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記憶

在對事物理解的基礎上,依據事物的內在聯繫,運用有關的知識經驗進行的記憶,與機械記憶相對應。

意義記憶

正文

在對事物理解的基礎上,依據事物的內在聯繫,運用有關的知識經驗進行的記憶,與機械記憶相對應。機械記憶是以多次重複複習為基本條件,依據事物的外在聯繫,沒有多少知識經驗可運用而進行的記憶。
材料的意義性對於學習和記憶的效果是至關重要的。德國心理學家H.艾賓浩斯最早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他發現識記6節詩,包含480個音節,比識記12個無意義音節容易得多。其後的研究也表明,即使是無意義音節,由於它和有意義的字接近的程度以及聯想值的大小不同,學起來也不同,與字比較接近的以及聯想值大的容易學。研究還表明,有意義的語文材料(如詩歌)比無意義音節遺忘的要慢得多。學習有意義的材料,最好先進行理解,特別要對語義特徵進行加工,把材料的基本論點、論據、邏輯結構找出來,並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概括,把握材料的內在聯繫,這樣才有利於學習和記憶。實驗表明,有提綱的材料比無提綱的材料的遺忘要少。
機械記憶在學習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學習材料總不免有一些無意義的或意義較少的,或學習者暫時還不能理解其意義的。比如,歷史年代、外語單詞、科學術語、統計數字等,學習這些材料就要用機械記憶,反覆地進行複習。另外,對一些暫時還不理解或理解不深的材料,先進行機械記憶,以後隨著認識水平的提高,再逐步理解也是常有的事。
總起來看,意義記憶的作用大於機械記憶,但意義記憶和機械記憶又是相輔相成,互相補充的。在教學上教師要善於誘導學生把兩種記憶結合起來運用,特別是有些課文的逐字逐句背誦,也需要進行機械記憶。但切忌不要對任何教材都“死記硬背”,而要加強課文的理解,與意義記憶結合起來。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