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憂傷的情慾》
作者:周國平
ISBN978-7-5502-0290-0
開本:16K
頁數:232
出版時間:2012年1月
定價:29.80元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上架建議:暢銷書/文學
內容簡介
本書為我國著名哲學家周國平首次出版的周國平情感紀念冊。
周國平先生善於通過文字談哲學,談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他的語言體現著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他的視角鎖定在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於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而本書內容可謂是周國平先生創作的眾多經典著作中的經典、精華中的精華。書中分別從戀愛、情感感悟、兩性心理、家庭婚姻等方面,生動而深刻地闡述了當今社會、現實人生中愛與幸福、生活與情感、心理與社會等方面的內涵與關聯。本書充滿哲理色彩,句句振聾發聵。它們如航海之燈塔,導引人生之方向。
作者簡介
周國平當代著名哲學家、學者、作家。1945年出生於上海。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先後出版了三十餘種深受讀者青睞的優秀著作。他的作品充滿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學的美麗,寓哲理於常情之中,深入淺出,清新自然,平易之中多見理趣。無論是花季少年還是蒼季老人,都能從他的文字中獲得智與美的啟迪。
編輯推薦
周國平半個多世紀人生歲月的心靈感悟
尋找喧囂都市中靜謐的溫柔空間
深度探尋愛與幸福的獨立存在
生於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
圖書目錄
說愛
我愛故我在
愛是什麼
相遇是一種緣
愛是一種能力
愛和被愛
愛與孤獨
兩種孤獨
大愛和小愛
及時表達你的愛
愛情不風流
愛情的質量
愛情的容量
性的神秘和偉大
欣賞另一半
永久的聯盟
性與愛的悖論
愛情能否專一
性愛與道德
性愛中的嫉妒
性愛中的幻想
……
憂傷的情慾
靜中的圖像
合歡
等待
傳說
路
晨月
暫別
林間
心緒
春天
即興
一切終將消逝
願望
印象
安娜
生命之島
塔與河
明陵
落葉
秋園
……
精彩試讀
愛情能否專一
愛情的專一可以有兩種含義,一是熱戀時的排他性,二是長期共同生活中彼此相愛的主旋律。在這兩種含義之外苛求愛情的專一,我認為是對人性的無知。
向天下情侶和仍然相愛的夫婦問一個問題:你能否容忍你的情人、妻子或丈夫在愛你的同時還對別的異性動情?我相信,回答基本上是否定的。這么說來,愛情應該是專一的了。
再問第二個問題:你在愛你的情人、妻子或丈夫的同時,能否保證對別的異性決不動情?我相信,如果你足夠誠實,回答基本上也是否定的。這么說來,愛情又很難是專一的了。
其實,專一是愛情的要求,卻不是每一個有血有肉的男人和女人的本性。凡是身心健康的男女,我的意思是說,凡是不用一種不自然的觀念來壓抑自己的男女,在和異性接觸時都會有一種和同性接觸所沒有的愉快感受,有時這種感受還會比較強烈,成為特別的好感,這乃是一個基於性別差異的必然傾向,這個傾向不會因為一個人已經有了情人或結了婚而完全改變。
所以,不妨說,天下的男女在不同程度上都是花心的。那么,天下的愛情豈不都岌岌可危了嗎?我想不會的,原因是在每一個人身上,一方面固然可能對不止一個異性發生愉悅之感,另一方面卻又希望得到專一的愛情,二者之間產生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在一定的意義上可以說,忠貞的愛情是靠了克制人性的天然傾向才得以成全的。不過,如果雙方都珍惜現有的愛情,這種克制就會是自願的,並不顯得勉強。
性愛的排他性,所欲排除的只是別的同性對手,而不是別的異性對象。它的根據不在性本能中,而在嫉妒本能中。事情夠清楚的:自己的所愛再有魅力,也不會把其他所有異性的魅力都排除掉。在不同異性對象身上,性的魅力並不互相排斥。所以,專一的性愛僅是各方為了照顧自己的嫉妒心理而自覺地或被迫地向對方的嫉妒心理做出的讓步,是一種基於嫉妒本能的理智選擇。
可是,什麼是嫉妒呢?嫉妒無非是虛榮心的受傷。
虛榮心的傷害是最大的,也是最小的,全看你在乎的程度。
人因為孤獨而尋求愛情。尋求愛情,就是為自己的孤獨尋找一個守護者。他要尋找的是一個忠實的守護者,那人必須是一心一意的,否則就不能擔當守護他的孤獨的使命。為什麼呢?因為每一個孤獨都是獨特的,而在一種多向的照料中,它必喪失此獨特性,淪為一種一般化的東西了。形象地說,就好比一個人原想為自己的孤獨尋找一個母親,結果卻發現是把它送進了託兒所里,成了託兒所阿姨所照料的眾多孩子中的一個普通孩子。孤獨和愛情的尋求原本凝聚了一個人的沉重的命運之感,來自對方的多向的愛情則是對此命運之感的蔑視,把本質上的人生悲劇化作了輕浮的社會喜劇。與此同理,一個人倘若真正是要為自己的孤獨尋找守護者,他所要尋找的必是一個而非多個守護者。他誠然可能喜歡甚至迷戀不止一個異性,但是,在此場合,他的孤獨並不真正出場,毋寧說是隱藏了起來,躲在深處旁觀著它的主人逢場作戲。唯有當他相信自己找到了一個人,他能夠信任地把自己的孤獨交付那人守護之時,他才是認真地在愛。所以,在我看來,所謂愛情的專一不是一個外部強加的道德律令,只應從形而上的層面來理解其含義。
如果說愛情保證了一個人不把多向的性幻想付諸實現,那么,又有什麼能保證愛情呢?如果愛情本身是不可靠的,那么,我們怎么能相信它所保證的東西是可靠的呢?一旦愛情發生變化,那些現在不想實現的性幻想豈不就有了實現的理由?
事實上,確實沒有任何東西能夠保證愛情。問題在於,使愛情區別於單純情慾的那個精神內涵,即為自己的孤獨尋找一個守護者的願望,其實是不可能在某一個異性身上獲得最終的實現的,否則就不成其為形而上的了。作為不可能最終實現的願望,不管當事人是否覺察和肯否承認,它始終保持著開放性,而這正好與多向的性興趣在形式上相吻合。因此,戀愛中的人完全不能保證,他一定不會從不斷吸引他的眾多異性中發現另一個人,與現在這個戀人相比,那人才是他夢寐以求的守護者。也因此,他完全無法證明,他對現在這個戀人的感情是真正的愛情而不是化裝為愛情的情慾。
可能性是人生魅力的重要源泉。如果因為有了愛侶,結了婚,就不再可能與別的可愛的異性相遇,人生未免太乏味了。但是,在我看來,如果你真正善於欣賞可能性的魅力,你就不會懷著一種怕錯過什麼的急迫心理,總是想要把可能性立即兌現為某種現實性。因為這樣做的結果,你表面上似乎得到了許多,實際上卻是親手扼殺了你的人生中一種最美好的可能性。我的意思是說,在你與一切異性的關係之中,不再有產生真正的愛情的可能性,只剩下了唯一的現實性——上床。
除去賣淫和變相的賣淫不說,我不相信一個女人和你在肉體上發生親昵關係而在感情上卻毫無所求。假定一個女人愛上了一個出色的男人,而這個男人譬如說有一百個追求者,那么,她是願意他與一百個女人都有染,從而她也能占有一份呢,還是寧願他只愛一人,因而她只有百分之一的獲勝機會呢?我相信,在這個測驗題目上,絕大多數女人都會做出相同的選擇。
性是愛侶之間示愛的最熱烈也最恰當的語言,對於他們來說,貞潔之所以必要,是為了保護這語言,不讓它被污染從而喪失了示愛的功能。所以,如果一個人真的在愛,他就應該自願地保持貞潔。反過來說,自願的貞潔也就能夠證明他在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