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伯內特·泰勒

愛德華·伯內特·泰勒(1832.10.2—1917.1.2),倫敦人,英國人類學家,代表作《原始文化》。

愛德華·伯內特·泰勒

愛德華·伯內特·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年10月2日1917年1月2日),英國人類學家

泰勒被視為文化進化論的代表人物。在他的著作《原始文化》及《人類學》中,他定義了人類學的科學研究語境,將之立基於達爾文的進化論。他相信社會和宗教這兩個他認為具有普遍性的事物的發展具有功能的基礎。泰勒被視為社會/文化人類學這門科學的奠基人,而他的學術著作亦被看作對人類學這門成形於19世紀的學科的重要且持久的貢獻。

他將萬物有靈論(對萬物的個體靈魂或 anima 以及自然顯靈的信仰)這一術語帶回常用語中。

早年

愛德華·伯內特·泰勒1832年生於倫敦坎伯韋爾一個貴格會煉銅廠主的富裕家庭,其父 Joseph Tylor,母 Harriet Skipper。

泰勒早年就讀於 Tottenham 的 Grove House School,但因父母在他年輕時即過逝,及其貴格會家庭背景十分嚴格,使他未能取得大學學位。

遊歷期間,他遇到了 Henry Christy,民族學考古學者。泰勒與他交往激發了泰勒在人類學領域的興趣,也幫助拓寬了他對史前史的研究。

職業生涯

泰勒發表處女作 Anahuac: Or Mexico and the Mexicans, Ancient and Modern (1861)是他1856年與 Christy 探訪墨西哥後的成果。此後他雖然再也沒有外出考察,泰勒仍繼續他對史前(根據考古發現)或當時的部落風俗及信仰的研究,於1865年發表了 Researches into the Early History of Manki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隨後,發表了他的代表作 Primitive Culture(《原始文化》,1817)。儘管一戰前他一直筆耕不輟,但《原始文化》一直標誌著他事業的頂峰。這部著作不僅是對研究人類文明和人類學有巨大貢獻,而且影響了一批後輩學者如詹姆斯·弗雷澤。弗雷澤後來成為泰勒門生,成為人類學重要學者。

1871年,泰勒當選皇家學會會員(FRS),1875年獲牛津大學民法學榮譽博士學位(Doctor of Civil Laws,DCL,榮譽學位)。1883年,委任為牛津大學博物館管理員(Keeper),並於1884年至1895年間成為首任人類學副教授(“Reader in Anthropology”),1896年升牛津首任人類學教授(“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1912年封爵。

《原始文化》

著作

Anahuac: Or Mexico and the Mexicans, Ancient and Modern (1861)
Researches into the Early History of Manki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1865)
Primitive Culture (1871)
Anthropology (1881)
On a Method of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s; applied to Laws of Marriage and Descent (1889)

參考文獻

  • ^ Paul Bohannan, Social Anthropolog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1969)
  • ^ Lewis, Herbert S. (1998) The Misrepresentation of Anthropology and its Consequences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00:" 716-731
  • ^ Definition of animism at the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accessed 2 October 2007.
  • ^ Lowrie, Robert H. (1917). Edward B. Tylor.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New Series Vol. 19, No. 2. (Apr. – Jun., 1917), pp. 262-268.
  • ^ R. R. Marett, Tylor (London: Chapman and Hall, 1936)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