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陵口鎮總面積64.45平方公里,集鎮建成區面積2.8平方公里,總人口45799人,全鎮轄16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16個行政村:盧家村、新陵村、陵口村、肇巷村、廟段村、煦莊村、樂善村、留墅村、新廟村、胡良村、城墅村、折柳村、居莊村、廟頭村、漕塘村、鄭店村。2個社區居委會:陵口社區居委會、柳北街社區居委會。
名稱由來
肖梁文化是一種墓葬文化,蕭港現名蕭梁河,是以皇家姓氏命名的古河道,齊梁陵墓多在此河道兩岸,齊梁時,王子公卿謁陵,自都城建康秦淮河沿破崗瀆東下,過二十四埭,入南蘭陵蕭港至各陵,石獸守護在蕭港入口處,成為陵墓區入口的標記,陵口也因此而名。守護在蕭港入口處的一對石獸,已被命名為陵口石刻,現雄據陵口集鎮肖梁河東西兩岸。東為天祿,雙角,身長4米,殘高3.6米,頸高2米,體圍3.9米;西為麒麟,獨角,身長3.95米,殘高2.9米,頸長1.7米,體圍3.6米,均為公獸。石刻精雕細刻,紋飾華美,是現存南朝石刻中最大的一對。1956年因京杭大運河拓寬,南臨運河的天祿、麒麟,沿蕭梁河平行北移450米,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1977年疏竣蕭梁河時,麒麟又西遷70米。與齊梁陵墓相關之名稱沿用至今唯有陵口。
齊梁時,王子公卿謁陵,自都城建康(今南京市,東晉與南朝的宋、齊、梁、陳之首都,均稱建康)秦淮河沿破崗瀆(六朝時期的一條人工運河,西起今江寧方山西南側,經江寧湖熟等地進入句容赤山湖,橫貫茅山丘陵、崗地後到達今天的丹陽,匯入水網,東接太湖)東下,過二十四埭,入南蘭陵蕭港(今肖梁河,又名蕭梁河)至各陵,石獸守護在蕭港入口處,成為陵墓區入口的標記,陵口也因此而名。距今已有1500年歷史。
歷史沿革
陵口鎮是丹陽歷史上十大鎮之一,歷史悠久,建自六朝,迄今已有一千七百餘年。據古史記載,公元二二三年至五八九年,南朝梁文帝葬於荊林鄉,三城巷北皇寺前的蕭順之建陵,梁武帝修陵,梁簡帝裝運,由金陵下運河經蕭港口(今肖梁河口)謁陵,故而得名。現存有南朝石刻一對,座落在肖梁河東西兩岸,東為天祿,西為麒麟,系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北宋熙寧五年(1072)陵口地區分屬高牧鄉,永和鄉、永濟鄉、常德鄉直至宣統二年(1910)改鄉為市,名稱雖變,隸屬仍舊,民國二十八年(1939)撤市設區,我鄉地區分屬十一區(尚德),第二區(永濟),第三區(永和)。民國三十二年(1943),重新劃並行政區劃時,陵口區又改稱為第七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區劃變動,一、七區合併為大泊區,我鄉屬大泊區管轄。民國三十七年(1948)八月,仍舊恢復陵口區,直至一九五六年撤區並鄉,是為陵口鄉。1958年改為陵口人民公社。1962年3月區劃管轄基本固定,1983年恢復陵口鄉之名。1985年5月,撤鄉建鎮。2005年11月行政區劃調整,與折柳鎮合併稱陵口鎮,鎮政府駐地設在原陵口鎮政府所在地。
氣候特點
全鎮境東經119°51’北緯31°59’,地處中緯度偏南,屬亞熱帶地區,全年平均氣溫14.9℃。四季分明,冬夏兩季長,春秋兩季短,氣候溫濕,土壤肥沃,均為滲育型水稻土。主要河流有肖梁河、越瀆河、豐收河、丁義河等與京杭大運河交匯。2005年,改造建設涵閘11座,新挖二級溝565米,整理二級溝880米,整修渠道300米,清理三外溝系2500米,確保農田灌溉,抗旱排澇。
資源產業
境內盛產稻麥、油料作物,多種經營主要有蘿蔔、蠶繭和水產。陵口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一步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農業,通過提供農民創業小額貸款擔保,技術扶持等手段,積極引導農民拓寬致富渠道,加速發展多種經營,促進農民增收。全鎮有無公害稻鴨共作示範基地500畝,農業基礎建設示範基地3000畝。2005年全鎮糧食產量17856噸,油料771噸,水產394噸,生豬圈存量17932頭。意楊、花卉、苗木、草菇、平菇等項目已具規模,魚、螃蟹、珍珠、青蝦、黃蟮等養殖面積逐年遞增。特別是溫氏雞養殖業,發展迅速,一個標準簡易雞舍,投資4萬元,占地面積1.5畝,雞舍面積600—800平方米,每年可飼養肉雞4批,每批飼養量6500—8000隻。由鎮江溫氏集團與陵口農戶合作,以“公司+農戶”為生產形式,即由公司統一提供雞苗、飼料、防疫、收購一條龍服務,主要飼養品種有三黃雞、青麻、黃麻、土雞、竹絲雞、烏骨雞等十幾個品種。2005年,養殖戶達82戶,搭建雞舍85個,總投資約425萬元,年均養量260萬羽,產值3500萬元,淨利260萬元。對外農產品出口加工企業榮源食品有限公司年銷售達500萬元。陵口鎮工業起步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八十年代進入長足發展。如今,全鎮工業經濟已形成以皮鞋產業為特色,集機械鑄造、精細化工、電氣、塑膠、光學鏡片為一體的產業格局。1994年7月江蘇華東皮鞋市場在陵口鎮落成開業,2000年,丹陽市皮鞋商會組建於陵口鎮,2005年全鎮擁有大小皮鞋企業90餘家,擴建廠房10萬平方米,皮鞋銷售突破5億元,產品包括皮鞋、運動鞋、旅遊鞋、時裝鞋、休閒鞋、勞保鞋、軍用鞋靴等百餘個品種,銷售普及全國,遠銷美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享有滬寧線上“皮鞋之鄉”的美譽。2005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4.1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03332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0547萬元,工業產值92785萬元,外貿出口交貨額12801萬元,財政收入19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43元。
社會事業
十一五期間,全鎮各項社會事業取得可喜成績。先後被省人民政府評為“開放集鎮”、“衛星城鎮”,被省科委評為“先進科技鄉鎮”,被省鐵路道口安全管理領導小組評為“鐵路道口管理和改造先進鄉鎮”。1997年、2002年分別被評為“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先進鄉鎮”、“第五次人口普查省級先進集體”。全鎮文教、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1988年被省體育運動委員會評為“體育先進鄉鎮”,1998年被省農工部、農林廳、體委、農民體育協會評為“省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1999年被國家農業部、體育總局、中國農民體育協會評為國家級“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2005年,全鎮有中學1所,中心國小1所,中心幼稚園1所,職業中學1所,在校小學生1427人,中學生1686人,職校生665人。在職教師210人,專業技術人員194人,其中高級職稱15人,中級職稱136人,初級職稱43人。各類教學設施齊全、配套,軟硬體建設一一到位,教學區、活動區、生活區三區分明。教學樓、活動樓,樓樓相連,紅花綠樹相映爭輝。其中少陽中學2000年被命名為鎮江市國防教育園,6年來共承擔了6大批次70000餘人次高一新生的入學軍事訓練。陵口中心衛生院是鎮江市1994年首批按國家衛生部標準評定的一級甲等衛生院,設有標準化病床50張,配有先進的醫療設備,科室齊全,全院有醫務人員76人,獲得各類技術職稱的62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15人。全鎮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15826人,占60%,全鎮低保人數105人,應保盡保。2005年底,有線電視用戶達5335戶,入戶率80%,電話容量7853門,普及率82%。歷史文化
陵口石獸是丹陽現存石獸中最大最高的兩隻石獸,系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雄踞在陵口鎮肖梁河口兩岸。東為天祿,雙角,身長4米,殘高3.60米,頸高2米,體圍2.90米;西為麒麟,獨角,身長3.95米,殘高2.90米,頸高1.70米,體圍3.60米,均為公獸,花紋清晰,造型獨特,精雕細刻,紋飾華美,兩翼造型巧麗,翼上鱗紋如珠璣,粒鑿凸出翼面。造型之巧,琢工之精是南朝石獸中最佼駿的。2005年9月9日,文物普查人員在陵口鎮運河畔上柵口發現一清代石碑,被專家確定為蘇南運河段發現的關於渡口記載的首塊古石碑,石碑高約1.05米,寬約0.7米,有近200所歷史,題有碑文《捐造義渡碑記》,記載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附近老百姓捐款建造當地渡口的史科。
南宋時期陵口籍太學生陳東,字少陽,是著名的抗金義士,為向朝庭進諫抗金——抬棺進諫。陵口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抗金英雄,於1948年創辦民辦中學,遂命名為少陽中學。少陽中學現為綜合高中,也是鎮江軍分區命名的國防教育園,承擔全市高中新生的軍訓工作。少陽中學為地方和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前鎮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志賢就是少陽校友代表人物之一。
陵口集鎮位於境內京杭大運河和滬寧鐵路中間的狹長地段,建成區面積2.8平方公里,集鎮人口612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452人,主要街道有東西向的肖梁路,南北向的中山路,分布著大多數的商貿、文化、餐飲、住宿、休閒網點,全鎮共有商業網點542家,其中賓館1家,旅店2家,飯店門市7家,攤點排檔10戶,便民快餐18戶,流動小吃10戶,專業商品市場1家,大型超市3家,綜合商店340家,流動攤點150戶。貫通集鎮南北的次要街道主要有新民路、大橋路、新村路和麒麟路,次街道的主要功能是居民通行。集鎮區工業企業基本分布在集鎮的四周邊緣,共有120餘家,工業總產值107000萬元,2002年實現鎮內水泥道路村村通,2003年開通陵口至丹陽公車,車程30分鐘,從丹陵引資大道行至丹陽市區僅需10分鐘。
相關詞條
參考連結
http://www.dylk.gov.cn/town/
http://www.xzqh.org/html/js/1181_476.html
http://www.danyang.gov.cn/government/district/lkz.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