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說包括快速閱讀和記憶。二者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的,快速閱讀離開記憶就失去了作用,記憶不結合快速閱讀也沒有多大的實質意義。一般人經過專業的強化訓練都可以達到
快速閱讀
快速閱讀是從文字讀物中迅速提取有用信息的高效讀書方法。充分開發快速閱讀者擴大視覺感知能力和左右腦協調快速處理視覺信息的巨大潛能,以眼腦直映的信息全新處理方式取代傳統閱讀中大腦的視覺中樞,語言中樞,聽覺中樞對文字信息處理的環節從而達到眼看腦記,眼腦同步的快速閱讀法。快速閱讀的科學原理
1、傳統的閱讀是目光在每一個字間跳躍的點式閱讀,大腦對信息的反應,受制於目光移動的速度。閱讀時眼在字的停留時間為1/10秒—3/10秒,移在字間的跳躍僅占5%左右。而且從閱讀到理解要經過視覺、語言、聽覺三個中樞處理信息過程才能完成。
2、快速閱讀法是根本改變點式閱讀為整行文字的線式閱讀,這種方法使目光不在單字上停留,而是在整行的文字上停留,眼球接受文字信號的速度10倍以上,達到與大腦的思維速度同步。
傳統閱讀模式:眼睛——視覺中樞——語言中樞——聽覺中樞——理解記憶
快速閱讀模式:眼睛——視覺中樞——理解記憶
快速閱讀的其他原理還有:擴大視野,快速移動焦點,克服默讀和發音,進行無聲思維,抑制閱讀過程中的回跳現象,迅速提取關鍵字信息等等。
快速閱讀的科學依據
1、大腦的巨大潛能尚未開發,有可容納5億本書的信息量的能力。2、人的大腦由左右腦構成,左腦記字音字義,右腦記字形。眼腦直映式的快速閱讀,正是發揮了視覺機能,減少眼停,縮短注視,避免回視,擴大視距的優勢,同時發揮大腦的思維潛能,在傳統使用左腦的同時,充分開發右腦的形象思維潛能,達到雙腦並用,迅速處理閱讀信息,從而產生閱讀的高效。
3、從心理學角度,人在調身、調息、調心,做到精神集中,穩定,可以擴大視覺感知單位,提高對語言符號反映的速度。
全新的價值概念
1、一個人要讀完全國每天出版的報紙,要一年的時間。所以知識爆炸的信息社會,即使是優秀學者,以傳統的閱讀方式獲取信息,也如井底之蛙而孤陋寡聞。
2、現代中國,一個合格學生在國中三年中,要看420萬字的教科書和300萬字到420萬字的課外書。在高中三年中,要看780萬字的教科書和600萬字到900萬字的課外讀物。而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初、高中學生的閱讀速度分別要達到每分鐘500字和600字。實際上達到這一速度的學生只占5%。許多好學生的代價就是,因無時間鍛鍊體質差,因拚命看書視力差。
3、快速閱讀記憶法並非只有超常人所能,任何一個具有國小4年級文化的人只要在快速閱讀中,以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代替傳統的閱讀習慣即可。因為人本來就具備這種能力,只是此前無人開發。
記憶
記憶則更側重於方法技巧的運用,如托尼·博贊先生提出倡導的思維導圖記憶法,常用的諧音記憶法,掛鈎記憶法,編碼記憶法,聯想記憶法等。《辭海》中“記憶”的定義是:“人腦對經驗過的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或再認。”識記即識別和記住事物特點及聯繫,它的生理基礎為大腦皮層形成了相應的暫時神經聯繫;保持即暫時聯繫以痕跡的形式留存於腦中;再現或再認則為暫時聯繫的再活躍。通過識記和保持可積累知識經驗。通過再現或再認可恢復過去的知識經驗。從現代的資訊理論和控制論的觀點來看,記憶就是人們把在生活和學習中獲得的大量信息進行編碼加工,輸入並儲存於大腦裡面,在必要的時候再把有關的儲存信息提取出來,套用於實踐活動的過程。把兩者結合起來,可以將記憶的含義表述得更確切一些。所謂記憶,就是人們對經驗的識記、保持和套用過程,是對信息的選擇、編碼、儲存和提取過程。
例如李白的《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雖然歷經數十年,仍有人能背誦不忘。再如:您相遇幾十年前兒時的朋友,卻立刻能認出他並叫出他的姓名,儘管您好像早已把他忘得無影無蹤了。還有,您過去學過的成語、外語單詞、看過的電視、聽過的歌曲,一旦在一定場所,你就會很快地在腦海中重現……。這些都是人的記憶的具體體現。
人的記憶能力,實質上就是向大腦儲存信息,以及進行反饋的能力。人的大腦主要有神經細胞構成,每個神經細胞的邊緣又都有若干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稱作樹突和軸突。在軸突的末端有個膨大的突起,叫做突觸小體。每個神經元的突觸小體跟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或軸突接觸。這種結構叫做“突觸”。神經元通過“突觸”跟其他神經元發生聯繫,並且接受許許多多其它的神經元的信息。神經元傳遞和接受信息的功能,正是大腦具有記憶的生理基礎。每個神經元上有多少個突觸呢?有人估計,在人們大腦皮層每個神經元上平均有三萬個突觸。
那么,人腦有多少神經元呢?大約有140億個。這140億個神經細胞之間的突觸聯繫的,用天文數字也難以表達。這樣的結構特點,就使大腦成為一個龐大的信息儲存庫。一個人腦的網路系統遠比當今英特網還複雜。科學家認為,一個人大腦儲存信息的容量,相當於十億冊書的內容,一個人的大腦即使每一秒鐘輸入十個信息,這樣持續一輩子,也還有餘地容納別的信息。這說明:我們大腦的記憶容量是無限的,有很大的記憶能力。
很難想像一個人如果沒有記憶會怎么樣?如前所說,記憶在人們的生活實踐中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它是人的生理、心理活動的一種本質特性。人生是充滿活力創造力的,而一切活力與創造力都離不開記憶這個源泉。失去了記憶人的行為就必然失去活力和創造力,甚至會失去許多屬於“本能”的本領,人就很難生活下去。人類之所以能夠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而成為“萬物之靈”,關鍵就在於人類具有卓越的思維能力、記憶能力。正是依靠這些思維、記憶能力,人類才得以學習、積累和套用各種知識、經驗,才能不斷地推動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記憶原理
我們說閱讀是對知識“記”的存儲過程,而對知識的再現和運用往往是“憶”的提取體現。記憶的關鍵不在於儲存,而在於提取、檢索。我們掌握快速記憶法的關鍵就是人們當需要知識的時候,能有效地把記下的內容,大量地、準確地“憶”出來。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能把記的內容牢固地記(儲存)在腦海里,而且能在適當的時候快速地把這些內容憶“提取”出來。其實,這種能力開發的巨大潛力我們每個人都具備,只不過人自身還沒有自覺地認識和發現它,去科學的訓練和系統地掌握它罷了。
人類的大腦由大腦縱裂分成左、右兩個大腦半球,兩半球經胼胝體,即連線兩半球的橫向神經纖維相連。大腦的奇妙之處在於兩半球分工不同。美國斯佩里教授通過割裂腦實驗,證實了大腦不對稱性的“左右腦分工理論”,並因此榮獲1981年度的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按照這一理論,人的左腦支配右半身的神經和器官,是理解語言的中樞,主要完成語言、分析、邏輯、代數的思考、認識和行為。也就是說,左腦進行的是有條不紊的條理化思維,即邏輯思維。與此不同,右腦支配左半身的神經和器官,是一個沒有語言中樞的啞腦。但右腦具有接受音樂的中樞,負責可視的、綜合的、幾何的、繪畫的思考行為。觀賞繪畫、欣賞音樂、憑直覺觀察事物、縱覽全局這都是右腦的功能。生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研究還發現,人腦所儲存的信息絕大部分在右腦中,並在右腦中正確的加以記憶。右腦如同一個書架,架上分類擺放不同的書籍,每本書有自己的書名,書中再分章劃節層層記述,右腦信息儲存量是左腦的一百萬倍。思考的過程是左腦一邊觀察提取右腦所描繪的圖象,一邊將其符號化、語言化。換言之,右腦儲存的形象的信息經左腦進行邏輯處理,變成語言的、數字的信息。
愛因斯坦曾這樣描述他的思考問題時的情景:“我思考問題時,不是用語言進行思考,而是用活動的跳躍的形象進行思考,當這種思考完成以後,我要花很大力氣把他們轉化成語。”顯然,正是左右腦協同工作,使人類具有感知力、創造力。特別值得提出的是人對自身右腦潛力的開發與運用尚處於低級階段。
科學家們已經證明:右腦具備的圖形、空間、繪畫、形象的認識能力,即形象思維的能力,使它處於大腦感知世界的前沿。創造性思維中的“知覺”和“一閃念”是極其重要的,這一個“火花”往往孕育一個新理論、新學說,有的甚至催毀了原有的思想體系。此時,右腦具有的直觀的、綜合的、形象的思維機能發揮巨大的作用。一句話,創新必須充分調用右腦。
我們強調開發右腦的重要性,並不是要用右腦思維取代左腦思維,事實上右腦思維也不可能取代左腦思維。右腦儲存的大量信息、它的知覺都必須經左腦語言的描述和邏輯的加工才具有最終的價值。然而右腦畢竟是我們使用的“弱項”,注重開發右腦潛能,也許更能“少投入、多產出”。正確使用右腦,人生才能更加充實美好。儘管人人都得使用左腦,因為左腦掌管語言功能。但以左腦為中心的生活方式卻是單色調的,因為左腦是以利害得失計算和愉悅感情統治的世界,用非常狹隘的視野觀察人生和社會,人們難免迷失於紛紛擾擾的現實社會。右腦是基於人類許許多多年遺傳信息考慮問題,因而更豁達,視角更寬廣。學會用右腦思考,您會發現,原來生活可以更美好,學習可以更輕鬆,您的潛在能力更巨大。
在美國,榮獲1981年度醫學、生物學獎的斯佩里博士做過一個有名的實驗。斯佩里博士切斷患者的位於左右腦連線部的腦梁,然後擋住其左視野,在其右視野放上畫或圖形給患者看,患者可以使用語言說明圖形或畫上的東西是什麼。可是,如果在左視野顯示數字、文字、實物,哪怕是讀法很簡單,他也不能用語言說出它們的名稱。通過實驗,人的兩腦分工情景越來越清楚了。
如前所述,左腦有理解語言的語言中樞,而右腦有與之對應的接受音樂的音樂中樞。這一點,從左、右腦的外形差別便一目了然。其次,語言中樞的左腦與人的意識相連。如果打擊左腦,人的意識會立即變得模糊。右腦支配左手、左腳、左耳等人體的左半身神經和感覺,而左腦支配右半身的神經和感覺,右視野同左腦,左視野同右腦相連。因為語言中樞在左腦,所以左腦主要完成語言的、邏輯的、分析的、代數的思考認識和行為。而右腦則主要負責直觀的、綜合的、幾何的、繪圖的思考認識和行為。中央電視台曾播放過一次現場表演:一位青年書畫家,他用左手作畫,右手寫書法,龍飛鳳舞、左右開弓。畫圖是非線性的直觀行為,所以是右腦發揮作用,指揮左手完成;而右手寫書法(詩詞),需要完成記憶性的語言和思維,所以是左腦指揮右手完成。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了左、右腦的分工情況。所以日本著名右腦專家春山茂雄形象科學地把左腦稱為包含感情的“自身腦”,把右腦稱為繼承祖先遺傳因子的“祖先腦”。
聯想記憶法根據記憶內容的特徵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1.一點式記憶:例如對一個人名、地名,或其他形式的抽象的或不可理解的、無意義的材料的記憶。
2.兩點式記憶:就是需要在兩個事物之間建立一一對應關係,使用時見此知彼、見彼知此。例如英語單詞和漢語辭彙之間,作品與作者之間,國家與首都之間,年代與歷史事件之間,某些事物與有關數據之間,都是如此。
3.多點式記憶:需要記憶的知識要素超過兩個,要在3個或更多的事物之間建立聯繫,比如記憶56個民族,列舉魯迅的作品,記憶一個簡答題的要點等等。
在記憶時,除了進行聯想之外,還應輔之以這樣一些技巧:循環記憶、嘗試回憶、過度學習、卸磨殺驢、限定時間、結合理解。另外,還應該注意確定切合現實的目標,不能指望什麼都要一字不漏地原文背誦。
合理性問題
一個能用一目一萬多字速讀閱讀的高手,當眾表演看一部100萬字的小說,100分鐘讀完,在第101分鐘時,他能從這部小說的開頭一字不漏地背到小說的結尾。如果真是這樣就是神話或計算機表演了。人之所以稱之為人他必須會被其生理條件、社會環境和客觀因素所制約,也必然會犯錯誤或產生過失,正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又如在世界上最高等級的奧運會上的射擊比賽中,每一輪比賽射擊選手有的要射10發、有的射20發、還有的是40/50發的。從來沒有發現有那個選手在50發比賽中獲得過全部命中10環的。有不少運動員會有若干個8環或9環,比賽結果他仍是世界冠軍。即使這樣世界級的天才運動員,要做到真正百發百中是不可能的,但絕對不能因此說他不是神槍手。事實上百發不失一,也就是說,無論是體育比賽或是閱讀文章要求正確率達到百分之百都是不可能的。