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口

(1).應聲出口,隨口。 (3).適合口味。 《金錢記》第三折:“敢酒食肴饌不應口么?

注音

yìng kǒu ㄧㄥˋ ㄎㄡˇ
應口

解釋

(1).應聲出口,隨口。形容應對或動作、行為敏捷、迅速。《朱子語類》卷一三八:“ 汪玉山 童穉時, 喻玉泉 令他對七字對云:‘馬蹄踏破青青草。’ 玉山 應口對云:‘龍爪拏開黯黯雲。’” 明 李東陽 《楊南里傳》:“先生幼多疾書,恍惚不能記。六七歲時,忽若有得,隨所授,輒應口成誦。”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昝君謨 善射,閉目而射,應口而中。”
(2).猶言言行相符。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把山海似深恩掉在腦後,轉關兒便是舌頭,許了的話兒都不應口。”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一折:“我將這婆侍養,我將這服孝守,我言詞須應口。”
(3).適合口味。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三折:“敢酒食肴饌不應口么?”
(4).回嘴;頂嘴。《水滸傳》第三回:“ 鄭屠 掙不起來,那把尖刀也丟在一邊,口裡只叫:‘打得好!’ 魯達 罵道:‘直娘賊!還敢應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