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憂鬱頌》為濟慈所作的一首詩歌。慈濟,全名約翰·濟慈John 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於18世紀末年的倫敦,他是傑出的英國詩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員。其一生寫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其中包括《聖艾格尼絲之夜》《秋頌》《夜鶯頌》和《致秋天》等名作,表現出詩人對大自然的強烈感受和熱愛,為他贏得巨大聲譽。濟慈詩才橫溢,與雪萊、拜倫齊名。他生平只有25歲,但其遺下的詩篇一直譽滿人間,被認為完美地體現了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的特色,並被推崇為歐洲浪漫主義運動的傑出代表。他主張“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長描繪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表現景物的色彩感和立體感,重視寫作技巧,語言追求華美,對後世抒情詩的創作影響極大。
詩文一
1
喔,不.不要去那忘川,也不要榨擠附子草
深扎土中的根莖,那可是一杯毒酒,
也不要讓地獄女王紅玉色的葡萄——
龍葵的一吻印上你蒼白的額頭;
不要用水松果殼串成你的念珠,
也別讓那甲蟲,和垂死的飛蛾
充作靈魂的化身,也別讓陰險的
夜梟相陪伴.待悲哀之隱秘透露;
因為陰影疊加只會更加困厄,
苦悶的靈魂永無清醒的一天。
2
當憂鬱的情緒驟然間降下,
仿佛來自天空的悲泣的雲團,
滋潤著垂頭喪氣的小花,
四月的白霧籠罩著青山,
將你的哀愁滋養於早晨的玫瑰,
波光粼粼的海面虹霓.
或者是花團錦簇的牡丹叢;
或者,倘若你的戀人對你怨懟,
切莫爭辯,只須將她的柔手執起,
深深地,深深地啜飲她美眸的清純。
3
她與美共居一處—一美呀,有著必死的劫數,
還有歡樂,總是將手指放在唇間,隨時
準備飛吻道別;毗鄰的還有痛楚的愉悅,
只要蜜蜂來吮吸.它就變成毒汁。
喔.在快樂居住的殿堂裡面,
隱匿的憂鬱有一至尊的偶像,
儘管唯有咀嚼過歡樂之酸果,
味覺靈敏的人方才有緣看見,
靈魂一旦觸及她悲傷的力量,
立即束手就擒.在白雲紀碑上懸浮。
同名詩歌《憂鬱頌》
《憂鬱頌》為一首詩歌,作者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最早開始批判西方現代社會,然而他的學說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引起人們重視,直到20 世紀,才激起深遠的調門各異的回聲。後來的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後現代主義,都以各自的形式回應尼采的哲學思想。
詩文二
憂鬱啊,請你不要責怪我,
我削尖我的鵝毛筆來歌頌你,
我把頭低垂到膝蓋上面、
像隱士般坐在樹墩上歌頌你。
你常看到我,昨天也曾有多次,
坐在上午的炎熱的陽光里:
兀鷲向谷中發出貪婪的叫聲,
它夢想著枯木樁上的腐屍。
粗野的禽鳥,你弄錯了,儘管我
在我的木塊上休息,像木乃伊一樣!
你沒看到我眼睛,它還充滿喜氣、
在轉來轉去,高傲而得意洋洋。
儘管它不能到達你那樣的高處,
不能眺望最遙遠的雲海波浪,
它卻因此而沉得更深,以便
像電光般把自身中存在的深淵照亮。
我就這樣常坐在深深的荒漠之中,
醜陋地彎著身體,像獻祭的野蠻人,
而且總是在惦念著你,憂鬱啊,
像個懺悔者,儘管我年紀輕輕!
我就這樣坐著,欣看兀鷲的飛翔,
欣聞滾滾的雪崩發出轟隆之聲,
你毫無世人的虛偽,對我說出
真情實話,面色卻嚴肅得駭人。
你這具有岩石野性的嚴厲的女神,
你這位女友,愛出現在我的身旁;
你威脅地指給我看兀鷲的行蹤
和那要毀滅我的雪崩的欲望,
四周飄蕩著咬牙切齒的殺機:
要強奪生命的充滿痛苦的渴望!
在堅硬的岩石上面,花兒在那裡
懷念著蝴蝶,象進行誘惑一樣,
這一切就是我──我戰戰兢兢地感到──
受到誘惑的蝴蝶,孤獨的花枝,
那兀鷲和那湍急奔流的冰溪,
暴風的怒吼──一切都是為了榮耀你,
赫赫的女神,我對你深彎著身子,
頭垂到膝上,哼一首恐怖的讚美詩,
只是為了榮耀你,我才渴望著
生命、生命、生命,堅定不移!
惡意的女神,請你不要責怪我,
我編造優美的詩句將你裹起。
你露出可怕的臉色走近誰,誰就發抖,
你向誰伸出惡意的右手,誰就戰慄。
我在這裡發抖著,哼一首一首的歌,
以一種有節奏的姿勢戰慄地跳起:
墨水在流動,削尖的筆在揮寫──
啊,女神,女神,讓我──讓我獨行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