1947年 群益出版社出版;與袁水拍合譯
《帕爾瑪宮闈秘史》 法國 司湯達 1948年 上海圖書雜誌聯合發行所出版
散文集 《托爾斯泰散文集》 俄國 托爾斯泰 1944年 重慶美學出版社出版
《華爾騰》 美國 亨利·戴維·梭羅 1949年 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瓦爾登湖》 美國 亨利·戴維·梭羅 1982年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報告文學 《我轟炸東京》 美國 勞遜隊長 1945年 《時代生活》出版;與張能欣合譯
《解放,是榮耀的!》 美國 裘屈羅·斯坦因 1945年 重慶新群出版社出版

 

文學特點

報告文學

徐遲報告文學的顯著特徵是題材的科技化。他筆下的人物,如陳景潤、李四光、蔡希陶、周培源等都是在各自專業中卓有建樹的科學家。徐遲傾心於科技題材,為科技人員立傳塑像,頌揚科學精神,這在題材拓展與主題開掘上具有文學史意義。《哥德巴赫猜想》的成功也正體現在這裡。

在當代史上,知識分子曾被視作被改造、教育的對象,鑽研科技被認為是走"白專"道路。與此相應,當代文學史上也很少有作品將科技人員作為正面主人公加以敘寫塑造的。《哥德巴赫猜想》以報告文學的形式撥亂反正,第一次對一個有爭議的科學工作者作了深情的謳歌,陳景潤也成為新時期文學人物畫廊中一個重要的典型人物,徐遲的作品題材有"一律化"的傾向,但他對人物的表現注意求異,注重表現人物的個性品格,並設計與其特異相諧的表現形式。作者寫陳景潤,從外在的怪異中,發現人物對於科學執著追求的精神。寫李四光,並沒有對人物作全程式的鋪寫,而是精心截取人物歷程中典型斷面,挖掘人物最為閃光的美質。

徐遲的作品講究藝術構思,善於調動生活材料進行有機的組合。《在湍流的渦漩中》敘寫科學家周培源的業績與品格。作品的標題就顯示了作者構思的匠心獨遠。它既巧妙地契合了湍流理論家周培源的學術貢獻,同時又暗示了作品敘寫的1976年10月的政治背景。《生命之樹常綠》寫植物學家蔡希陶,象徵手法的成功運用,增強了作品的詩美哲理。徐遲是一位詩人型的報告文學作家,他的作品中有詩人式的激情,有詩語式的清新、凝練和文采。他善於將枯燥變為生動,將抽象化成具體,將專業演繹為通俗,增強科技題材作品的可接受性。《哥德巴赫猜想》寫到陳景潤研究工作所具有的意義時,作者運用博喻譬說:"這些是人類思維的花朵。這些是空谷幽蘭、高寒杜鵑、老林中的人參、冰山上的雪蓮、絕頂上的靈芝、抽象思維的牡丹。"想像豐富,令人神馳。徐遲的作品也有缺失。他認為報告文學"也允許略有虛構,不離真實的虛構。"並且承認《哥德巴贛猜想》中有細節的虛構。  

翻譯特點

徐遲的譯詩讀來流暢自如,琅琅上口,其節奏快慢徐疾一如原作 ,讀者仿佛能看到詩中所描繪的美國的經濟發展風貌,仿佛能感覺到賓士的車輛迎面而來。這一成功要歸功於徐遲本人的音樂修養。可貴的是,徐遲能聯繫中國詩壇的現狀做出自己的思考,他不無感慨地說“西洋的文字已經能直接傳出音樂來了。”

他翻譯的作品,在相當的程度上是通過翻譯表達他本人的情感和思想。正是在這個意義上 ,翻譯、創作、研究三者有機地化為一體。把翻譯和研究結合起來 ,並選譯與自己性之所近、能打動自己的作家作品 ,這些特點大致都體現在徐遲的翻譯活動中。他的研究中摒棄了那種懸置詩作本身 ,只作空泛的誇誇其談的評論路數 ,而與原作者作心靈上的交流。

徐遲重視包括美國文學在內的外國文學翻譯、介紹和研究。他認為翻譯本身就是學習。他和許多中國現當代作家一樣,在自己的文學生涯中 , 既有譯作 ,也有創作 ,還有研究之作。事實上 ,他的譯與作 ,可以說也是互相促進、互相受益的。他以譯作走上文壇 ,而其創作往往受到譯作的影響。翻譯對於他的創作來說 ,無疑是一種激發、一種“鍛鍊” 。  

人物評價

徐遲 徐遲

完全以平等的地位和商量討論的語氣說話,絲毫沒有大作家、大名人架勢,絲毫沒有居高臨下、傲視眾生的態度,絲毫沒有以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作派,充分體現了徐遲先生對文學青年細緻入微的扶植提攜和關心愛護。

——《懷念未曾謀面的徐遲先生》  

徐遲先生對寫作的作品,要求很高,每篇作品,都以精品對待。

徐先生為人本份、率真、清正,是一個純粹的作家詩人。

他留在我腦海里的印象,仍舊是那些風趣、詼諧、幽默的語言;他那健談、豪爽、好動的性格;他那敏捷、深邃、深沉的思維;他那不倦、不疲、連續寫作的習慣;他那平易、樸實、真誠的待人;他那愛黨、奉獻、亮節的思想。使我永遠難忘啊!

——李蘇卿《我與徐遲老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